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式:学说的坐标。经济学範式:开展经济学研究、建立经济学体系、运用经济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经济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经济学範式后面是哲学範式。哲学範式与经济学範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经济学範式
- 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说
- 经济:价值的创造生产转化实现
- 定义出处:经济学的形上学
- 提出者:陈世清
基本定义
範式:学说的坐标。经济学範式:开展经济学研究、建立经济学体系、运用经济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经济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经济学範式后面是哲学範式。哲学範式与经济学範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经济学範式有特殊的经济学範式与一般的经济学範式。政治经济学範式,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範式、无产阶级的经济学範式、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範式,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範式,斯密、李嘉图、马克思、马歇尔、科斯、哈耶克的经济学範式,是特殊的经济学範式;对称经济学範式是一般经济学範式。对称关係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关係也是经济领域的本质。人类经济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过程都存在着对称关係。其中,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关係是基本的对称关係,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围绕着这箇中心展开,经营和经济活动中的其它一切对称关係围绕着这箇中心展开。所以一般经济学的範式就是对称的经济学範式。对称的经济学範式是形上与形下相对称的经济学範式。对称经济学範式后面是对称哲学範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哲学。对称哲学是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意识领域在内的完整的哲学理论。以人类为参照系,经济是社会的核心,经济社会是自然、社会、意识三大领域的核心。建设对称的经济与和谐的社会,体现了对称经济学範式的实践功能。对称经济学範式的实践功能通过形上与形下相对称的双向运动展开:自上而下:用哲学提升经济学、用经济学提升管理学、用管理学提升工程学。自下而上:用工程学整合管理学、用管理学整合经济学、用经济学整合哲学。自上而下:用规範性提升实证性。自下而上:用实证性整合规範性。通过这双向运动,形成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以经济学为核心和框架的整体学科。通过这双向运动,形成规範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经济学範式。因此,对称经济学範式作为一般经济学的範式,与特殊经济学範式的本质区别,是规範与实证的统一。规範与实证的统一有三层含义:一是正确的认识,二是合理的解释,三是积极的引导。正确的认识:是什幺;合理的解释:为什幺;积极的引导:怎幺样。所谓规範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幺的基础上为什幺,在为什幺的基础上怎幺样,在怎幺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幺、解释为什幺,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规範与实证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规範与实证的统一:发展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规範与实证的统一: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所谓人类一般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係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係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係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範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係。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学範式的不同层次、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牛顿力学层面的科学观看来,只有纯客观的才是实证的。在量子力学的科学观看来,主客体不可分,实证在于主客体的统一。实践标準是事实标準、价值标準、逻辑标準的统一。在牛顿力学层面的的思维方式看来,经济学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对立的;在量子力学层面的的思维方式看来,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内在一致的。在经济社会化、社会经济化的今天,总量经济学与个体经济学之间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总量经济学以个体经济学为基础,个体经济学全息体现了总量经济学。企业经营模式就是社会发展模式, 对称经济学也就是对称管理学。只有在总量经济学与个体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相统一的範式中,才能理解对称,才能扬弃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对立。因此对称经济学範式的产生是经济学範式的革命。
相关知识
辞典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儘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儘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着:《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着:《政治学》)。
第1、2个解释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第3个解释是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第4、5个解释是古希腊对经济一词的用法。
泡沫经济
《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準确的解释。“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质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着作
6.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係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係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得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7.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係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8.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我们通常讲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就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讲的(这一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即循环定义)。
俄罗斯经济学家
9.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动;
10.经济就是人类以外部自然界为对象,为了创造满足我们需要所必须的物质环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採取的行为的总和(以上见参考文献[俄]M.N.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着:《政治经济学原理》)。
西方经济学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经济,经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一个清晰自明的实体,对经济无须下定义,故至今为止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一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此导致他们对经济学的定义也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只能从其对经济学的定义中推测出经济的“定义”。
11.经济是指财富;
12.经济是人类和社会选择使用自然界和前辈所提供的稀缺资源;
13.经济是指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4.经济是指人类生活事务;
15.经济是指把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需要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足;
16.经济是指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
17.经济是指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决定社会性稀缺性资源的使用;
18.经济指社会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9.经济是指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决定社会资源被利用;
20.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21.经济是指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市场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
22.经济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人给予帮助;
23.经济是指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成长的影响;
24.经济是指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改善经济成长的政策;
25.经济是指各国贸易模式贸易壁垒的影响;
26.经济是指开发中国家的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经济是指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係和经济规律;
28.经济是指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的运用;
29.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分类
1.从研究的範围来看:总量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
2.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3.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画经济。
4.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5.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
研究对象
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其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8种。
1 财富说。
财富说是一种年代最早、历史最长,持有人数最多的经济学对象理论。^A古希腊罗马学者的经济思想.到新古典经济学以前的多数经济学家都有这种对象理论。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色诺芬的着作‘经济论),通篇都是研究家庭财富及其增长问胚。重商主义者对研究财富的热情,超过了他们的先辈。他们以财富为中心研究了财富的形式(金银)、产生(流通领域)和增长途径(开採金银和对外贸易)等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也多为财富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着作中,把如何增加国家税收,如何增加国家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在他的(赋税论)中提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的着名论断。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及财富增长之道的。大卫-李嘉图遵循斯密的财富对象理论,但特别重视财富的分配问题,他把财富的分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也指出,政治经济学是“阐明财富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据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分成生产、分配和消费三大部分加以论述,创立了三分法。詹姆士·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中,继承和发挥了萨伊的三分法,提出了四分法对象论,即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研究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原理。
2、历史或制度说。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反对者,在经济研究中始终将历史放到极端重要的地位,并且坚持以民族国家为中心来建立经济学。十九世纪初亚当·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有两重目的:既求个人利益的极大满足,又使整个民族大家庭得以加强,并且后者是主要的。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提出了国家经济学与世界主义经济学相对立。他认为国家经济学是代表经济落后国家利益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落后国家的富强之道。世界主义经济学是代表经济上先进国家的利益的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历史学派创始人罗雪尔指出,国民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是一门论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诸规律的科学,经济学应与法律、国家、宗教等学科密切相关,并以他们为基础。希尔德布兰德声称,经济学应该产生一种文化史的经济史,并与历史的其他分支和统计学密切相关。新历史学派代表施穆勒进一步区分了国民经济学和国家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国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组织结构及其经济职能。美国制度学派把制度当作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动力,并以注重製度研究为根本特徵。美国制度学者凡勃侖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制度的起源、演变对相应社会经济关係的作用。康芒斯则直接把自己的着作取名为(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经济学是一种关于集体行动(风俗、家庭、公司、国家等)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理论。
3、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说。
西斯蒙第和罗雪尔都曾提到过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但他们所讲的人的概念比较含糊。
主观经济学派的先驱者马斯夏在(经济和谐)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并解释说,“欲望、努力、满足,这就是经济观点中的人”。奥地利的门格尔则明确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他把经济学分为套用经济学、历史统计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为满足其欲望而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件。庞巴维克和维塞尔依然都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杰文斯也指出,经济学为人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
4、人与财富综合说。
英国着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是财富科学的说法遭到异议,研究人的定义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综合了各种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经济学一方面是一种研究财富的科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部分。
5、人类选择行为说。
1932年,罗宾斯总结许多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概念的共同实质,在<论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中,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 门研究目的与具有可供选择的用途的稀少手段之间关係的人类行为科学”。这就说明了,经济学的产生就在于人类无尽的欲望与物品稀少性的矛盾。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中,也更为明确地显示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选择的科学。美国当代着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也写道,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的科学。
6、巨观经济行为说。
巨观经济行为说以英国着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凯恩斯革命以前的经济学多是分析微观经济行为.如研究单个消费品、个别市场或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经济行为,多属个体经济学的内容。而凯恩斯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从微观经济行为分析转向巨观经济行为分析凯恩斯强调的是国民收入、总就业、总需求、总供给等总量研究,着重强调的“是整个经济体系,如何使该体系中之全部资源达到最适度就业”。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誌着总量经济学的产生。
7、微观经济行为与巨观研究合流说。
为弥补凯恩斯经济学只着重巨观经济分析,忽视微观经济分析的缺陷,当代一些经济学家,把凯恩斯巨观经济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他们以稀缺法则为起点.把经济学分为个体经济学和总量经济学两部。个体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因为资源是稀缺的.要对稀缺的资源配置;总量经济学以资源利用为研究对象,因为在资源配置中会有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对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就需要国家干预。而资源配置和利用又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模式和方式,这就涉及到经济体制问题。当代不少经济学者主张建立混合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自由市场经济,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巨观控制的经济。综上所述,经济学的定义应该是研究在一定经济体制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该定义涉及四个问题:一是稀缺资源,这是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二是资源配置,属于个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是资源利用,属于总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是经济体制,因为无论是个体经济学还是总量经济学都涉及到经济体制问题。
8、广义对象说。
广义对象论有两种观点:(1)横向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的科学。它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2)纵横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六个方面,即渊源、流派、理论、方法、问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