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化”、“财神文化”的发祥圣地,“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誌。
终南山东起盛产美玉的西安市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周至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介于东经107°37′—109°49′、北纬33°41′—34°22′之间,东西长约230千米,最宽处55千米,最窄处15千米,总面积约4851平方千米。横跨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等县区,绵延200余里,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成为长安城高大坚实的依託、雄伟壮丽的屏障。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终南山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蹟、第四纪地质遗蹟、地貌遗蹟和古人类遗蹟为特色。
终南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2009年8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秦岭终南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终南山
- 英文名称:Zhongnanshan
- 别称:太乙山、太白山、中南山、太一山
- 所属山系:秦岭山系
-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安市
- 走向:东西走向
- 长度:约230千米
- 宽度:最宽处55千米,最窄处15千米
- 起点:西安市蓝田县杨家堡
- 终点:西安市周至县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
- 主峰:太白山
- 占地面积:4851平方千米
- 荣 誉: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
-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着名景点:翠华山、骊山、楼观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终南山位于秦岭中段,介于东经107°37′—109°49′、北纬33°41′—34°22′之间,距离陕西省西安市25千米,总面积48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载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誌》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

秦岭终南山是世界典型的複合型大陆造山带,是形成统一中国大陆的主要结合带,横贯东西,位居中央,成为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自然分界线,具有全球地质共性中的独特性,其造山带与盆山地质科学内容丰厚、典型、集中,富有代表性,故长期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
秦岭终南山科学内涵深厚,典型遗蹟众多,地质演化历史悠长,构造强烈複杂,地层岩石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类型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属世界典型代表性大陆造山带,具有当代地学发展的丰富前沿信息。尤其它是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科学遗蹟保存最好的地带之一,并且秦岭北麓大断裂是典型的造山带和裂谷盆地交接区域。
总的地貌特徵为北仰南俯,山大沟深,山岭与河谷、台地相间。主要地貌单元有山前沖积、洪积扇群、黄土台原、地垒断块山(骊山)、流水侵蚀剥蚀的黄土高丘陵、流水侵蚀剥蚀的大起伏中山、古冰川作用的极大起伏高山。
气候
终南山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乾湿分明,年无霜期226天。1月份平均气温0.4℃,7月份平均气温26.6℃,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水量613.7毫米,年平均湿度69.6%。山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
水文
终南山水资源丰富,水资源量约40×108立方米,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公园内有黑河、涝河、沣河等河流28条,中型以上水库30座。
自然资源
综述
终南山以南为北亚热带湿润区,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区,是常绿阔叶树和亚热带植物的北界,也是世界六大动物区系中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区系的过渡区和华北、华中、唐古特及横断山脉动植物区系交汇区。

终南山生物垂直分带谱系完整,是东亚暖温带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园内生存着以秦岭大熊猫、朱䴉、金丝猴、秦岭金毛扭角羚、一叶草等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其中,蓝田段王顺山共有各类植物780种、野生动物30种。
终南山主峰太乙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太乙山黑膏便产自于此地。
动物资源
秦岭将中国大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会合,截止2012年终南山内计有野生动物36目100科643种,其中兽类有7目23科144种;两栖爬行类至少有5目9科30种,占中国兽类总种数的29%;鸟类共17目52科399种,约占中国鸟类总种数的34%;珍稀濒危动物达62种。秦岭又是许多古老和孑遗生物的避难所,稀有、特有物种类型较多,已有128种动物和56种植物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对象,如有生物科学价值的古老残遗野生动物(大熊猫、小熊猫等),浣熊科的小熊猫是这一科在东半球的唯一代表种,属于第三纪残存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在公园共有77种,最具代表性的就属大鲵(俗称娃娃鱼),大鲵是中国特产,是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另外,黑河细鳞鲑这一特有地方鱼类也分布在公园内。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质条件,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故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植物资源
终南山植物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複杂多样性,以华北区係为主,兼有华中、华西、青藏高原区系成份。截止2012年计有种子植物122科、671属、2931种,有世界性单种属37个,少种属60个,中国特有属23个;还有蕨类植物120种,藓类植物253种。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植物29种,可用于园林绿化的观赏植物约600种,药用植物约800种。由于气候的立体差异,使植物的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从下到上依次形成四个景观林带,界线清晰,色调分明,分别是落叶栎林带(海拔780-2300米),优势种主要有栓皮栎、锐齿栎、辽东栎等;桦木林带(海拔2300-2800米),优势种主要有红桦和毛红桦等;针叶林带(海拔2800-3400米),优势种以巴山冷杉、太白落叶松为主;高山灌丛草甸带(海拔3400-3767米),优势种以头花杜鹃、高山绣线菊、杯腺柳为主。
矿产资源
终南山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基地之一,从小秦岭的金堆城到栾山-大别山一带,有世界最大的钼矿资源;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自上古开始,一直到汉唐、明清,对秦岭矿产的开採贯穿整箇中华社会发展史。
终南毓秀

风景名胜
上善池
说经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山门前,有石阶盘道,蜿蜒而至台顶。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
相传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癒了。讯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頫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仰天池
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炼丹炉,传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
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
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
说经台东北方是老子墓,墓为椭圆形,冢方四米,占地二十平方米,墓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书“老子墓”碑石。
柏树
说经台北二里处为宗圣宫遗址。
三鹰柏

在终南山楼观台,有9株历经千年仍然蓊郁青翠、苍劲挺拔的古柏,当地民众尊称为“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树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被称为“系牛柏”。树下留有元代所刻石牛一头。西南隅有三棵树,树上结瘿酷似三只昂首展翅、活灵活现的苍鹰,被人们称之为“三鹰柏”。
楼观台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书《第一山》、苏轼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碑等。
楼观台

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型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太乙山
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华山距西安市30千米,以奇峰异洞、清池古庙着称。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称太乙山。主要景点有太乙池、风洞、冰洞、翠华庙等。
太乙山

太乙池为山间湖泊,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蕩漾,山光水影,风景优美。太乙池之西的风洞,高15米,深40米,由两大花岗岩夹峙而成。洞内清风习习,凉气飕飕,故称风洞。风洞之北的冰洞,虽盛夏亦有坚冰,寒气逼人。山中有一正岔水库,泻水时飞瀑倾流。由山下望去,素练悬空,气势磅礴,亦成一景。每年农曆六月初一至初三,翠华庙前皆有庙会。
南五台青翠峭拔,富产药材,古人称为终南神秀之最。山顶有观音、文殊、清凉、捨身、灵应5峰,俗称南五台,以观音台最着名。宝泉位于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为品茗休憩之佳地。独松阁亦位于山腰,因阁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阁周鸟语花香,景色如画,为览胜之佳地。观音台又称大台,位于独松阁之上,有隋国光寺遗址。此台视角开阔,北眺八百里秦川。
圭峰山
圭峰山俗称尖山,包括紫阁、大顶、凌云、罗汉诸峰,峭丽挺拔,形如圭玉,故称圭峰山。
圭峰山

附近主要景点为高冠瀑布。瀑布位于高冠峪内,落差超过20米,急流飞溅,直下深潭,响声如雷。唐岑参有诗云:“岸口悬飞瀑,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这是高冠瀑布真实而形象的写照。
南梦溪
南梦溪,西安南110千米,210国道1047千米附近,是自然景区,未开发,可自由进出观光。
南梦溪总面积1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9.9%,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湿润温和。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条,瀑布86处,140种哺乳动物和320种鸟类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3700种植物在这生长。爬行类、两栖类、昆虫类、蕈类繁多。
南梦溪形成于7亿年前,北方的劳亚大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在地球运转和地球内部力量的推动下,相向移动,形成了中国大地的脊樑——终南山,南梦溪随终南山的形成而诞生。
人文历史
综述
终南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周代把终南山、太白山统称为太乙山。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唐代,李唐宗室奉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建立唐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6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东汉建武二年(26年),赤眉大掠长安后,引军向西,自终南山转掠城邑入安定、北地。
三国时期,蜀汉和曹魏相持在终南山褒斜谷。
东晋大兴四年(321),终南山崩,时刘曜窃据长安。说者曰:此曜亡之徵也。鹹康三年(337),侯子光聚众终南山,僭称帝,后赵石广击斩之。义熙十三年(417),刘裕讨伐后秦,使沈田子等入武关,刘裕恐沈田子人少,遣沈林子将兵,自华阳循终南山趋秦岭往助之。
道教文化·重阳宫

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北魏卢水胡人盖吴在关中发起农民起义,难民皆渡过渭河奔终南山。次年,北魏发兵屯终南山诸谷,以备盖吴窜逸。
隋朝大业末年(618),李渊入关,终南山群盗皆起兵应之。唐朝武德七年(624),李渊校猎于之南山,遂幸终南。广德初年(763),吐蕃入长安,亡军叛卒、乡曲无赖,多乘乱为盗。吐蕃去,犹窜伏终南山,朝廷设南山五穀防御使讨之。永泰二年(766),京兆尹黎乾自终南山引涧水,穿漕渠入长安。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杨师厚击叛将刘知俊,至华州,此时刘知俊以同州附李茂贞,复取长安,请兵于岐。杨师厚以奇兵取终南山,疾驱而进,遂取长安。
宋失中原,以终南山与金人分界。
独特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峰与广阔富饶的渭水盆地。从距今约132.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终南山脚下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滋养出华夏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代表性的地带,是中国诗词文化与园林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共有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蓝田猿人、商于古道、子午栈道、周秦汉唐盛世园林宫阙、宗教祖庭寺庙、历史悠久的蓝田玉等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人文资源的重要代表。
道教发源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着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
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对终南山的雄伟,张衡的《西京赋》有一段描写:“终南山,脉起崑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
终南山有两条古道: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取道西乡驿,不三日即到长安,因此这条道也名荔子路。二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关归”,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韩愈去广东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
终南隐士
正是因为终南山的这些特点,使得终南山历代多有隐士,据统计有五千余人。知名隐士有:
![]() |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楚共王二十年(前571年),老子诞生于涡河北岸的陈国相地(今安徽涡阳)。老子曾做过东周的“守藏室之官”,其时诸侯混战,礼坏乐崩,周景王死后,王子姬猛和姬朝为争夺王位互相搏杀,守藏室被洗劫一空,老子深受打击,辞官西行,至秦关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迎老子于秦国终南山古楼观,着书五千言,从此道德经流芳百世。 老子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又名说经台,因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楼观又称楼观台。 |
![]() | 文始真人——尹喜 典籍记载的老子唯一的弟子,正是他在函谷关迎接老子入秦,从而使得道德经留驻世间。尹喜本为函谷关令,因不满东周朝政,遂在终南山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周至县东南30里建有尹喜祠,明《终南仙境志》云:汉武帝立宫于观北,曰:文始祠。唐初始建文始殿,金末毁废。元大德间重建,大德七年(1303)落成,于殿前立《古楼观重建文始殿记》碑,碑额雕文始真人坐像,碑阴书文始之殿4字。文始先生即尹喜。后毁于清。 |
![]() | 西周元勛——姜子牙 也称吕尚。传说商末,姜子牙入朝前就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等待有识之士赏识。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 西周初年,姜子牙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 |
![]() | 正财神——赵公明 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出生于陕西西安周至县赵大村,隐居得道于终南山。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司掌世间财源。赵公明是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古文献和古诗中所说得赵公明在终南山得道,佐证了赵公明出生在道教祖庭楼观台东北处赵大村并在楼观和田峪道观中隐修的史实。 |
![]() | 商山四皓——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周术、吴实、崔广、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洁,银须皓首,避乱世隐居商山,世称“商山四皓”。他们过着採食商芝,栖身洞穴的清贫生活,曾赋有着名的《采芝操》,流传于后世。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
![]() |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刘邦生性多疑、用人又防人,汉朝建立以后,张良面临着同样的结局。他向刘邦请辞:“我家世代是韩国的丞相,韩国灭亡之后,我不惜万贯家财,为向秦国报仇,天下都为之震动。如今我凭藉三寸不烂之舌,却成了您的老师,封地万户,位至列侯,对于一个平民,这已经是尽头了。我张良能有今天已经很心满意足了。从今我将抛弃人间俗事,要学那神仙去了。”于是张良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习辟穀之术,终于得以善终。 |
![]() | 仙家——汉钟离 传说汉钟离乃秦末韩信部下大将,受刘邦猜忌而死,阴魂不散,来到终南山,隐姓埋名,一心想修炼成仙。 终南山中有一条巨蟒,残害生灵,汉钟离得知这一灾情,为民除害,老百姓为了纪念汉钟离,修了一座“大仙庙”,里面供着汉钟离的塑像,前来敬拜的人络绎不绝。 王母娘娘也得知此事,派东华仙下凡超度汉钟离。赐仙丹二粒,汉钟离得到飞升。 |
![]() |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昙摩流支、那崛多 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姚兴攻伐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入逍遥园西明阁,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尔后十余年间,罗什在终南山草堂寺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共译经35部,294卷,在中国译经和佛教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 |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4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着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着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
![]() | 赐福镇宅圣君——钟馗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故里陕西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春节时钟馗是斗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
![]() | 仙家——吕洞宾 吕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道教大宗师。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鹹阳人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 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 |
![]() | 华严宗师——杜顺 俗姓杜,法号法顺,雍州万年县杜陵(今属西安市)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唐朝高僧,华严宗初祖。 杜顺十八岁出家,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受持定业。后来在庆州、清河、骊山、三原、武功等地说教。《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曾把他的传记编在《感通类》,引入内禁,隆礼崇敬。《佛祖统纪》卷二十九、三十,载有唐太宗和他的问答,唐太宗称他为‘帝心’,后世遂有帝心尊者之称。 |
![]() | 诗佛——王维 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着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长安之南的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
![]() | 仙家——刘海蟾 刘海蟾,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9,称他于五代仕燕主刘守光为相,先遇正阳子点化,辞官寻道,后遇吕纯阳,授以丹道,从此,刘海以钟离权、吕洞宾为师,追随他们遁迹于“天下道教祖庭”——西安市户县终南山下石井镇阿姑泉欢乐谷,在刘海故里修道成仙,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曲抱村玉蟾台有唐朝所建刘海庙和老子瓜牛台遗址,大重阳万寿宫内有刘海蟾诗古碑一通——《十方重阳万寿宫记》。 |
![]() | 全真圣祖——王重阳 王重阳(1113—1170年),字知明,道号“重阳子”,京兆鹹阳人。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开宗者,被尊为道教的重阳开化辅极帝君与北五祖之一。 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弃家外游,于甘河镇遇异人(考证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大定元年(1161年),在终南山下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功成丹圆,建立全真道。他有七位着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着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代的大型道教典籍《正统道藏》。 |
![]() | 天子之师——王九思 王九思(1468—1551),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年)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 |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高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观、昙(僧)影、慧严、道恆、僧丰刀石、慧睿、僧弼、昙鑒、慧安,昙无成、僧导、僧因、僧苞、僧业、僧周、僧亮等。南朝梁代以后的僧人有:昙相、法藏(北周隋唐间之法藏,葬云际寺),僧照,静藏、道删、法应,静霭、普济、普安、青彡(静)渊、法诚、慧超、善慧、法琳、智藏、法喜、智正、净业(悟真寺主)、慧远、灵润、会通、觉朗、智洗、弘智、法顺、智俨、善导、道判、慧贒、法藏(唐贤首国师)、道宣、澄观、宗密、净业(香积寺主)、怀辉、玄奘、虚云、飞锡、惟政等等隐居修炼于终南。
其它隐士——新罗人金可记,卢藏(唐)、王嘉(晋)、江本实(明)、岐晖、张志坚、高鹤年、娄圭(三国魏)
诗词文化
唐·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捲。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古籍记载
《禹贡》:谓之终南雍州,终南享物。
《诗传》:周之名山曰终南。
《左传》:中南九州之险也。
东方朔: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河陇以东,商洛以西,厥壤肥饶。
《汉书》:南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亢、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饑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
《一统志》:太一山,在终南西二十里。误。盖终南脉起崑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纡迴远,深岩邃谷,不可殚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之险也。
柳宗元:据天之中,在都之南。
交通指南
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柞高速公路太乙宫站下;
王顺山:西安火车站东乘坐西蓝高速到达蓝田县城,再转乘中巴蓝桥镇下车;
翠华山:西安市内乘坐905路旅游专线,到达太乙镇的翠华山旅游车站,再上行约200米即可到;
南五台:500路到“关中民俗博物院”站下;环山旅游2号线到“南五台”站下;4-04路到“星火村”站下可到;
重阳宫:西安明德门城南客运站、丰庆路水司汽车站、西安市汽车站(火车站旁)乘前往户县县城的车,再转车到重阳宫;
楼观台: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坐环山旅游1号线“楼观台”站下可到;或西安市汽车站坐西安-户县-楼观台班车或者坐到周至县的班车,再转301公交到楼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