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又称紫外辐射,波长範围在 100~ 400 nm,是非电离辐射波谱中波长最短( 100 nm),能量最大( 12 eV)的电磁波。紫外线指数作为告诫人们日光暴露危险等级的一种健康教育手段被广泛使用,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天气预报的一项内容,减少暴露是预防紫外线不良生物效应发生的根本措施。
风险防控措施
健康教育
增强向公众进行紫外线危害及其防护方法的健康教育,减少暴露是预防紫外线不良生物效应发生的根本措施,儘可能避免在中午前后暴露于阳光下,建议不做长时间的日光浴,不使用晒黑灯照射皮肤,注意夏季户外活动的时间安排并採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关注紫外线指数预报。
紫外线指数(UV index,UVI)是指当太阳高度角最高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可能造成的损伤程度。其变化範围用0~15或者16的数字表示,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热带或高原地区晴天时可达15或16。紫外线指数越高,皮肤和眼睛的损伤风险就越大。人们应利用紫外线指数安排户外活动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紫外线指数分为下列等级:0~2,低;3~5,中等;6~7,高;8~10,甚高;≥11,极高。紫外线指数作为告诫人们日光暴露危险等级的一种健康教育手段被广泛使用,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天气预报的一项内容。
防护用品
防晒剂:防晒剂可通过化学吸收或物理反射和散射衰减紫外线穿透皮肤的量。吸收紫外线的有效化学成分有对氨苯甲酸、桂皮酸盐、二苯甲酮、水杨酸等,阻蔽紫外线的不溶性颗粒物有氧化锌、钛白粉等无机粉质。防晒剂使用时不要忽视对耳部和下肢的保护。即使在使用防晒剂后,也不要做过长时间的日光浴。
防晒服装、眼镜和帽子:对皮肤的防护,国外有人提出三个“c”字,即出门戴帽子、穿长袖衣服、涂抹防晒剂,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过量照射。
对人工紫外线光源的防护
在职业接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改善劳动条件,电焊作业可增设防护禁止、採用自动焊和半自动焊,减少手工操作;採取个人防护措施,合理使用防护用品,佩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电焊现场避免无关人员观看,参观者应戴防护眼镜。
健康监护
(1)对接触紫外线作业人员,尤其是电焊作业人员应作就业前眼部详细检查,每3~5年定期检查一次。
(2)眼部检查时,必须检查视力(包括矫正视力),角膜萤光素染色,必要时查晶状体及眼底。职业禁忌症为活动性角膜疾病。
(3)做皮肤科检查,定期体检时应注意皮肤色素沉着及疣状赘生物。
(4)进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有某些皮肤病者禁止从事紫外线作业,发现异常者及时调离、治疗。
相关标準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该标準中对工作场所紫外线职业接触限值规定见下表。
紫外光谱分类 | 8h职业接触限值 | |
辐照度/(µW/cm2) | 照射量/(mJ/cm2) | |
中波紫外线(315~280nm) | 0.26 | 3.7 |
短波紫外线(280~100nm) | 0.13 | 1.8 |
电焊弧光 | 0.24 | 3.5 |
对于紫外光谱为315~400nm的,投射有防护的皮肤和眼睛的总照射强度根基测量或输出数据不应超过10.0 W/m2,时间不超过100s;当接触时间为1000s时,总辐射能量不应超过1.0×104J/m2。
对于紫外光谱为200~315 nm的,投射无防护的皮肤和眼睛上的总照射强度根基测量或输出数据不应超过1.0 W/m2,能量相当于用270 nm的单色光源每天有效照射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