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知识追求者的信》是2006年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敬一
基本介绍
- 书名:给青年知识追求者的信
- 作者:朱敬一
- ISBN:9789570830781
- 页数:232
- 定价:240$NT
- 出版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061101
- 装帧:软精装
内容介绍
调皮捣蛋当然不是什幺值得夸讚的正面特质,但却也不是十恶不赦。年轻朋友若问我为什幺有那幺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与研究题材,我猜是与自己调皮的个性有关。调皮捣蛋以及不受传统拘束的性格,经常会想出人意表、别出心裁,这或许就是点子与创新的源头。
有一本英文字典,把研究二字定义为study or investigation of facts not readily available,译成中文就是「对未知事实的探索与检证」。所有的法则、规矩,都是代表已知世界划定的範畴。越是调皮的人,越倾向将这些法则与规矩视为无物,也就越有可能另闢蹊径,想出一些与传统思维不同的见解。
自然与生命科学寻找新的题材,可能是要研读文献、观察实验、电脑模拟、纸上推演;但由于社会学门的知识是源自于社会现象的观察,所以点子一定是由社会观察而来。如何从观察纷乱无绪的日常生活中激发知识创新的构思,我无以名状其过程,只能列举一些实例,由读者自己去体会。例中所谓的观察,未必是自己日常生活之体验,也包括杂誌阅读、期刊检索之所见。
站在进入大学等严肃学术体制前,许多年轻人惶恐无助。成为一位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是许多大学生曾经想过的生涯。看着台上教授展露着丰富学识涵养及精湛的观点,如果有足够的能力成为一位为社会尽力的学术研究人,进入学术研究机构,也是应该受到鼓励的选择。《给青年知识追求者的信》绝对足以成为毕生目标为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準则手册。
什幺是研究?社会科学的知识探索是什幺过程?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幺?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幺?由国内着名经济学家,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朱敬一院士来解释学术这个生涯,成为引导此一生涯方向的重要指标。针对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都有直接并且详细的探讨,例如如何争取教职、如何面对国际论文评论压力、如何找到研究方向……等。
「在这本书中,朱教授带我们走到后台,让我们分享做学问的『秘诀』。」
--林南(美国杜克大学社会系正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显现了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学者治学之外,最应该有的行动力和好奇心。」
--王德威(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这是一本分享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手经验与有趣故事的观点行书籍!」
--黄荣村(中国医药大学校长、前教育部长)
「朱院士的文章一向犀利、风趣,带有一点调皮,很扼要也很吸引人。」
--王泛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院士)
「这十封信对一位稍有年资的研究者仍是很有助益的。」
--陈东升 (行政院国科会人文及社会科学发展处处长、台大社会系教授)
作者介绍
朱敬一
1955年生于台北市,先后就读于东门国小、仁爱国中、建国中学、台大商学系,1985年获密西根大学经济学博士,旋即返国任职于台湾大学与中央研究院。现任中研院经济所特聘研究员暨台大会计系、经济系合聘教授。朱教授于1998年获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为近十五年来当选最年轻之院士。2003年朱教授获颁总统科学奖,迄今为国内人文社会领域唯一之获奖者。中文着作:《经济学的视野》,朱敬一、林全合着(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