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计,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任意选择不同波长的光。物质的吸收光谱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 、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徵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紫外分光光度计
- 外文名:UV Spectrophotometer
- 名称:紫外光度计
- 行业:仪表仪器行业
- 用途:检定物质 光谱分析
产品简介
1852年,比尔(Beer)参考了布给尔(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这就是着名的朗伯比尔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将此理论套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并且设计了第一台比色计。到1918年,美国国家标準局製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经不断改进,又出现自动记录、自动列印、数字显示、微机控制等各种类型的仪器,使光度法的灵敏度和準确度也不断 提高,其套用範围也不断扩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问世以来,在套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不断创新,功能更加齐全,使得光度法的套用更拓宽了範围。紫外分光光度计,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例如由上海元析仪器设备公司引进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物质的吸收光谱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 、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 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徵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 测定该物质的含量。
工作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徵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又因为许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特徵吸收峰,所以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些物质分别进行测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基于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称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是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l(吸收光程)的函式。
首先确定实验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得标準物质的吸收峰以及其对应波长值(同时可获得该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再在选定的波长範围内(或最大波长值处),分别以(不同浓度)标準溶液的吸光度和溶液浓度为横、纵坐标绘出化合物溶液的标準曲线得到其所对应的数学方程;接着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配製待测溶液,测得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最后用已获得的标準曲线方程求出待测溶液中所需测定的化合物的含量。
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常见类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技术指标
波长範围:190-900nm
光谱频宽:1.0
波长準确度:±0.1nm(D2 656.1nm), ±0.3nm全区域
波长重複性:≤0.1nm
杂散光:≤0.03%T
光度準确度:±0.2%T
光度重複性:0.1%T
稳定性:0.0004A/h(500nm处)
基线平直度:±0.001A
数据输出:USB接口
列印输出:并行口
光度显示範围:0-200%T、-4-4A、0-9999C(0-9999F)
显示系统:320*240位点阵高亮背光大萤幕LCD液晶显示器
软体:标配
灯源:进口氘灯、钨灯
接收器:进口硅光二极体
外形尺寸:460*380*220mm
重量:20kg
仪器特点
1、320*240位点阵高质量大萤幕液晶显示器,显示清晰,信息完备,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
2、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实验结果能得到充分的套用,使用户编辑更为简单快捷
3、主要元件採用进口配置,使精度更高、速度更快、可靠性更强、兼容性更广、自动化程度更高
4、丰富的套用功能,使用户随心所欲,套用更灵活、开放,使分光光度计的套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5、高自动化程度,使维护方便、操作简便、效率更高
大萤幕液晶LCD主机显示功能
光度测量:选定波长下吸光度、透过率、浓度的测试
定量测量:标準曲线法、係数法、单波长法、双波长法、多波长法
光谱扫描:多样品进行全波段扫描,找出最大吸收峰值
动力学测试:选定波长下测试样品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多波长测试:自由选定多个波长,自动测出样品在多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和透过率值
DNA/蛋白质测试:测试DNA/蛋白质的浓度和比率
自动功能:波长误差的自动修复、滤光片切换的自动定位、氘灯和钨灯的自动切换
其他功能:光谱导数、光谱平滑、数据导出、灯源自动控制、支持自动样品池架及其它附属档案、配有数据口可实现在线上操作、数据存储和调用、断电保持和系统套用功能丰富的扫描软体功能:光度分析、定量分析、光谱分析、动力学分析、多波长测试、DNA/蛋白质测试、系统套用。
校正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校正方法:分光光度法的最重要的一个物理化学量是吸光度。为了获得準确的研究结果,準确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分析结果的不可靠性与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关。偶然误差影响测量的精密度,可通过足够数量测量的统计处理来减少;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结果的準确度,可在大体相同实验条件下,用比较一种物质的準确测量结果,使系统误差统一起来。而分光光度计的系统误差(波长校正、分光光度计的慢散光、放大器的线性回响、暗电流和比色皿的光程)和操作误差(温度改变、仪器读数、操作者的改变、使用物质的纯度、称量和浓度、pH)对测量吸光度的影响是可以检查和校正的。关于操作误差,多数情况下,通过严格按操作程式测量、仪器调零、準确称量等来控制或减少这种误差的产生。关于仪器的系统误差,可通过对分光光度计的定期校正来克服,若所需準确度很高的测量,则必须天天校正。
校正内容:
1、波长的準确度试验 以仪器显示的波长数值与单色光的实际波长值之间误差表示,应在±1.0nm範围内。可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nm与656.10nm谱线进行校正;
2、吸收度的準确度试验;
3、杂散光的试验;
4、波长重现性试验;
5、解析度试验。
吸光度的校正方法:校正吸光度常用一很纯物质一定浓度的溶液为标準,且此溶液的吸光度係数经不同实验室核对,为了使标準液吸光度不受测定波长的微移动而有改变,常选择具有较平滑吸收高峰的物质,同时要求溶液稳定,且在相当的波长範围内吸收度的改变符合Beer-Lambert定律,常用硫酸铜、硫酸铵钴和硝酸钠或钾的溶液。铬酸钾溶液是最常用的标準溶液,此溶液在紫外区和可见区均适用。
波长或波数的校正方法:可用具有窄吸收带的溶液,滤光片或蒸气来校正所需要的光波範围。如果要求很高的精密度时,可用放电灯泡发射的射线来校正。有的光谱仪其上已装有一个为校正用的灯。苯的蒸气对校正一定範围的波长亦很有用,可用一小滴苯放于一厘米厚的吸收杯中,测其吸收波长,在远紫外区可用氧气的吸收带进行校正。用各种稀土金属的滤光片,可以很快地校正波长,但準确度不如上述方法高。常用含有鈥和钕、鐠离子的滤光片。
杂散光的校正方法:小量的杂散光往往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它的校正可用一个能完全吸收某一波长单色光,且在其他波长吸收很弱的溶液。从这个溶液所表现的透光情况可推测杂散光的近似值。由杂散光带来的伪吸收带,亦可用Beer-Lambert定律来检查,但用此定律检查伪吸收带误差较大。由切断範围之外所表现的透射比可得出近似的杂散光百分数。若所含杂散光大于0.1%,应设法减低,或对测得的吸收光度进行校正。由杂散光引起的误差与杂散辐射成正比,因此校正值很容易从化合物的近于正确的曲线计算而得。此外,还可用一个适当的滤光片,该滤光片在测定波长範围内完全透光,但吸收此範围外的光波,由此来消除杂散光。
主要套用
1 鉴定物质
根据吸收光谱图上的一些特徵吸收,特别是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摩尔吸收係数ε是检定物质的常用物理参数。这在药物分析上就有着很广泛的套用。在国内外的药典中,已将众多的药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係数载入其中,为药物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2 与标準物及标準图谱对照
将分析样品和标準样品以相同浓度配製在同一溶剂中,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若两者是同一物质,则两者的光谱图应完全一致。如果没有标样,也可以和现成的标 準谱图对照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要求仪器準确,精密度高,且测定条件要相同。
3 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吸收係数的一致性
4 纯度检验
5 推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6 氢键强度的测定
实验证明,不同的极性溶剂产生氢键的强度也不同,这可以利用紫外光谱来判断化合物在不 同溶剂中氢键强度,以确定选择哪一种溶剂 。
7 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8 反应动力学研究
9 在有机分析中的套用
有机分析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别及组成结构测定的科学,它是在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
日常维护
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仪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他们可以引起机械部件的鏽蚀,使金属镜面的光洁度下降,引起仪器机械部分的误差或性能下降;造成光学部件如光栅、反射镜、聚焦镜等的铝膜鏽蚀,产生光能不足、杂散光、噪声等,甚至仪器停止工作,从而影响仪器寿命。维护保养时应定期加以校正。应具备四季恆湿的仪器室,配置恆温设备,特别是地处南方地区的实验室。
二、环境中的尘埃和腐蚀性气体亦可以影响机械系统的灵活性、降低各种限位开关、按键、光电偶合器的可靠性,也是造成必须学部件铝膜鏽蚀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定期清洁,保障环境和仪器室内卫生条件,防尘。
三、仪器使用一定周期后,内部会积累一定量的尘埃,最好由维修工程师或在工程师指导下定期开启仪器外罩对内部进行除尘工作,同时将各发热元件的散热器重新紧固,对光学盒的密封视窗进行清洁,必要时对光路进行校準,对机械部分进行清洁和必要的润滑,最后,恢复原状,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测、调校与记录。
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仪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他们可以引起机械部件的鏽蚀,使金属镜面的光洁度下降,引起仪器机械部分的误差或性能下降;造成光学部件如光栅、反射镜、聚焦镜等的铝膜鏽蚀,产生光能不足、杂散光、噪声等,甚至仪器停止工作,从而影响仪器寿命。维护保养时应定期加以校正。应具备四季恆湿的仪器室,配置恆温设备,特别是地处南方地区的实验室。
二、环境中的尘埃和腐蚀性气体亦可以影响机械系统的灵活性、降低各种限位开关、按键、光电偶合器的可靠性,也是造成必须学部件铝膜鏽蚀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定期清洁,保障环境和仪器室内卫生条件,防尘。
三、仪器使用一定周期后,内部会积累一定量的尘埃,最好由维修工程师或在工程师指导下定期开启仪器外罩对内部进行除尘工作,同时将各发热元件的散热器重新紧固,对光学盒的密封视窗进行清洁,必要时对光路进行校準,对机械部分进行清洁和必要的润滑,最后,恢复原状,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测、调校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