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实例展示经济理论的实用性
80余个二维码连结网路学习资源
提供课件、视频案例、答案、试卷等
基本介绍
- 书名:经济学基础(第2版)
- 作者:杨洁
- ISBN:978-7-115-39770-6
- 类别:高职专业基础课
- 页数:216
- 定价:33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8/3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现实经济实例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捨弃需要较深数理基础的经济模型及其推导过程,突出理论的基础性和套用性。
以数百个实例与分析、探索与思考、扩展说明等展示经济理论的实用性;以80余个二维码打通网路学习通道,方便读者查询现实经济生活事件、数据并方便进行扩展学习。
提供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补充教学案例(含视频案例和文字案例)、习题答案、模拟试卷等、补充阅读资料等配套资料,索取方式参见“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内容简介
本书对经济学基本原理作了简要介绍,构建了以正文理论内容、各种补充性栏目、网路学习资源、配套教学(学习)资料的複合型教材模式,形式活泼生动,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本书共分为12章,在内容体系上分为导论、微观篇和巨观篇三部分。在导论(第一章)的基础上,微观篇的内容主要包括:需求与供给、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巨观篇的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成长以及巨观经济政策。
本书提供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补充教学案例(含视频案例和文字案例)、习题答案、模拟试卷、补充阅读资料等。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高校财经类相关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供经济管理类工作人员和对经济学有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前言
承蒙读者厚爱,本书第1版获得众多读者认可。因时间有限加之精力不济,原教材的修订工作一拖再拖,在此对使用本书第1版的读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本次修订,结构和理论只做了局部修订,基本沿用第1版,最主要的修订工作有以下几项:
(1)更新教材内案例,儘可能多採用2014年、2015年经济新闻事件。
(2)调整教材内互动性内容,加大思考讨论性栏目数量,以求使读者儘快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同时这类栏目的调整也考虑配合教学需要,多数题目教材内未列明参考意见,以免限制读者思路。
(3)以二维码展示网路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新闻、文章和网站栏目等,读者扫描后可方便地查阅网路资源。二维码除用于拓展读者视野外,本书利用它的便利性增强互动教学,如给出国家资料库网址,使读者可即时查询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这样读者可在学习时利用网路提供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
(4)调整思考讨论、课外实践题目,使之更有可操作性。
(5)完善教材配套资料。因精力不济,应该说本书第1版出版后配套教学(学习)资料未完成原有计画,本版教材将补充、完善原有素材,增加视频教学案例和文字教材案例和其他资料,会持续完善,以求资料保持较新状态,克服教材再版周期过长给教学、学习带来的影响。相关配套资料的索取方式参见“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本次修订由杨洁制订修订计画,具体修订分工如下:杨洁修订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十二章;刘娜修订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张宏修订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初稿完成后,由杨洁总纂、修改和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同行继续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1
第一节 经济学的三个基础问题 1
一、经济学的定义 2
二、欲望与稀缺性 2
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4
一、个体经济学 4
二、总量经济学 6
三、个体经济学与总量经济学的联繫 7
四、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8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8
一、实证分析与规範分析 9
二、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10
三、边际分析 10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0
五、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1
本章小结 12
综合练习 12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14
第一节 需求理论 14
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14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式 15
三、需求定理及其例外 17
四、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 18
第二节 供给理论 19
一、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19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式 20
三、供给定理及其例外 21
四、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 21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22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22
二、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3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套用 25
第四节 弹性理论 27
一、需求价格弹性 27
二、需求收入弹性 29
三、供给价格弹性 31
四、弹性理论的套用 32
本章小结 33
综合练习 34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37
第一节 效用论 37
一、效用 37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38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法 39
一、总效用、平均效用与边际效用 39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0
三、消费者均衡 41
四、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 42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 44
一、无差异曲线 44
二、预算约束线 46
三、消费者均衡 48
第四节 效用理论的套用 49
一、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49
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9
三、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51
本章小结 51
综合练习 52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 55
第一节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式 56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56
二、生产函式 56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式 59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59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间的关係 59
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60
四、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61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式 62
一、规模经济 62
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63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64
四、适度规模 64
第四节 成本函式 65
一、成本的概念 65
二、短期成本函式 67
三、长期成本函式 69
第五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71
一、等产量线 71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72
三、等成本线 72
四、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73
本章小结 74
综合练习 75
第五章 市场理论 78
第一节 市场结构 78
一、划分市场结构的标準 79
二、市场结构的类型 79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82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82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83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 84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 85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85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短期均衡 86
三、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长期均衡 87
四、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88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89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89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 90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 90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 91
一、寡头垄断理论 91
二、寡头市场的价格决定 93
三、寡头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94
本章小结 95
综合练习 96
第六章 分配理论 99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99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00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101
三、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01
第二节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理论 102
一、工资理论 102
二、利息理论 105
三、地租理论 106
四、利润理论 108
第三节 社会收入分配 110
一、洛伦茨曲线与基尼係数 110
二、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111
第四节 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 113
一、过程公平论与结果公平论 113
二、收入再分配政策 113
三、永恆的难题—平等与效率 114
本章小结 115
综合练习 115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18
第一节 市场失灵 119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 119
二、市场失灵中的政府职能和微观经济政策 120
第二节 垄断及反垄断措施 121
一、垄断造成的损失 122
二、反垄断措施 122
第三节 外部性 124
一、外部性的分类及特点 124
二、纠正外部性的方法 126
第四节 公共物品 127
一、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分类 128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 129
本章小结 130
综合练习 131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 133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指标体系 134
一、国内生产总值 134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係 135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指标 137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139
一、支出法 139
二、收入法 140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恆等关係 142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恆等关係 142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恆等式 142
三、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恆等式 143
四、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恆等式 144
本章小结 145
综合练习 145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 148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48
一、消费函式与储蓄函式 149
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150
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51
四、乘数原理 153
第二节 IS-LM模型 154
一、IS曲线 155
二、LM曲线 155
三、IS-LM模型 156
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 158
一、总需求曲线 158
二、总供给曲线 159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60
本章小结 161
综合练习 162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64
第一节 失业理论 164
一、失业与失业率 164
二、失业的类型 165
三、充分就业 167
四、失业对社会的影响 168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169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169
二、通货膨胀的测定 170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71
四、通货膨胀的成因 172
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74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係 175
一、菲利普斯曲线 176
二、社会不安指数与经济业绩指数 177
三、菲利普斯曲线的新变化 177
本章小结 178
综合练习 179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成长 181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181
一、经济周期的特徵 181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182
三、经济周期的成因 182
第二节 经济成长理论 185
一、经济成长的特徵 185
二、经济成长因素分析 186
三、经济成长理论的沿革 187
四、哈罗德—多马经济成长模型 188
五、新古典经济成长模型 189
六、新剑桥增长模型 191
七、新增长理论 192
本章小结 192
综合练习 193
第十二章 巨观经济政策 195
第一节 巨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 196
一、巨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96
二、巨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係 197
三、巨观经济政策工具 198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99
一、财政政策的分类 199
二、财政政策 200
三、财政政策的套用 202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203
第三节 货币政策 204
一、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 204
二、货币政策 206
三、货币政策的效应 207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使用 208
一、相机抉择 208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 209
本章小结 211
综合练习 211
主要参考文献 213
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