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是2010年京华出版社出版图书,由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委会组编写。
本辅导书涵盖了考试所要求的所有考点,浓缩了教材精华,并针对各个考点的难易程度、出现频率、大纲侧重,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使考生“在揣摩中顿悟,在理解中通透,在运用中熟练,在模拟中提高,在实战中通过”,让考生迅速适应考试形式,掌握应试技巧,在最短时间内,花最少的精力,全面、系统地掌握备考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複习备考,是考生备考最权威、最具实效的考前辅导用书。
基本介绍
- 书名:经济基础知识
- 作者: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委会组
- 定价:¥48.00
-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6-1
内容简介
本辅导用书与市面上的其他同类图书有着本质不同,书中穿插了历年真题及习题,真题与习题均由命题研究专家给出了全面、透彻的解析,并指出其理论根源或知识点,使考生能迅速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三章 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第四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五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巨观经济模型
第六章 巨观经济运行分析
第七章 巨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第八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第二部分 财政
第九章 公共财政职能
第十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四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十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十七章 金融监管
第十八章 对外金融关係与政策
第四部分 统计
第十九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二十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二十一章 数据特徵的测度
第二十二章 时间序列
第二十三章 统计指数
第二十四章 相关与回归
第五部分 会计
第二十五章 会计概论
第二十六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七章 财务报表分析
第六部分 法律
第二十八章 契约法律制度
第二十九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三十章 证券法律制度
第三十一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徵,是否能够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过程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係。
考试内容
-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係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徵,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 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繫
-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係。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是否掌握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徵及其流通规律,是否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
-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徵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 价值规律友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否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否了解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流通的基本过程。
考试内容
-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的价值形式,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徵,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考试内容
-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
-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徵,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
-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係的变化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内容
-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製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特徵及其选择确定的方式,是否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运行的微观基础。
考试内容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徵。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徵,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经济成长与经济发展的关係,是否了解社
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特点,是否掌握产业结构的划分方法和影响因素,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涵义和方式,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成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战略和指导思想。
考试内容
- 社会主义再生产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 社套主义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最佳化。
-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 社会主义经济成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成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係,经济成长方式及其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观调控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巨观调控的必要性,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巨观调控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主要方法。
考试内容
-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巨观经济调控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巨观调控的必要性。
- 巨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巨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巨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巨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 巨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巨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考试时间
11月5日
上午9:00-11:30 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
下午14:00-16:30 经济基础知识(初、中级)
大纲新旧对比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新旧对比《中级经济基础》汇总
201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变化情况简介
201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变化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