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经典读库:唐诗名家名篇鉴赏

2019-04-03 18:17:15 百科
经典读库:唐诗名家名篇鉴赏

经典读库:唐诗名家名篇鉴赏

基本介绍

  • 书名:经典读库:唐诗名家名篇鉴赏
  •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 页数:278页
  • 开本:16
  • 品牌:瑞雅文化
  • 作者:《经典读库》编委会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4464652

内容简介

《经典读库:唐诗名家名篇鉴赏》是一部瀚海拾珍之作。透过《家藏经典文库(第1辑):唐诗名家鉴赏》,读者能领略到的不只是唐诗的魅力,还有文字的精绝以及一代文学的演变历程,更能洞察唐诗名家的风骨,体味先贤对世间万物的思虑,可谓游历波澜壮阔的唐诗画卷的天梯。

图书目录

虞世南

王绩
野望
卢照邻
长安古意
骆宾王
咏蝉
杜审言
渡湘江
王勃
滕王阁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杨炯
从军行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沈佺期
杂诗三首(其三)
独不见
陈子昂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登幽州台歌
贺知章
咏柳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一)
望月怀远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凉州词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夜归鹿门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首
过故人庄
春晓
岁暮归南山
宿建德江
送杜十四之江南
李颀
古从军行
古意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从军行七首(其五)
出塞二首(其一)
闺怨
芙蓉楼送辛渐
祖咏
终南望余雪
王维
渭川田家
桃源行
山居秋暝
终南别业
观猎
汉江临眺
使至塞上
积雨辋川庄作
鹿柴
竹里馆
鸟鸣涧
杂诗(其二)
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蜀道难
将进酒
行路难三首(其一)
关山月
长干行
塞下曲六首(其一)
玉阶怨
清平调词三首
静夜思
春思
子夜吴歌
长相思二首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赠汪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南陵别儿童入京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把酒问月
登金陵凤凰台
望天门山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独坐敬亭山
春夜洛城闻笛
夜宿山寺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崔颢
黄鹤楼
王翰
凉州词
戎昱
移家别湖上亭
高适
燕歌行
别董大二首(其一)
塞上听吹笛
储光羲
钓鱼湾
江南曲四首(其三)
张谓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题长安壁主人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皇甫冉
春思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杜甫
望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兵车行
饮中八仙歌
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月夜
春望
哀江头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月夜忆舍弟
蜀相
客至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赠花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
绝句二首(其一)
绝句四首(其三)
旅夜书怀
八阵图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碛中作
刘方平
月夜
裴迪
华子岗
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
孟云卿
寒食
张继
枫桥夜泊
钱起
省试湘灵鼓瑟
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春思二首(其一)
郎士元
听邻家吹笙
韩翃
寒食
司空曙
江村即事
李端
鸣筝
闺情
柳中庸
征人怨
戴叔伦
苏溪亭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滁州西涧
卢纶
逢病军人
塞下曲六首(其二)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夜上受降城闻笛
孟郊
游子吟
登科后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张籍
秋思
节妇吟
王建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
十五夜望月
韩愈
调张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竹枝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其一)
石头城
乌衣巷
和乐天《春词》
白居易
观刈麦
卖炭翁
长恨歌
琵琶行
花非花
赋得古原草送别
村夜
大林寺桃花
问刘十九
后宫词
夜筝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李绅
悯农二首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别舍弟宗一
江雪
渔翁
崔郊
赠婢
元稹
遣悲怀三首
行宫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离思五首(其四)
贾岛
剑客
题李凝幽居
寻隐者不遇
张祜
宫词二首(其一)
赠内人
集灵台二首(其二)
题金陵渡
刘皂
旅次朔方
朱庆余
宫词
李贺
雁门太守行
南园十三首(其五)
金铜仙人辞汉歌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致酒行
李凭箜篌引
刘叉
偶书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江南春
赤壁
泊秦淮
题乌江亭
寄扬州韩绰判官
赠别二首
遣怀
山行
秋夕
金谷园
清明
温庭筠
过陈琳墓
商山早行
瑶瑟怨
陈陶
陇西行
李商隐
锦瑟
乐游原
夜雨寄北
筹笔驿
无题二首(其一)
无题四首(其一)
无题四首(其二)
为有
无题
咏史
晚晴
贾生
凉思
花下醉
赵嘏
江楼感旧
曹邺
官仓鼠
罗隐
自遣

皮日休
橡媪叹
汴河怀古(其二)
韦庄
秦妇吟
台城
黄巢
菊花
聂夷中
伤田家
曹松
己亥岁二首(其一)
金昌绪
春怨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杜荀鹤
春宫怨
秦韬玉
贫女
王驾
社日
雨晴
……

序言

唐朝是我国诗歌成就震古烁今的时代,由有名可查的两千余位诗人所谱写出的四万余首辉煌篇章,傲立于历代文学之林,向上追溯至表意文字的出现,向下延及今日,尚无能够与唐朝比肩的诗歌时代。鲁迅甚至有“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的盛讚,将唐诗推到了令人仰之弥高的地位。
唐诗的创作形式丰富多彩,既继承了汉魏民歌和乐府的血脉,又大力发展了歌行体,不仅拓展了五言、七言古体诗,还创造出格律严谨、意境优美的近体诗。古体诗对句数、篇幅和韵脚的要求相对宽鬆,而近体诗在这些方面却有着严格的限定。近体诗分为三种: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排律。它们对音韵格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句数上,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在韵律上,诗中每一个字的平仄声都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随意转换,律诗和排律还要求中间几联对仗。近体诗的出现和走向成熟,是唐诗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是唐诗旺盛生命力的极好体现,它使唐诗的创作进入了风起云涌的繁荣阶段,为唐诗走向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奠定了基石。
唐诗的发展历程与唐朝国势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基本上可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朝开国之初的诗人大多受齐梁之风的影响,风格浮艳俗媚,直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才使唐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拓展。武后时期的沈俭期、宋之问、杜审言继承了前人以声律入诗的创作方法,完成了五、七言律诗形式的创造,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的奠基人。与他们同一时期出现的陈子昂,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倡导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终于廓清了齐梁以来的媚俗之风。
盛唐时期,国运昌盛,唐诗的发展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巅峰阶段,众多题材和流派纷纷涌现,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讽喻诗、送别诗、咏物诗、怀古诗、闺怨诗、思乡诗等。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代表当属李白和杜甫,他们的诗歌傲视群雄,在题材、意境和思想上的造诣炉火纯青,为一代之冠。
唐朝中期在安史之乱的灰飞烟灭中掀开了帷幕,随着国势的衰落,诗歌的创作也一落千丈,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风格迥异的诗人,诸如王维、韦应物、白居易、元稹、张籍、韩愈、孟郊、李贺、柳宗元、刘禹锡等,都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没有了大一统的局面,也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诗歌难以延续前人阔大的意境和气魄,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风格上趋向于纤巧。李商隐、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他们和温庭筠、皮日休等人,在晚唐诗歌的没落中绽放出了异彩。
唐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是一代历史的载体、贤哲思想的凝结、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后世文学创作的範本。唐诗流传至今已有逾千年的历史,那一首首或清新自然或沉郁顿挫,或凄清婉转或荡气迴肠的诗篇,很多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语言火花,融人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文艺表演之中,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灌输了血氧。
作为一代之文学,唐诗的成就之高难以用短短的二十余万字呈现出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孜孜以求地锤鍊其中的精髓,呕心筛选出八十余位唐诗瀚海中的名家,在他们的经典篇目中甄选出近三百首作品,并配上注释和赏析,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所历、创作风格等方面对这些经典篇目进行立体解读,深入浅出地将他们想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昭示呈奉在这本书中,与广大读者共飨这一饕餮盛宴。
希望我们所编写的这本书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的引玉之砖,带领大家在波澜壮阔的唐诗画卷中觅得品读和鉴赏的良方。 鑒于编写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和讹误之处,还望广大读者见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