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绝对音感

2020-02-21 16:33:07 百科
绝对音感

绝对音感

自然界中的任何声音都是有一个音的,开门声,说话声,雨声……

绝对音感不仅仅指能辨认出音乐的音,而是自然界所有的声音都要能够辨认出。噪音除外。

绝对音感具体指不需要基準音就可以分辨一个声音的具体音高。这种能力大多数为先天具有。这种能力在普通人中很难得,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其实是后天形成的对听觉和大脑皮层的听觉神经簇的联繫能力,但是有的人可以形成,有的人不能,3~9岁这一时期进行一定量的科学系统的训练一般孩子是完全能够建立绝对音感的感觉的。12岁以后这种能力的培养成功在统计上的的机会小于0.86%。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绝对音感
  • 外文名:Absolute/perfect pitch
  • 释义:可以不需要基準音分辨音高
  • 概述:无基準音,听到就知道声音名称
  • 代表人物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定义

指的是在听到某种声音的瞬间,就知道这种声音名称的能力,而且能準确无误的辨别出声音的方位来源。
拥有绝对音感的人,能从平时不为人注意的杂音中分辨出是何种声音。
绝对音感的能力指在没有给基準音前,听者能分辨任一音的音名及音高。这里的任一音是针对音準调律无误的音(pitch),而不包含噪音或无明确音高的声音。更甚者能分辨出一群音的个别音名及所属位置。相对音感则泛指给予一基準音,能正确分辨其他音和此基準音的音程或调性上的相对关係,换言之,重点是音和音之间的关係,而非正确听出任一音的音高和音名。不过一般没受过音乐训练,但能歌唱音準大致无误的人,也能算是浅显的相对音感,即使无法辨明音程。
相对音感的运用较为广,主要是大多数的音乐除了无调音乐或单以音色为结构主导的音乐外,都是建立于有调音乐上。而相对音感也比较容易训练,相比之下,许多具绝对音感者并没有特别受绝对音感训练,是以很多人以为绝对音感是其生来自有或说天生的。但事实上并没有人是天生就有绝对音感这回事-音乐天份是自然而来,音準本身却是人为设定的结果。有些人不经意地就有,是因为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音乐,特别是要读谱的非转调乐器,如提琴、钢琴。然而绝对音感的“绝对”常让人误解,误以为是绝对,其实不然。
音乐的音高之定音,如A = 440Hz (中央C高大六度)是人为定出来的,并非自然律的。更精确地说,是每个民族于每个时代为方便或其他原因、甚至政治理由而定的。例如,西方于Mozart时代,其定音差了大约一个小二度(半音),换言之我们C快要等于C#。如果Mozart听到自己的曲子被演奏,可以说已被转高了一个半音。至于西方定音为何越来越高,这和和提琴工艺、管弦乐的发展、歌剧院推崇飙高音等有关,有些人甚至用奇怪的宇宙论(通常是行星间的关联)、黄金分割比的论点来解释原因,并有许多论文。
中国的民乐则没有所谓真正的定音,通常是于表演前花旦吊嗓时,看当下能唱多高,胡琴乐手或伴奏乐手就定空弦的相对多高(当然在乐器能有应有效果的程度内)。历代官方则用铜铸的钟来定音,通常也称作黄钟,此名亦为一音名并有基準的意谓。但由于每一新朝代为显示当朝之新气象,往往每一代都毁掉之前一代的钟,而重新作一定音。是以并没有什幺频律是一定要是什幺音,重要的是相对音程是对的。以上几个论点在于,音高是被制定出来,甚且每个时代不同,是以没有人是理所当然天生就能猜到这时代用什幺样的音準,而有绝对音感。
前面所言,绝对音感之“绝对”常被人误解也是在于音感并非绝对。人耳和视觉相当,有些时候看橘色会觉得有点偏红,有时觉得有点带黄,但你还是认为它基本上是“橘”色,因为在“橘的大致範围”里。音高本身亦然,一个有绝对音感的人,并不会因为听到441Hz就认为是走音的A。也有人误以为有绝对音感者听非建立于A = 440 (假设其相对音程是ok,但基音是于半音之间),会很痛苦。其实并没有这回事。于音乐中,重要的是“相对”音高,而非绝对。听者最多只是于一开始有些知觉,随后问题并不大。这样的例子也曾于Mozart的故事中提到,如有一回Mozart告知其他人,他们的弦乐器略于半音和半音之间。 Mozart并没有因略低或略高于基準音而显得痛苦。事实上于乐器中也不可能有“绝对”这回事,因我们大多数的乐器其一併不幅合自然泛音系统,而是平均律,其二是乐器本身于每一个八度也因其製作、乐器状况、故意的调律(如钢琴故意调成较宽广的高低音域)而不会有绝对的情形,但它们都是在相对上合、非走音的範围里。
有绝对音感者也不是每一个有的人都一样,之间也有能力的高低(又回到非绝对)。有些人只对自己的乐器灵敏,有些则都相当,有些人只记得自己乐器的某几音,其它则不怎幺灵。这样的情形和相对音感是一样的,并非每个具有相对音感的人都是同样功力,绝对音感亦然。
当然,虽然除去绝对音感的迷思,其最奇怪的是为何绝对音感无法形成于大人,而都是不经意培养的孩童。这点许多人做过研究,但都莫衷一是。也有人发展出教成年人学绝对音感的方法,其是听音的quality而非听“音高”,有效无效则不知。就为何孩童容易陪养出绝对音感,笔者的猜想是孩童在学习音乐时并没有所谓“"”(tonal center)的概念,音高和音名本身是一个萝蔔一个坑。而后学习旋律时,其重点是在于相对音程,至于用哪个调起或哪个音是哪个音名并非重点,那时也等于是相对音较重于绝对音时。是以在音本身最抽象时,最容易建立哪个音高是哪个音名的绝对概念。当然,这个理论并无法完全解释如胎教时,婴孩已听到相对的音程旋律等,是以此解释也仅止于个人意见和少数理论之一。但至少在此能清楚: (1)音高是被制定出来的、 (2)绝对音感并非天生,主要是孩童学习音乐时无形中培养出、 (3)绝对音感也有一听觉上认可的範围,并非绝对无误、 (4)绝对音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现实音感

中国是世界上最后在严肃音乐教育和学院音乐教育中使用简谱和首调的国家。首调对音高只有相对概念,说首调能帮助建立绝对音感是荒谬的。首调能建立的是相对音感,欧美音乐学院普遍训练学生相对音感,相对音感学生对和声概念较好。

相关人物

现实人物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绝对音感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
其他
现实中拥有绝对音感的人是少之又少,已知的有:’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卡米尔·圣桑、约翰·菲力浦·苏萨、明坂聪美、杜丽莎、川澄绫子、岚的大野智、周杰伦、姚贝娜、查理·普斯(Charlie Puth)等。

虚拟人物

名侦探柯南
代表人物:秋庭怜子
秋庭怜子秋庭怜子
秋庭怜子是第12部《战慄的乐谱》中的有着“绝佳音感”的天才女歌唱家。这个角色受到了不少柯南迷的喜爱。秋庭怜子的声优是着名的桑岛法子。
江户川柯南/工藤新一:高中生名侦探
秋庭怜子:女高音歌手(登场于 M12)
谱和匠:堂本音乐厅馆长,堂本一挥的专属调音师(登场于M12)。
河边奏子:小提琴手(登场于 M12)
羽贺响辅:出生于音乐世家,是一位音乐家(登场于TV 385~387)。
野性之声
岩城铁生:热心的年轻兽医。
网球王子
凤长太郎:冰帝重炮发球、双打球员
黑之契约者
银:有绝对音感,能通过听觉来意识周围的环境,从而可以一个人採取行动。
轻音少女
平泽唯:轻音部吉他手
平泽忧:唯的妹妹
空·之·音
空深彼方:1121小队的新人喇吧手
交响情人梦
野田惠:女主角,天才钢琴手
Dream High
金碧淑:剧中主要角色 (IU饰演)
兽之奏者
艾琳:女主角
偶像活动
音城赛拉:梦想学园高中生,擅长全部乐器
奥特曼
风间真理奈:剧中主要角色,具有绝对音感,可以区分出混在怪兽叫声中的特殊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