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20-02-23 16:37:48 百科
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绍兴柯桥,为浙江省首个大规模综合性县级非遗馆,把绍兴县非遗精华及最具代表性的项目集结起来,使其成为集中展示和记录的视窗及平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 位置:绍兴柯桥

基本信息

馆口,粉墙黛瓦的古朴造型风格,散发出浓郁的绍兴水乡气息。正对门的白墙上,富有质感的“水乡传说、四季与风情”几个字。而右手边的灰墙上,近20块充满艺术气息的灰砖上,印刻着我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名字。
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绍兴非遗馆以“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为主要功能,投入资金500万元,展陈面积1300平方米。整个馆以“水乡传说、四季与风情”为主题,採用传统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多元化展示手段,突出非遗的活态性特点,强化与观众的互动交流。非遗馆融入了粉墙黛瓦、老街台门、戏台乌篷、石桥河埠、酒坊酱园等多种绍兴水乡文化元素,生动展现了绍兴县独特的名士文化、戏曲文化、三缸文化、三乌文化和民俗文化。

三大板块

展馆脱离分门别类式的常规展示表现手段,以“传说”、“四季”、“风情”三大板块串联展示内容。

水乡·传说

第一个展区就是“水乡·传说”,在该展区内,将已经或即将消失的非遗项目梳理、展现,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项目。如一进展区,就看到一张长书桌,桌子上放着文房四宝,桌旁一把太师椅,俨然就是当年师爷办公的场景再现。
在展区一旁,停靠着一叶长长的色彩斑斓的龙舟,俗称“泥鳅龙舟”。把船头墙上的大萤幕给打开,坐到龙舟里,边看萤幕,边划动船桨。萤幕里相继出现了柯桥、柯岩、湖塘以及安昌四地一年四季河湖沿岸的代表景色,人在舟中,犹如泛舟湖面。

水乡·四季

走出“水乡·传说”展区,就进入了“水乡·四季”。该展区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序,将保护项目归类展示,体验节气时令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
进入展区,迎面而来的就是平水珠茶的炒制现场,只见伴随着“呼呼”的风箱声,红红的炉火从炒茶的炉灶里蹿出来,一个中年妇女正作炒茶状,整个小屋子里仿佛茶香四溢。看着墙上青翠的茶叶,还可以摘下挂在墙上的视听机,独自聆听“平水珠茶”的前生今世。
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品过茶叶,来到了“绍兴王星记”扇铺。“绍兴王星记”纸扇品种齐全,大多选用竹秀细匀的竹子作骨,以纯桑皮纸为扇面,採用高山柿漆为製作的粘料,製作工艺十分複杂。在扇铺里你可以看到见到传说中需经过72道工序,100多个製作过程才能完成的传统产品黑纸扇,也终于理解“绍兴王星记”不只是传说。
紧邻“绍兴王星记”的是“仁昌酱园”的店铺和製作工艺车间。伴随着叫卖声,望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酱油货品,会有一种想要掏钱购买的冲动。在店铺门口一侧的白墙上,“酱仁昌记”几字赫然入目,这是根据安昌古镇的“仁昌酱园”老厂房石墙上写着的原字1:1複製过来的。如果想要了解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保持着传统的晒制酱品工艺是咋样的,则可以进入它的製作车间看看。有民国时用来榨酱块的木榨机、清朝的酱缸等实物,再看着各种工艺流程图。
在“祝福馆”。冒雪走进“祝福馆”,有鸡、猪头、鱼等“福礼”整齐地摆放在案桌上。

水乡·风情

走过“四季”,来到“水乡·风情”,该展区以展示地方风土风俗为主,重点展示传统戏剧、曲艺、美术、手工艺等项目。走进里面,越音绕樑,大红色的戏台跃入眼帘,正对面是一座独具绍兴风格的水乡石桥,几只乌篷船摆埠在桥边,船工们一边喝着冬天新酿的绍兴老酒,聚精会神看着绍兴社戏。
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在“风情”展区里,20多件代表精湛箍桶技艺或者圆木製作技艺的展品却再次唤起人们对它的记忆。10多件大红色的形状各异、做工精细的盆、盘、桶等,显示着它的特别。一问,才知道这是清末民初,宁绍一带婚嫁时流行的“十里红妆”。而一旁还摆放着12个刻有奥运福娃的“奥运铜盘”。据悉,圆木工艺是个精细活,仅一个茶盘,从选料、雕刻、打磨到最后上色,前后共有200多道工序,这12个“奥运铜盘”,花了捐赠者整整半年的时间。
在“风情馆”里,除了圆木製作技艺,还有酒罈花雕、铜雕、微雕等丰富多彩的工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