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嘴兀鹫(学名:Gyps tenuirostris):体长80-100厘米,体重6-8千克。体型中等,看起来非常像印度兀鹫,鸟喙较小,黑色。头部和脖子较暗,几乎全是黑色。背部和翅膀比其他上部更暗。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呈棕色,下身呈淡褐色。大腿上有一些柔软的白色羽毛,在飞行中清晰可见。颈部和头部有深深的皱纹和皱褶,虹膜呈深棕色,蜡膜全黑。
细嘴兀鹫是留鸟,不会迁徙。栖息在开阔和部分林地,主要在低地。也在人类居住地附近发现,并从垃圾堆和屠宰场中清除动物尸体。建巢于枝叶茂密的树丛上。繁殖季节在10月至来年的4月间,每窝只产一枚卵。孵化由雌雄双方共同承担。分布于孟加拉国、高棉、印度、寮国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细嘴兀鹫
- 拉丁学名:Gyps tenuirostris
- 别称:南亚兀鹫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鸟纲
- 亚纲:今鸟亚纲
- 目:隼形目
- 科:鹰科
- 亚科:秃鹫亚科
- 属:兀鹫属
- 种:细嘴兀鹫
- 亚种:无亚种
- 命名者及年代:Gray, 1844
- 英文名称:Slender-billed Vulture
形态特徵
细嘴兀鹫体长80-100厘米,体重6-8千克。体型中等,看起来非常像印度兀鹫,但它的翅膀稍短,而且它的鸟喙更加精緻。印度兀鹫的鸟喙较小,黑色。头部和脖子较暗,几乎全是黑色。顶冠形成的角度不明显,明显缺少白色。背部和翅膀比其他上部更暗。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呈棕色,下身呈淡褐色。大腿上有一些柔软的白色羽毛,在飞行中清晰可见。颈部和头部有深深的皱纹和皱褶,这些皱纹通常在印度兀鹫身体上不明显。耳朵的开口更宽,更突出。亚成鸟与成鸟相似,但头部和颈部在黑色皮肤上有白色羽毛。区别是脖子较短并有着较深的皮肤。虹膜呈深棕色,蜡膜全黑。
生活习性
细嘴兀鹫栖息在开阔和部分林地,主要在低地。也在人类居住地附近发现,并从垃圾堆和屠宰场中清除动物尸体。
细嘴兀鹫是留鸟,不会迁徙。但是当年轻或不成对时,飞行距离可以覆盖巨大的区域。它们以小于10只的鬆散群体,在繁殖地营建紧凑的巢穴,建巢于枝叶茂密的树丛上,其高度距地面7-15米。繁殖季节在10月至来年的4月间,每窝只产一枚卵。孵化由雌雄双方共同承担。
这种细嘴的秃鹫只吃腐肉,喜欢牛的尸体,但也会吃野生鹿和被老虎杀死的野猪的尸体,以及人类丢弃的腐肉。细嘴兀鹫可以忍受其他秃鹫和食腐种类的存在,同时它也会吞噬自己同类的尸体,然后休息消化食物。
分布範围
原产地:孟加拉国、高棉、印度、寮国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
可能已经灭绝:越南。
区域灭绝:马来西亚、泰国。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