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经济领导学

2018-12-07 22:56:37 百科
经济领导学

经济领导学

经济领导学是研究经济领域领导活动的特点、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领导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经济领域的领导工作为研究对象,从较高层次研究领导经济活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方法和一般规律。同经济管理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经济领导学
  • 外文名:Economic Leadership
  • 性质:新兴边缘学科
  • 特点:实践性、政策性、综合性
  • 出版社:中国财经出版社
  • 作者:邱霈恩
  • 页数:545
  • 包装:平装
  • 出版时间:2007-02-01
  • 类别:经济管理

内容简介

从实际内容看,领导学早就作为一门非常实际、极端重要的学问而存在了,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是最古老、最具实质意义的社会科学之一。 本书根据国内外许多领导实践资料和研究者关于领导学的研究成果,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领导学的不同层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和阐述。

目录

第一篇 领导学概论第一章 领导学的形成与界定第一节 领导学的形成与确立第二节 目前领导学界对领导学的界定第三节 领导学的现代界定第四节 领导学的特性第二章 领导学的研究对象、範围和构成第一节 领导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领导学的研究範围第三节 领导学的分支学科第四节 领导学的研究目的、目标与方向第三章 领导学的学科地位、研究要旨与方法第一节 研究和学习领导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节 领导学与相关学科的关係第三节 领导学研究要旨第四节 领导学的研究方法第四章 领导学的基础与发展第一节 领导学的实践基础第二节 领导学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三节 领导学的时代基础第四节 领导学的学术基础第五节 领导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篇 一般领导原理第五章 领导的本原第一节 领导的界定第二节 领导本质第三节 领导之本与领导的依据和依託第四节 领导价值第五节 领导取向第六节 领导的目的与目标第七节 领导的职能职责与领导的範围和层次第八节 领导的类型第六章 领导权力第一节 权力与领导权力第二节 权力的一般构成与主体关係第三节 领导权力的涵义与特徵第四节 领导权力的分类与构成第五节 领导权力的地位与作用第六节 领导权力的变化发展第七节 领导权力的运作第八节 领导权力运作的原则要义第七章 领导方法论第一节 领导规律第二节 领导原则第三节 领导方式与领导模式第四节 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第五节 领导方略第八章 领导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领导产生的原因和基础第二节 领导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新世纪领导发展的趋势与取向第三篇 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第九章 领导主体第一节 领导主体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 领导主体的构成第三节 领导主体的职能职责第四节 领导角色第五节 领导群体结构第十章 领导客体第一节 领导客体的涵义与特徵第二节 人与社会公众第三节 社会与组织机构第四节 事业第五节 政治和文化第六节 经济与企业第四篇 领导素质与领导人才第十一章 领导素质理论第一节 素质与领导素质第二节 素质与七个重大的成功等式第三节 领导素质的极端重要性第四节 领导素质的划分与构成第五节 领导素质运动第十二章 领导素质的具体内涵第一节 平台性素质第二节 基础性素质第三节 器用性素质第四节 核心性素质第十三章 领导人才理论第一节 领导人才与领导素质第二节 领导人才规律第三节 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轴、基础和关键第四节 领导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第五节 领导人才的选拔、使用和开发第十四章 领导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第一节 领导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概述第二节 综合性选拔任用机制第三节 识人用人机制第四节 流动调节机制第五节 监督控制机制第五篇 领导环境第十五章 领导环境第一节 领导环境的界定、特点与构成第二节 国际环境与社会环境第三节 机构性环境与制度性环境第四节 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係第十六章 领导体制第一节 领导体制概述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第三节 领导体制对领导主体及领导业绩的影响第四节 领导体制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发展规律第十七章 领导关係第一节 领导关係的实质、特点与构成第二节 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关係第三节 领导权力关係第四节 领导关係对领导主体的影响第五节 领导关係对领导格局和领导事业的影响第六节 领导关係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发展规律第十八章 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係最佳化第一节 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係最佳化的必要性和相互关係第二节 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係最佳化的目标和原则第三节 领导体制改革与领导关係最佳化的对策第六篇 领导过程第十九章 决策第一节 决策的实质与涵义第二节 决策的要素、模型与构成第三节 科学决策第四节 科学决策程式与步骤第五节 科学决策的原则第六节 科学决策的方法第七节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第二十章 实施决策第一节 动员第二节 组织第三节 指挥第四节 沟通第五节 协调第六节 控制第七节 纠错与追蹤决策第二十一章 用人第一节 领导用人概述第二节 领导用人的成效及其基础第三节 选人用人的标準与原则要义第四节 选人用人的方式方法第五节 做好用人工作的对策思路第七篇 领导考评与领导监督第二十三章 驾驭第一节 驾驭的艺术第二节 团结的方法与艺术第三节 激励的原则、手段与途径第四节 批评的方式方法与艺术第五节 惩处的原则和方法第二十三章 领导考评第一节 领导考评的概念、实质与特性第二节 领导考评的功能与作用第三节 领导考评的範围、内容与类型第四节 领导考评的标準和标的第五节 领导考评的基本过程与基本原则第六节 领导考评的基本方式与方法第七节 领导素质考评第八节 领导绩效考评第二十四章 领导监督第一节 领导监督的实质与特徵第二节 领导监督的功能与作用第三节 领导监督的核心内容第四节 领导监督的基本过程第五节 领导监督的範围与类型第六节 权力机关的监督第七节 权威公共部门的自我监督第八节 社会监督第九节 领导监督的改进与加强后记

经济领导学的研究内容

(一)经济领导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经济领导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内在的规律性。概括起来讲,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基础,研究经济领导活动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繫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领导活动主体、经济领导活动过程、经济领导活动方法等各方面的特殊矛盾性及其内在联繫,从而揭示经济领导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
(二)经济领导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经济领导学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一门科学的创立,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哲学思想的指导。经济领导学也是如此。经济领导学作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研究经济领导工作理论与实践规律的一门套用性科学,它必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科学方法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管理、经济政策和毛泽东、邓小平的经济管理理论和学说,奠定了经济领导学的理论基石。
同时,经济领导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在经济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市场经济学、经济政策学等学科的边缘地带成长起来的。上述学科的一些原理、规律和方法,为经济领导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可资借鉴的内容。随着经济领导工作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经济领导工作理论日趋成熟,于是脱离母体,应运而生,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2、经济领导学的实践基础。经济活动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最广泛、最活跃的人类社会的活动。既然有经济活动,当然就有经济活动中的领导问题。我们党和国家从事经济领导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领导工作日益为我党、我国领导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所重视。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革命性变革。面对日益艰巨、複杂的经济领导工作,一些原来在计画经济体制下沿袭多年的领导方式已经行不通,有些经验和招法已经失灵。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自己定位,採取什幺样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并摆在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面前。深入研究这个课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的经济领导工作,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期间,经济领导工作在实践经验上的总结、理论上的探讨,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较快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经济领导学的建立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实践基础。

经济领导学的基本特徵

经济领导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特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性
经济领导学的实践性特徵,一是指经济领导学产生于经济领导工作实践中,建立在丰富的经济领导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之上,是经济领导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经济领导学与其他学科发展一样,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基础上,感性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古今中外经济领导工作实践的积累与理论探索,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领导工作的多方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经济领导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指经济领导学一旦形成,它必然在更高层次上指导经济领导工作实践,在思想上、理论上和方法上对经济领导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并在经济领导工作的一些途径方法和措施手段等方面具有直接运用价值,从而保证经济领导工作沿着科学化的轨道发展,始终处在最最佳化的工作状态。
(二)政策性
经济领导学的政策性特徵,主要是指经济领导学理论体系中所体现出的经济政策性。经济政策是经济领导工作的依据,也是经济领导学建立的依据。一方面经济领导学理论体系中必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经济领导学所探讨的经济领导工作规律,又可为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可见,经济领导学的政策性与党的基本路线及国家的经济工作政策,既有密切的联繫,又有严格的区别。其主要区别是对经济领导工作机制的影响,对于经济领导者来说,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指令性和严肃性,它一经颁布就有法定的约束力,经济领导者必须贯彻执行。而经济领导学的理论、方法及所揭示的规律,是经济领导者所必须学习和遵循的,但无法定的约束力。
(三)综合性
经济领导工作是一项複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经济领导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觉悟、有文化、有理想、有个性的各级各类经济工作人员和干部;另一方面,经济领导工作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综合协调的过程,这些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影响着经济领导工作的质量。经济领导工作对象和过程的複杂性,决定了经济领导学学科的综合性。

经济领导学的主要任务

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我国古代经济领导工作的宝贵遗产,并大胆借鉴国外经济领导工作的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大胆探讨经济领导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系统总结我国经济领导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将大量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零碎的经济领导工作思想、经济领导工作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是从理论的高度指导经济领导工作的具体实践,加速经济领导工作的科学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领导工作水平,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

经济领导学的理论体系

经济领导学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具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容。它既要研究经济领导工作的一般原理、原则、方法、规律等理论问题,又要研究探讨不同社会制度下如何做好经济领导工作的问题;既要研究巨观层次、中观层次上的经济领导工作问题,又要研究微观层次上的经济领导工作问题;既要总结过去经济领导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又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经济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概括地讲,经济领导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中应有以下主要内容:(1)经济领导工作的历史沿革;(2)经济领导工作体制(如国外的经济领导工作体制、我国的经济领导工作体制等);(3)经济领导工作主体建设(如经济领导者自身建设、经济领导工作班子建设等);(4)经济领导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与原则;(5)经济领导工作方法与艺术;(6)经济领导职能(经济领导预测、决策、计画、调控、监督、服务等);(7)部门经济领导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商业经济、知识经济领导论);(8)区域经济领导论(如城市经济、县域经济、乡镇经济领导论);(9)企业领导论(微观经济领导论);(10)经济改革领导论(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论)。

经济领导学的研究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研究的方法,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实现揭示其规律的任务。经济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一样,主要有辩证的方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比较方法、系统方法等。

经济领导学的意义

经济领导学的创立,有利于造就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领导者、新型企业家,进一步加速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也有利于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的科学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经济领导学既然来源于经济领导工作的实践,是经济领导者共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把经济领导工作的具体经验上升为理论,那幺它反过来就必然会对经济领导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经济领导学研究了经济领导工作的环境,研究了经济领导学、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和群体能量,研究了经济领导者必须做好的工作,研究了经济领导者与企业家做好工作的方法与艺术。简言之,经济领导学是造就经济领导者、企业家的基础读本。因而,它的创立,对于年轻的经济领导者可以起到ABC基础教育的作用;对于年长的经济领导者、企业家可以起到参谋谘询的作用;对于未来的经济领导者、未来的企业家还可以起到参谋谘询的作用。一句话,经济领导学是经济领导者、企业家的一位益友,是各类管理专业、经济专业学生的一位良师,在增强经济领导机关活力,提高经济领导工作效率和经济领导工作中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