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第一中学(Shaoxing NO.1 High School)是浙江省重点中学,浙江省文明单位、先进学校、绿色学校、现代教浙育技术实验学校。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01亩,总建筑面积7.9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有教学班51个。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204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4人,高级职称101人;有国际金牌教练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和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3人,省功勋教师、劳动模範、优秀教师、名师培养对象、教坛新秀等12人,绍兴市劳动模範、模範教师、师德楷模、高级专家、领军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教坛新秀、“三十佳”教师等60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绍兴市第一中学
- 英文名:Shaoxing NO.1 High School
- 简称:绍一中
- 校训:求真 务实 创新
- 创办时间:1897年(清光绪23年)
- 所属地区:浙江绍兴
- 类别:公立高中
- 学校属性: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 主要奖项:浙江省文明单位
浙江省先进学校
浙江省绿色学校
浙江省现代教浙育技术实验学校 - 现任校长:朱雯
- 知名校友:陈建功、毛汉礼、蒋梦麟、夏丏尊等
- 主管部门:绍兴市教育局
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1897年,山阴乡绅、维新人士徐树兰捐银一千两,并筹得山阴县沙租及绍郡茶业公所捐款四千余元,仿盛宣怀所创天津中西学堂,以二等学堂(相当于中学)规制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并由浙江巡抚廖寿丰奏明清廷备案。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认定清廷政治改良无望,乃弃官回绍,应聘出任绍郡中西学堂校长。蔡氏视事之初,即规划创立“养新书藏”图书室,手订借书略例15条,并在尚无学制可循的情况下,因材施教,按学生年龄及国学程度分级授课。
1899年7月,学堂更名为绍兴府学堂。蔡元培招揽教员,推进新式教育:购置科学仪器,改革课程设定,自编教材课本,先后增设日文、体操、测绘、物理化学等课,并率先引进外籍教员。
1900年,蔡元培因不满于守旧派的反对和校董的干涉,愤而辞职,学堂为之停办一年。
1901年,何寿章出任学堂校长,招收学生重行开学。
1902年,校舍迁至龙山书院(今绍兴府山公园烈士纪念碑基址一带),学生增至80余人。并始设博物课,历史、地理亦脱离国文而分科。
1902年4月,始提取绍属八邑公款为办校经费,并拨入原蕺山书院财产之半,学校从此为官立。
1903年,停招附课生,附设师範部,定学额20名。
1906年起,改名为绍兴府中学堂。
1906年12月,改建仓桥试院为府中学堂新校舍。
1907年,校舍动工,同时派员赴沪添购图书,并东渡日本,购进大量理化仪器,化学药品、博物标本、生理模型及运动器械等。
1907年7月,仓桥新校舍(即胜利西路213号今址)竣工,占地50亩,规模初具。即招生开学,当年有学生116人。
1908年,学制改为四年。
1910年9月,周树人(鲁迅)由浙江两级师範学堂来校任监学,兼博物教员一年。
1911年,浙江省咨议局议决,学校改为省立,经费由省统筹支配,改名为浙江省第五中学堂。
1911年11月,绍兴军政分府派员接收该校。
1912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于3月开学。从此学校经费始出诸省库,校长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担任。
1921年3月,首次成立校友会,并建立校友会基金。
1922年,颁行新学制(初高中各三年)。开始招生三年制国中新生两班,停招旧制新生。
1923年8月,浙江省立五师併入学校,以仓桥校舍为中学部,龙山校舍为师範部,并设三年制师範讲习科。
1926年8月,开始招收三年制高中一年级新生一班。
1927年,停办高中,学生转学于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
1928年春,绍兴县立女子师範学校併入学校师範部,女师旧址(今北海国小)改设五中附小第二部(后改绍兴县立第三国小)。
1929年8月,师範部停招师讲科新生,改设一年制师资训练班,招收国中毕业生及现任国小教师加以培训。
1932年,试行模範室(自修室、寝室)制。
1933年7月,改名为浙江省立绍兴初级中学。
1936年秋,设简易师範部。
1938年秋,恢复高中部,招收初高中一年级新生及简师新生各一班,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遂改校名为浙江省立绍兴中学。
1939年5月,侵华日军飞机三度轰炸绍城。教室宿舍毁损严重。
1939年7月,迁徙于兰亭、栖凫、芳泉、漓渚及诸暨枫桥花明泉等地继续复学授课。
1940年,又迁嵊县崇仁镇廿八都複课。
1941年4月,绍兴沦陷,仓桥校舍被敌寇占为兵营。
1941年6月,重新複课。
1941年8月,迁回嵊县廿八都,称省立临时中学第一部,有高中、国中、简师三部学生共七百余人,将简师部移于下相村。
1942年2月,复名为浙江省立绍兴中学。
1942年5月,日寇再度南侵,诸嵊陷落。校师生分批再次南撤,经新昌、磐安、东阳、缙云、丽水,达于浙南宣平、瑞安大嶨。中学部学生分别併入省立第二临中、省立第三临中,简师部学生则分别併入省立金华师範、省立温州师範。
1943年6月,省教育厅委任赵载梁为校长领命复校,觅定天台街头镇校舍,于9月开学。
1944年2月,在天台浙西村另择校舍,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10月,接收仓桥校舍。
1946年1月,迁回绍兴。
1946年5月,举行校友会会员大会,通过“发动旧绍属七邑校友组织校友分会”等案。
1947年3月,举行学校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及其他各项纪念活动。
建国之后
1949年6月,绍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派梁耀东为代表接管学校。
1949年7月,成立校务委员会,绍兴县立锡麟初级中学(前身为绍兴县中)併入学校,校址设在学校分部(现胜利西路563号大通学堂)。
1954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
1955年4月,改称为浙江省绍兴中学。
1956年,各地中学一律以序号命名,学校改称浙江省绍兴第一中学。
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学校对校办“三场”进行整顿。
1962年,开始组织教改试点班,对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进行改革试验。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席捲绍兴各中学,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国中连续两年停止招生,高中连续四年停止招生。
1968年,国中恢复招生,学制改为两年。
1970年,高中恢复招生,学制改为两年。
1977年,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改革开放
1978年起,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学校从整顿教学秩序入手,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省教育厅颁《浙江省中国小教育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执行教育部颁《全日制中国小教学计画》(试行草案)及稍后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草案)、“国家体育锻鍊标準”等。
1978年,恢复初、高中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国中学制恢复为三年。学校被定为省、地、县三级重点中学。
1980年,高中学制恢复为三年。高一年级开始执行六年制教学计画。
1980年起,开始实行班主任专项津贴。
1981年2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学校为全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
1981年,执行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画”,进行新建东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该校鲁迅纪念室。
1981年6月,停办高中複习班。
1984年7月,编报学校总体平面规划,新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相继落成。
1985年,增设民族国中班,首届招收藏族学生50名于9月入学,此后逐年招生,满额为二百名。
1985年12月,新建西教学楼落成。
1986年,进行中等教育体制改革,改制为普通高级中学,停招国中一年级新生。绍兴市区实行高中划区招生,学校高中生源情况开始出现较大变化。学校成立政教处,以加强德育工作,原教导处改称教务处。
1988年5月,收回“文革”期间被物资局占用的该校房舍。
1990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
1991年12月,鲁迅工作室、鲁迅陈列室完成重新布置并对外开放。
1992年3月,举行95周年校庆活动。
1993年,旅港苏浙同乡会捐赠的电脑教学中心启用。
1994年11月,被列为绍兴市重点高中建设的重点。
1995年6月,建立校党委,俞骥任党委书记。
1995年9月,建立校长负责制。
1995年10月,成为浙江省认定的13所省一级重点中学之一。
1998年2月,被评定为浙江省文明学校和浙江省肩并肩师资扶贫十佳学校。
1999年2月,被评为浙江省中国小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和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4年,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文中学、伯乐集团合作项目签约。
2006年6月,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06年8月,绍兴一中分校实行“四独立”。设立一中分校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使学校举办者与管理者真正分离。
2006年12月,获“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学生军训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根据新课改要求,学校开始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选修课程,实行走班教学。
2009年5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列为生源基地。
2009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授予学校“优秀生源基地”称号。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美国佛蒙特州林顿学术高中合作开设“中美班”。
2011年5月,绍兴市第一中学校友会成立。
2011年6月,与香港风采中学结为姊妹学校,与江苏新海高级中学、上海市金山中学结为“长三角网路结对学校”,被清华大学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领军计画”推荐学校,获中国人大“校长直通车计画”推荐名额。初升高开始实行“推荐生”制度,本校招收第一届推荐生(50名)。
2012年5月,被台湾辅仁大学确定为大陆地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确定为生源基地学校。
2013年2月,试行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后文理分班教学。
2013年6月,高一新生招生增至18个班。
2013年11月,迁建选址城北镜湖。校档案室接受省一级档案室複查。
2014年8月,《绍兴一中2014-2016年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确定了“求真立人”校训和“成人、成才、成就”的办学理念。
2014年9月,国际班开班。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01亩,总建筑面积7.9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有教学班51个。
硬体设施
截止2014年12月,建有1座主体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宿舍楼、餐厅等,拥有300米跑道的运动场,并建立语音实验室、电子计算机房和电脑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204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4人,高级职称101人;有国际金牌教练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和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3人,省功勋教师、劳动模範、优秀教师、名师培养对象、教坛新秀等12人,绍兴市劳动模範、模範教师、师德楷模、高级专家、领军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教坛新秀、“三十佳”教师等60人。
沈江峰 | 陈合力 |
赵寅芬 | 朱国强 |
杜心忱 | 虞金龙 |
查品洋 | 费锡如 |
陈钧海 | 杨岳生 |
参考资料: |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 高考成绩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有50余人进入浙江省文、理科前100名,有140多人进入清华、北大,学生高考一本上线人数稳定在600人以上。
- 学科竞赛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累计获得国际奖牌60余枚,其中物理、生物、天文国际金牌各1枚,信息学国际金牌6枚。
时间 | 学科 | 赛事名称 | 参赛作品 | 获奖情况/荣誉 |
2014年 | 数学学科 | 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 数学竞赛 | 一等奖 |
2014年 | 数学学科 | 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 数学竞赛 | 一等奖 |
2008年 | 信息学科 | 第2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 信息学比赛 | 金牌 |
参考资料: |
级别 | 获奖者 | 竞赛项目 | 名次 | 获奖时间 | 指导老师 |
---|---|---|---|---|---|
国家级 | 董烨华 | 全国科技创新大赛 | 二等奖 | 2014 | |
国家级 | 施宏达 | 全国科技创新大赛 | 二等奖 | 2014 | |
国家级 | 赵冕 | 全国科技创新大赛 | 一等奖 | 2014 | |
国家级 | 陈铎文 | 全国劳技创新作品大赛 | 一等奖 | 2014 | |
省级 | 徐程灏 | 浙江省亿利达发明比赛 | 二等奖 | 2014 | |
参考资料: |
- 素质竞赛
截止2015年3月,多名学生在省级和2015年“迎新杯”平安校园摄影比赛、音乐MV比赛、第十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获一、二等奖。
年份 | 参赛作品 | 赛事名称 | 学科 | 获奖情况/荣誉 |
---|---|---|---|---|
2015年 | 《拿枪沖向前》 | “迎新杯”平安校园摄影比赛 | 艺术学科 | 一等奖 |
2015年 | 《技巧在这儿》 | “迎新杯”平安校园摄影比赛 | 艺术学科 | 二等奖 |
2015年 | “梦想与激情” | 安生教育首届音乐MV比赛 | 艺术学科 | 最佳摄影奖和最佳乐队演奏奖 |
2014年 | 作文 | 第十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 | 语文学科 | 特等奖 |
参考资料: |
教师成绩
截止2015年,1人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合力),多名老师在绍兴市专项论文比赛中获奖,承担浙江省教研课题总负责人,拥有六门学科的绍兴市名师工作室,是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培育基地,绍兴市普通高中物理、数学学科培育基地。
绍兴市名师工作室(6门) |
---|
语文 |
化学 |
信息技术 |
历史 |
物理 |
体育 |
参考资料: |
教师 | 研究项目 | 研究课题 | 获奖情况 |
---|---|---|---|
马德尧 | 浙江省教研课题 | 《多元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 |
陈合力 | 绍兴市级规划课题 | 高目标实施信息学奥赛培训的策略探索》 | —— |
马德尧 | 绍兴市级规划课题 | 教师教学品质的提升与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的研究与实践》 | —— |
马德尧 | 绍兴市级规划课题 | 《重点高中学生多元培养与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 | —— |
张叠 | 浙江师範大学第二期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 | 《高中历史“问题导学式”教学案例研究》 | —— |
参考资料: |
学校荣誉
浙江省文明单位 | 浙江省先进学校 | 浙江省绿色学校 |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特色学校 | 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培育基地学校 |
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 | 信息学特色学校 | 绍兴市普通高中物理、数学学科培育基地学校 |
浙江省学生军训先进单位 |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优秀参与学校 | 参考资料: |
文化传统
校徽
如图:
校徽

校训
求真 务实 创新
校歌
蕺山风高 姚江流长 于越文明漱古芳
承前启后 努力精进 沐浴科学之颖光
溯 开创多少热血 毋忘 毋忘
溯 开创多少热血 毋忘 毋忘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副校长 | 陈银伟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朱雯 |
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 陈柏良 |
副校长、纪委书记 | 俞建种 |
副校长、工会主席 | 蒋明 |
党委委员 | 朱水军、王月琴 |
参考资料: |
知名校友
蒋梦麟,中国近现代着名的教育家,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夏丏尊,文学家,语文学家。
胡愈之,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曾任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常委。
许寿裳,传记作家、教育家。
沈家骢,高分子化学家、中国超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
沈士团,无线电遥控遥测专家,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许溶烈,土木工程专家,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