《绿珠》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着小说《红楼梦》,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诗中的前两句意思是说,石崇视明珠如瓦砾,不曾真心看重过包括绿珠在内的美貌女子。后两句谓,石崇的福份是前生注定的,虽然他不见得真正爱绿珠,而绿珠却甘心为他殉情。此诗借歌咏绿珠,抒发了林黛玉对于把女性彻底玩物化的封建权贵的愤慨,同时也对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毒害,丧失起码人格的女性表示哀叹。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以此来加重全诗的悲剧色彩。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绿珠
- 创作年代:清代
-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 作者:曹雪芹
- 作品出处:《红楼梦》
作品原文
绿珠1
瓦砾明珠一例抛2,何曾石尉重娇娆3?
都缘顽福前生造4,更有同归慰寂寥5。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 绿珠:晋代石崇的侍妾。《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 “瓦砾”句:把明珠(喻绿珠)当作瓦砾一样地抛弃。
- 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娇娆(ráo):美丽的女子,指绿珠。
- “都缘”句:这句说人的爱情生活都是前生注定的。缘:因为。顽福:如同说“艳福”,因为“哀感顽艳”连用,故用顽代艳。这是宿命论的错误说法。
- “更有”句:说石崇还是有前生注定的厚福,因为他虽被拘捕受戮,但绿珠已为他殉情坠楼,可与他作伴,使他在地府不至过于寂寞。《晋书·潘岳传》:石崇已送在市,岳后至。崇谓之曰:“安仁(潘岳的字),卿亦复尔耶?”岳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同归”二字,借用此事。
白话译文
豪门大富把明珠当瓦砾一样抛掉,石崇哪里看重过绿珠的美丽姣俏?
福气都只因为是前生所造就注定,更有同归一道可安慰死后的寂寥。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绿珠》写在了《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是林黛玉所作。这一时期,贾府里已经呈现出了种种危机,“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而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处处同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她的叛逆行动,同贾府的统治秩序和家世利益,直接冲突。贾府的卫道者们逐渐撕下了笼罩在家族骨肉关係之上的温情脉脉的纱幕,对她的冷淡与孤立也随之而加深,这虽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从,却使她精神苦闷,感情抑郁,而又骨鲠在喉,无处倾吐。于是她便借《绿珠》这首诗言志,自我悲叹,以抒发早已郁积在内心的愤懑和理想。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晋代石崇和绿珠的故事。黛玉同情绿珠之死,但却认为她的殉情自杀是不值得的。第一句“瓦砾明珠”是联繫石崇的富有奢侈这一背景而作比喻,说石崇富甲天下,美人成群,实际上并不把绿珠当回事。这一句,实际上不是描写事件的开始,而是对整个事件的概括,放在最后亦可以,像倒装句之类。第一句也有脂批指“明珠”,与“瓦砾”相反者。该句喻将尤二姐和尤三姐这样美丑间杂的两种事物一起写出来给读者看。第二句就把“石崇轻视绿珠”的意思明白表示出来。这句採用反问句的方式,加强对石崇嘲讽的语气。前两句都是说石崇对绿珠从来都未有过真实的感情,不会看重她,反倒是把绿珠当做瓦砾一样的抛弃。后两句引用潘岳赠石祟《金谷》诗中“白首同所归”,依此说石崇的福份是前生注定的,虽然他不见得真正爱绿珠,而绿珠却甘心为他殉情。最后两句体现了道家的历史因果关係和道理。
从诗中可以看到,林黛玉是同情绿珠这个弱女子的遭遇的。而且,绿珠不愿攀就孙秀,却愿“效死于君前”,为石崇“投于楼下而死”,这当中就有着绿珠宁死不屈的一面。黛玉是歌颂这种敢于反抗的精神的,因为这和黛玉叛逆的斗争的性格相一致。当然,诗中也反映出林黛玉的局限:她不明白绿珠之死缘于何因,只好解释为“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认为是前生注定,是无可奈何的。同时诗中的绿珠,隐约可见黛玉的影子。这首诗是用黛玉的口气写的,但部分包含了宝玉的感慨在内。
名家点评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有的人将绿珠作为“能感主恩”的贞节女子加以褒扬,有的将其作为“祸水”加以贬斥。黛玉和封建文人相反,打破传统的伦理观念,抒发了她对于把女性彻底玩物化的封建权贵的愤慨,同时也对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毒害,丧失起码人格的女性表示哀叹。这首诗的时代价值是颇为厚重的。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