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抗体检测是指用已知细菌或细菌抗原检测体液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效价的动态观察方法,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特别适用于不能人工培养或难以培养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细菌抗体检测
- 操作方法:直接凝集试验、沉澱试验等
- 临床意义: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检查前準备
向被检测者解释本操作的目的、方法等,消除顾虑;一般选取血液进行检测,採血前1d应清淡饮食,避免饮酒以免影响结果,採血时避免情绪紧张,採血当日不需要空腹。
操作方法
1.直接凝集试验
(1)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根据凝集现象出现与否判断抗原和抗体是否特异性对应,常採用玻片凝集试验。将红细胞悬液、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直接滴加在玻片上,再滴加相应抗体与之混匀,室温下反应数分钟,用肉眼或低倍镜观察,出现颗粒凝集为阳性反应,若抗原抗体不对应则无凝集块出现,即为阴性。阳性者需用试管凝集试验测定其效价。
(2)抗体效价的半定量检测:常採用试管凝集试验。以标準定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免疫血清或患者待检血清混合,静置37℃孵育,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判断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并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抗体效价,因电解质浓度和酸硷度不适当可能引起诊断抗原的非特异性凝集,出现假阳性,故必须设不加抗体的稀释液作为对照。
2.沉澱试验
将製备好的抗原悬液与患者血清混合,如产生沉澱,说明被检者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将製备的抗原悬液进行包被、洗涤、封闭、稀释、加样、再洗涤、加酶等一系列步骤后,可检测出此抗原相应的抗体。
除上述方法外,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萤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等亦可用于临床细菌抗体检测。
(1)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根据凝集现象出现与否判断抗原和抗体是否特异性对应,常採用玻片凝集试验。将红细胞悬液、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直接滴加在玻片上,再滴加相应抗体与之混匀,室温下反应数分钟,用肉眼或低倍镜观察,出现颗粒凝集为阳性反应,若抗原抗体不对应则无凝集块出现,即为阴性。阳性者需用试管凝集试验测定其效价。
(2)抗体效价的半定量检测:常採用试管凝集试验。以标準定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免疫血清或患者待检血清混合,静置37℃孵育,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判断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并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抗体效价,因电解质浓度和酸硷度不适当可能引起诊断抗原的非特异性凝集,出现假阳性,故必须设不加抗体的稀释液作为对照。
2.沉澱试验
将製备好的抗原悬液与患者血清混合,如产生沉澱,说明被检者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将製备的抗原悬液进行包被、洗涤、封闭、稀释、加样、再洗涤、加酶等一系列步骤后,可检测出此抗原相应的抗体。
除上述方法外,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萤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等亦可用于临床细菌抗体检测。
临床意义
人体感染病原菌后,细菌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抗体的量常随着感染过程而增多,表现为效价的升高,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机体内特异性抗体也可因受过相应细菌的隐性感染或近期预防接种而产生,故血清抗体效价必须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水平或随病程递增,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者才有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