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个体经济学分册(第7版)》是由曼昆编着,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经济学原理:个体经济学分册(第7版) 》
- 作者:曼昆
- 译者:梁小民,梁砾
- ISBN:9787301256909, 7301256906
- 页数:543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5/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作者简介
N. 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他讲授过总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等课程。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合作研究人员,国会预算办公室、波士顿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以及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的经济学先修课程考试研发委员会成员。2003—2005年,他曾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
内容简介
《经济学原理:个体经济学分册(第7版) 》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引进版经济学教材之一,其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它更多地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套用和政策分析,而非经济学模型。第7版在延续该书一贯风格的同时,对第6版作了全面修订和改进,更新了原书中的大部分“新闻摘录”和部分“参考资料”、“案例研究”等专栏,修改了部分习题。本书为微观分册。
序言
中文版序
我写经济学教科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看到它们能在全世界範围内被广泛採用。我在出国访学碰到他国学生,或碰到访问哈佛大学的外国学生时,他们往往会告诉我,我为他们提供了经济学的入门读本,儘管有时是被翻译成各种我所不懂的语言。关于究竟有多少学生接触过我的教科书的报导是粗略的,但很明确的是,在成为一位教科书作者二十余年后,我在全球数以百万计学生的经济学教育中扮演了一个小小的角色。
正因为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如此基本,这种全球範围内的普遍使用才成为可能。经济学领域的伟大洞见,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以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并不旨在仅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反,它们给机敏的学生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透镜和有助于设计更好的公共政策的新工具。当然,一个人透过该透镜看到了什幺,以及他或她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将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条件。经济学理论本身并不会给出所有问题的正确答案,但作为通才教育的一部分,它为找到诸多重大问题的正确答案提供了关键要素。
美国学生通常对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颇感兴趣,我相信许多中国学生也会关注美国经济。我向我的学生们指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经济成长极为引人注目。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人类历史上很可能没有其他事件,能比这一快速增长时期使更多人口脱离贫困。对此,我们唯一正确而合适的反应无疑是掌声和讚许。
这种快速增长强化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主要参与者的角色。未来几年,将有许多经济议题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讨论,如全球气候变化、智慧财产权保护及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这些讨论应基于以下认识而展开:繁荣并非一个零和博弈,而是能以一种合作和共赢的精神共同实现。就我的教科书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上推动了中美两国学生的教育而言,我希望自己能以某种微不足道的方式对两国的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N.格里高利·曼昆
2015年4月
我写经济学教科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看到它们能在全世界範围内被广泛採用。我在出国访学碰到他国学生,或碰到访问哈佛大学的外国学生时,他们往往会告诉我,我为他们提供了经济学的入门读本,儘管有时是被翻译成各种我所不懂的语言。关于究竟有多少学生接触过我的教科书的报导是粗略的,但很明确的是,在成为一位教科书作者二十余年后,我在全球数以百万计学生的经济学教育中扮演了一个小小的角色。
正因为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如此基本,这种全球範围内的普遍使用才成为可能。经济学领域的伟大洞见,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以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并不旨在仅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反,它们给机敏的学生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透镜和有助于设计更好的公共政策的新工具。当然,一个人透过该透镜看到了什幺,以及他或她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将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条件。经济学理论本身并不会给出所有问题的正确答案,但作为通才教育的一部分,它为找到诸多重大问题的正确答案提供了关键要素。
美国学生通常对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颇感兴趣,我相信许多中国学生也会关注美国经济。我向我的学生们指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经济成长极为引人注目。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人类历史上很可能没有其他事件,能比这一快速增长时期使更多人口脱离贫困。对此,我们唯一正确而合适的反应无疑是掌声和讚许。
这种快速增长强化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主要参与者的角色。未来几年,将有许多经济议题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讨论,如全球气候变化、智慧财产权保护及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这些讨论应基于以下认识而展开:繁荣并非一个零和博弈,而是能以一种合作和共赢的精神共同实现。就我的教科书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上推动了中美两国学生的教育而言,我希望自己能以某种微不足道的方式对两国的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N.格里高利·曼昆
2015年4月
目录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4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捨4
1.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5
1.1.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6
1.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7
案例研究汽油价格的激励效应8
1.2人们如何相互影响10
1.2.1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10
1.2.2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10
参考资料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12
1.2.3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13
1.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14
1.3.1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14
1.3.2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5
1.3.3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捨15
新闻摘录为什幺你应该学习经济学16
1.4结论18
内容提要18
关键概念19
複习题19
快速多选19
问题与套用20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2.1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22
2.1.1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23
2.1.2假设的作用24
2.1.3经济模型25
2.1.4我们的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25
2.1.5我们的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27
2.1.6个体经济学与总量经济学30
2.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31
2.2.1实证分析与规範分析31
2.2.2华盛顿的经济学家们32
2.2.3为什幺经济学家的建议并不总是被採纳33
2.3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34
2.3.1科学判断的不同34
2.3.2价值观的不同35
2.3.3感觉与现实35
新闻摘录现实的经济学家与虚拟现实37
2.4出发吧38
内容提要39
关键概念39
複习题39
快速多选40
问题与套用40
附录绘图:简单的複习42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一个现代经济寓言53
3.1.1生产可能性53
3.1.2专业化与贸易55
3.2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57
3.2.1绝对优势57
3.2.2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58
3.2.3比较优势与贸易59
3.2.4贸易的价格60
参考资料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遗产60
3.3比较优势的套用61
3.3.1Tom Brady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61
新闻摘录家庭经济学62
3.3.2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64
3.4结论65
内容提要65
关键概念65
複习题66
快速多选66
问题与套用67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4.1市场与竞争71
4.1.1什幺是市场71
4.1.2什幺是竞争72
4.2需求73
4.2.1需求曲线: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係73
4.2.2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74
4.2.3需求曲线的移动75
案例研究减少香菸需求量的两种方法77
4.3供给79
4.3.1供给曲线: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係79
4.3.2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80
4.3.3供给曲线的移动81
4.4供给与需求的结合83
4.4.1均衡83
4.4.2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86
新闻摘录大灾之后的物价上升90
4.5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92
内容提要93
关键概念94
複习题94
快速多选94
问题与套用95
第5章弹性及其套用
5.1需求弹性97
5.1.1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98
5.1.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99
5.1.3中点法:一个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的更好方法99
5.1.4各种需求曲线100
参考资料现实世界中的几种弹性101
5.1.5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102
5.1.6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104
5.1.7其他需求弹性105
5.2供给弹性106
5.2.1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106
5.2.2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107
5.2.3各种供给曲线107
5.3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个套用109
5.3.1农业的好讯息可能对农民来说是坏讯息吗109
5.3.2为什幺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112
5.3.3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113
5.4结论115
内容提要115
关键概念115
複习题116
快速多选116
问题与套用117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6.1价格控制119
6.1.1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20
案例研究加油站前的长队121
案例研究短期与长期中的租金控制122
6.1.2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23
案例研究最低工资124
新闻摘录委内瑞拉与市场126
6.1.3对价格控制的评价128
6.2税收129
6.2.1向卖者徵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30
6.2.2向买者徵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31
案例研究国会能分配工薪税的负担吗133
6.2.3弹性与税收归宿134
案例研究谁支付奢侈品税136
6.3结论136
内容提要137
关键概念137
複习题137
快速多选138
问题与套用138
第3篇市场和福利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7.1消费者剩余144
7.1.1支付意愿144
7.1.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145
7.1.3价格降低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148
7.1.4消费者剩余衡量什幺150
7.2生产者剩余150
7.2.1成本与销售意愿I50
7.2.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152
7.2.3价格上升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154
7.3市场效率156
7.3.1仁慈的社会计画者156
7.3.2市场均衡的评价157
案例研究人体器官市场是否应该存在159
新闻摘录看不见的手可以给你停车160
7.4结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162
内容提要163
关键概念163
複习题163
快速多选164
问题与套用164
第8章套用:赋税的代价
8.1赋税的无谓损失167
8.1.1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168
8.1.2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171
8.2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172
案例研究关于无谓损失的争论173
8.3税收变动时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175
案例研究拉弗曲线和供给学派经济学176
新闻摘录税收争论177
8.4结论181
内容提要181
关键概念181
複习题182
快速多选182
问题与套用183
第9章套用:国际贸易
9.1决定贸易的因素185
9.1.1没有贸易时的均衡186
9.1.2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187
9.2贸易的赢家和输家187
9.2.1出口国的得失188
9.2.2进口国的得失189
9.2.3关税的影响191
参考资料进口配额:另一种限制贸易的方法193
9.2.4贸易政策的结论194
9.2.5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195
新闻摘录对自由贸易的威胁196
9.3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197
9.3.1工作岗位论197
新闻摘录自由贸易的赢家应该补偿输家吗198
9.3.2国家安全论199
9.3.3幼稚产业论200
9.3.4不公平竞争论200
9.3.5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201
新闻摘录关于自由贸易的再思考201
案例研究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203
9.4结论204
内容提要205
关键概念205
複习题205
快速多选206
问题与套用206
……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7篇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4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捨4
1.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5
1.1.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6
1.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7
案例研究汽油价格的激励效应8
1.2人们如何相互影响10
1.2.1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10
1.2.2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10
参考资料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12
1.2.3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13
1.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14
1.3.1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14
1.3.2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5
1.3.3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捨15
新闻摘录为什幺你应该学习经济学16
1.4结论18
内容提要18
关键概念19
複习题19
快速多选19
问题与套用20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2.1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22
2.1.1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23
2.1.2假设的作用24
2.1.3经济模型25
2.1.4我们的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25
2.1.5我们的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27
2.1.6个体经济学与总量经济学30
2.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31
2.2.1实证分析与规範分析31
2.2.2华盛顿的经济学家们32
2.2.3为什幺经济学家的建议并不总是被採纳33
2.3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34
2.3.1科学判断的不同34
2.3.2价值观的不同35
2.3.3感觉与现实35
新闻摘录现实的经济学家与虚拟现实37
2.4出发吧38
内容提要39
关键概念39
複习题39
快速多选40
问题与套用40
附录绘图:简单的複习42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一个现代经济寓言53
3.1.1生产可能性53
3.1.2专业化与贸易55
3.2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57
3.2.1绝对优势57
3.2.2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58
3.2.3比较优势与贸易59
3.2.4贸易的价格60
参考资料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遗产60
3.3比较优势的套用61
3.3.1Tom Brady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61
新闻摘录家庭经济学62
3.3.2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64
3.4结论65
内容提要65
关键概念65
複习题66
快速多选66
问题与套用67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4.1市场与竞争71
4.1.1什幺是市场71
4.1.2什幺是竞争72
4.2需求73
4.2.1需求曲线: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係73
4.2.2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74
4.2.3需求曲线的移动75
案例研究减少香菸需求量的两种方法77
4.3供给79
4.3.1供给曲线: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係79
4.3.2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80
4.3.3供给曲线的移动81
4.4供给与需求的结合83
4.4.1均衡83
4.4.2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86
新闻摘录大灾之后的物价上升90
4.5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92
内容提要93
关键概念94
複习题94
快速多选94
问题与套用95
第5章弹性及其套用
5.1需求弹性97
5.1.1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98
5.1.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99
5.1.3中点法:一个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的更好方法99
5.1.4各种需求曲线100
参考资料现实世界中的几种弹性101
5.1.5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102
5.1.6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104
5.1.7其他需求弹性105
5.2供给弹性106
5.2.1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106
5.2.2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107
5.2.3各种供给曲线107
5.3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个套用109
5.3.1农业的好讯息可能对农民来说是坏讯息吗109
5.3.2为什幺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112
5.3.3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113
5.4结论115
内容提要115
关键概念115
複习题116
快速多选116
问题与套用117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6.1价格控制119
6.1.1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20
案例研究加油站前的长队121
案例研究短期与长期中的租金控制122
6.1.2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23
案例研究最低工资124
新闻摘录委内瑞拉与市场126
6.1.3对价格控制的评价128
6.2税收129
6.2.1向卖者徵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30
6.2.2向买者徵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31
案例研究国会能分配工薪税的负担吗133
6.2.3弹性与税收归宿134
案例研究谁支付奢侈品税136
6.3结论136
内容提要137
关键概念137
複习题137
快速多选138
问题与套用138
第3篇市场和福利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7.1消费者剩余144
7.1.1支付意愿144
7.1.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145
7.1.3价格降低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148
7.1.4消费者剩余衡量什幺150
7.2生产者剩余150
7.2.1成本与销售意愿I50
7.2.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152
7.2.3价格上升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154
7.3市场效率156
7.3.1仁慈的社会计画者156
7.3.2市场均衡的评价157
案例研究人体器官市场是否应该存在159
新闻摘录看不见的手可以给你停车160
7.4结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162
内容提要163
关键概念163
複习题163
快速多选164
问题与套用164
第8章套用:赋税的代价
8.1赋税的无谓损失167
8.1.1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168
8.1.2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171
8.2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172
案例研究关于无谓损失的争论173
8.3税收变动时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175
案例研究拉弗曲线和供给学派经济学176
新闻摘录税收争论177
8.4结论181
内容提要181
关键概念181
複习题182
快速多选182
问题与套用183
第9章套用:国际贸易
9.1决定贸易的因素185
9.1.1没有贸易时的均衡186
9.1.2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187
9.2贸易的赢家和输家187
9.2.1出口国的得失188
9.2.2进口国的得失189
9.2.3关税的影响191
参考资料进口配额:另一种限制贸易的方法193
9.2.4贸易政策的结论194
9.2.5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195
新闻摘录对自由贸易的威胁196
9.3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197
9.3.1工作岗位论197
新闻摘录自由贸易的赢家应该补偿输家吗198
9.3.2国家安全论199
9.3.3幼稚产业论200
9.3.4不公平竞争论200
9.3.5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201
新闻摘录关于自由贸易的再思考201
案例研究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203
9.4结论204
内容提要205
关键概念205
複习题205
快速多选206
问题与套用206
……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7篇深入研究的论题
文摘
快速多选
着作权页

着作权页
1.在1个小时内,David可以洗2辆汽车或剪1块草坪,Ron可以洗3辆汽车或剪1块草坪。谁在洗汽车上有绝对优势?谁在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
a.David在洗汽车上有绝对优势,Ron在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
b.Ron在洗汽车上有绝对优势,David在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
c.David的绝对优势在洗汽车上,而不在剪草坪上。
d.Ron的绝对优势在洗汽车上,而不在剪草坪上。
2.同样,在1个小时内,David可以洗2辆汽车或剪1块草坪,Ron可以洗3辆汽车或剪1块草坪。谁在洗汽车上有比较优势?谁在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
a.David在洗汽车上有比较优势,Ron在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
b.Ron在洗汽车上有比较优势,David在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
c.David的比较优势在洗汽车上,而不在剪草坪上。
d.Ron的比较优势在洗汽车上,而不在剪草坪上。
3.两个人生产都有效率,并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互利的贸易,则:
a.他们俩人的消费都能达到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b.他们俩人的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一个人的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而另一个人的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每个人的消费都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
a.David在洗汽车上有绝对优势,Ron在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
b.Ron在洗汽车上有绝对优势,David在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
c.David的绝对优势在洗汽车上,而不在剪草坪上。
d.Ron的绝对优势在洗汽车上,而不在剪草坪上。
2.同样,在1个小时内,David可以洗2辆汽车或剪1块草坪,Ron可以洗3辆汽车或剪1块草坪。谁在洗汽车上有比较优势?谁在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
a.David在洗汽车上有比较优势,Ron在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
b.Ron在洗汽车上有比较优势,David在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
c.David的比较优势在洗汽车上,而不在剪草坪上。
d.Ron的比较优势在洗汽车上,而不在剪草坪上。
3.两个人生产都有效率,并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互利的贸易,则:
a.他们俩人的消费都能达到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b.他们俩人的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一个人的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而另一个人的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每个人的消费都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