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

2019-01-14 12:55:49 百科
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

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

《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04年8月出版,作者陆柱、蔡兰坤、丛梅。

基本介绍

  • 书名: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
  • 作者:陆柱、蔡兰坤、丛梅  
  • ISBN:7-5025-5840-3
  • 页数:480页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年8月
  • 装帧:平膜
  • 开本:32开
  • 版次:1版1次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广大水处理工作者的需要,重点介绍了给水与用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技术、过滤技术、吸附技术、缓蚀技术、阻垢技术和杀菌技术等,以及与给水用水相关的物理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正确掌握和合理套用给水与用水技术,对节水节能、改善本质、维护健康、保护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儘可能反映国内外给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包括近年来进入我国市场的一些国外给水与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结合编者多年来从事给水处理技术教学和科研的心得体会。

目录信息

1给水与用水处理技术概况1
11天然原水中的杂质1
12水质标準3
121生活饮用水标準3
1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準5
123工业锅炉用水水质标準7
13给水处理技术概述8
131混凝技术8
132过滤技术9
133吸附技术9
134膜分离技术10
135消毒技术11
参考文献12
2混凝处理13
21胶体稳定性及胶体颗粒的凝聚现象13
22水的混凝作用理论17
23无机絮凝剂27
231金属盐类的水解过程与络合平衡29
232铝系无机絮凝剂31
233铁系无机絮凝剂37
234複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42
235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界面行为的表面化学特徵52
24有机高分子絮凝剂53
241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55
242天然高分子絮凝剂66
243微生物絮凝剂71
25助凝剂79
26絮凝剂的卫生安全性81
27混凝处理设备与装置84
271絮凝剂的调製与加药方法自动化84
272混合设备88
273絮凝反应设备90
274沉澱池94
275澄清池99
28强化混凝处理技术106
参考文献113
3过滤处理115
31过滤概述115
32快速过滤原理116
321悬浮颗粒的快速过滤机理116
322反冲洗清洗滤层机理118
33快滤池的工艺过程118
331快滤池的工作过程118
332截污量沿滤层深度的变化120
333过滤过程中出水浊度的变化121
334过滤过程中水头损失122
34过滤过程的技术分析125
341滤料层126
342水流方向133
343反冲洗方式的选择134
344过滤技术进展136
35过滤设备139
351常见滤池设备139
352精密过滤设备145
参考文献146
4吸附处理147
41吸附过程概述147
411吸附与解吸147
412工业吸附剂148
42吸附原理149
421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线149
422吸附的传质过程和透过曲线150
423多组分体系的吸附153
43活性炭吸附153
431活性炭的吸附特性154
432活性炭的选用157
433活性炭的吸附方式158
434活性炭吸附水处理技术及进展160
44离子交换163
441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与分类164
442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与选用165
443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169
444离子交换设备178
445离子交换水处理技术进展180
参考文献181
5消毒与杀菌182
51水中微生物183
511水生病原微生物184
512冷却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种类及特徵200
52消毒方法209
521氯和氯胺消毒209
522二氧化氯消毒214
523臭氧消毒217
524紫外线消毒226
525国内外消毒技术研究进展227
53冷却水中微生物障碍的控制232
531微生物引起的冷却水系统运行的主要障碍232
532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的控制指标237
533冷却水中微生物障碍的控制方法238
534杀菌剂245
535冷却水中杀菌剂的选择与使用258
54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262
541反渗透膜面上微生物污染的特点262
542微生物黏泥在反渗透膜上的形成过程及原因262
543反渗透给水中微生物的控制263
参考文献265
6水系统中的金属腐蚀与防护267
61水系统中金属腐蚀的原理268
611水系统中金属腐蚀倾向的热力学分析268
612水系统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动力学277
62水系统中的金属腐蚀形态及其分类292
621均匀(全面)腐蚀293
622局部腐蚀293
63微生物腐蚀302
631微生物的腐蚀作用及腐蚀特徵302
632常见的与腐蚀有关的细菌303
633微生物腐蚀的作用机理304
634微生物腐蚀的控制312
64水中金属腐蚀的影响因素313
641材料因素314
642环境因素316
65控制水系统中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322
651合理的选材和正确的设备构型设计323
652电化学保护324
653有机涂层与衬里325
654金属的表面处理327
655水质处理327
656缓蚀剂330
7水系统中污垢的形成及其控制338
71污垢的分类和特性338
72污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341
73污垢热阻345
74饱和指数349
75污垢形成的控制方法360
751水垢的控制方法360
752阻垢剂361
8膜分离技术376
81膜分离与水处理376
82膜分离过程377
821膜分离的分类377
822膜分离的特点379
823膜分离过程的实施和经济性380
83膜分离技术382
831膜和膜的製备382
832膜组件的主要形式386
833膜分离装置的操作工艺391
84水处理中常用的膜分离过程396
841反渗透396
842电渗析398
843微滤404
844超滤406
845纳滤408
85膜分离在水处理中的套用409
851海水和苦鹹水淡化409
852饮用水411
853工业纯水及高纯水413
854废水处理和废水回用414
参考文献415
9水的物理处理技术416
91水的磁化技术416
911磁场水处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416
912磁处理设备的类型及特点418
913磁场水处理的阻垢作用420
914磁场水处理阻垢机理探讨422
92水的静电处理427
921高压静电处理技术427
922低压电场处理技术429
93水的光处理技术430
931光源概况430
932紫外消毒432
94水的超音波处理技术433
参考文献434
10水的生物处理技术436
101好氧生物处理436
102厌氧生物处理437
103生物接触氧化技术439
1031工艺原理439
1032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440
104生物修复技术444
1041投加菌种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447
1042添加营养物、激活剂强化水体修复450
1043添加电子受体或共代谢基质强化水体修复451
1044人工曝气强化水体生物修复452
1045植物或动物修复技术453
1046生物膜修复技术454
1047生物坝原位修复技术456
1048生物激活剂原位修复技术470
参考文献477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