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纺织专业系列教材·机织技术实验教程》讲述了:基于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本教材根据实践教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安排了设备认识、工艺参数测定和质量检验等实验。
基本介绍
- 书名: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 页数:214页
- 开本:16
- 定价:27.00
- 作者:李丽君 崔鸿钧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811115778, 9787811115772
- 品牌:东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纺织专业系列教材·机织技术实验教程》为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项目一:络、并捻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一 普通络筒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二 自动络筒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三 络筒张力测定
实验四 络筒清纱工艺测定
实验五 络筒毛羽增长率测定
实验六 络筒质量检验
实验七 接头质量检验
实验八 并捻设备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九 倍捻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十 花式捻线机及其主要机构
项目二:整经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十一 1452A型分批整经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十二 高速分批整经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十三 整经张力测定
实验十四 分批整经质量检验
实验十五 分条整经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十六 分条整经条带卷绕分析
实验十七 分条整经轴疵点测定
项目三:浆纱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十八 浆料及调浆设备
实验十九 浆液的粘度与温度、浓度之间关係的测定
实验二十 浆液含固率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浆液粘着力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 浆纱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二十三 浆液浸透性、被覆性和浆膜完整率测定
实验二十四 浆纱上浆率测定
实验二十五 浆纱增强牢、减伸率测定
实验二十六 浆纱质量检验
项目四:穿结经与纬纱準备设备和工艺实验
实验二十七 穿结经设备及主要器材
实验二十八 穿结经质量检验
实验二十九 卷纬设备与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 定捻设备与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一 纬纱定捻与卷纬质量检验
项目五:织造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三十二 凸轮开口机构及梭口的形成
实验三十三 开口凸轮及其外形测定
实验三十四 织机多臂开口机构
实验三十五 织机提花开口机构
实验三十六 有梭引纬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七 片梭引纬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八 剑桿引纬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九 喷气引纬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四十 喷水引纬及其主要机构15l
实验四十一 织机打纬机构
实验四十二 织机卷取机构
实验四十三 织机送经机构
实验四十四 织机断经自停装置
实验四十五 断纬自停及自动找纬装置
实验四十六 有梭织机的自动补纬装置
实验四十七 织机选纬装置
实验四十八 织造效率与织造断头测定
实验四十九 开口时间、上机张力、后梁高度对织物外观风格的影响测定
项目六:坯布整理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五十 坯布整理工艺流程与主要设备
实验五十一 织物质量检验
参考文献
实验一 普通络筒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二 自动络筒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三 络筒张力测定
实验四 络筒清纱工艺测定
实验五 络筒毛羽增长率测定
实验六 络筒质量检验
实验七 接头质量检验
实验八 并捻设备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九 倍捻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十 花式捻线机及其主要机构
项目二:整经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十一 1452A型分批整经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十二 高速分批整经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十三 整经张力测定
实验十四 分批整经质量检验
实验十五 分条整经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十六 分条整经条带卷绕分析
实验十七 分条整经轴疵点测定
项目三:浆纱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十八 浆料及调浆设备
实验十九 浆液的粘度与温度、浓度之间关係的测定
实验二十 浆液含固率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浆液粘着力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 浆纱机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二十三 浆液浸透性、被覆性和浆膜完整率测定
实验二十四 浆纱上浆率测定
实验二十五 浆纱增强牢、减伸率测定
实验二十六 浆纱质量检验
项目四:穿结经与纬纱準备设备和工艺实验
实验二十七 穿结经设备及主要器材
实验二十八 穿结经质量检验
实验二十九 卷纬设备与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 定捻设备与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一 纬纱定捻与卷纬质量检验
项目五:织造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三十二 凸轮开口机构及梭口的形成
实验三十三 开口凸轮及其外形测定
实验三十四 织机多臂开口机构
实验三十五 织机提花开口机构
实验三十六 有梭引纬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七 片梭引纬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八 剑桿引纬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三十九 喷气引纬及其主要机构
实验四十 喷水引纬及其主要机构15l
实验四十一 织机打纬机构
实验四十二 织机卷取机构
实验四十三 织机送经机构
实验四十四 织机断经自停装置
实验四十五 断纬自停及自动找纬装置
实验四十六 有梭织机的自动补纬装置
实验四十七 织机选纬装置
实验四十八 织造效率与织造断头测定
实验四十九 开口时间、上机张力、后梁高度对织物外观风格的影响测定
项目六:坯布整理设备与工艺实验
实验五十 坯布整理工艺流程与主要设备
实验五十一 织物质量检验
参考文献
文摘
插图:
(7)测长和满轴自停装置
测长和满轴自停装置的作用是準确测量经轴的整经长度,在整经长度达到预定值时自动停车,便于挡车工的上落轴操作。机械式测长及满轴自停装置是以滚筒表面的转过长度来计量整经长度的。
在整经过程中,採用减记数的方式测长。即当新经轴开始卷绕时,将整经长度设定在测长表上,随着整经的进行,测长表上的数值逐渐减小。表上显示的数字为工艺要求的整经长度和经轴已卷绕长度的差值,当测长表上各数字盘均显示0时,即达到了设定的整经长度,这时若继续卷绕,各数字盘的数字会由0变成9,此时位于万位数字盘左侧的满轴自停盘上的凸钉和铜钩相碰,电路接通,发动关车与制动。
(8)经轴加压装置
通过加压装置使经轴与滚筒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以此驱动经轴迴转,常用的经轴加压装置有悬臂式重锤加压装置、机械式水平加压装置和液压式加压装置。老机通常採用悬臂式重锤加压装置,老机改造后,这种加压方式被机械式水平加压机构代替,如图2-9所示,从水平方向给经轴加压,压力大小与经轴卷绕直径无关,压力在卷绕过程中保持大体稳定,经轴跳动也较小,因而经轴质量得到改善。这种传动系统简单、可靠,维修方便,但存在纱线磨损严重、断头关车不及时等弊端。目前,新型整经机较多採用液压式加压装置。
(7)测长和满轴自停装置
测长和满轴自停装置的作用是準确测量经轴的整经长度,在整经长度达到预定值时自动停车,便于挡车工的上落轴操作。机械式测长及满轴自停装置是以滚筒表面的转过长度来计量整经长度的。
在整经过程中,採用减记数的方式测长。即当新经轴开始卷绕时,将整经长度设定在测长表上,随着整经的进行,测长表上的数值逐渐减小。表上显示的数字为工艺要求的整经长度和经轴已卷绕长度的差值,当测长表上各数字盘均显示0时,即达到了设定的整经长度,这时若继续卷绕,各数字盘的数字会由0变成9,此时位于万位数字盘左侧的满轴自停盘上的凸钉和铜钩相碰,电路接通,发动关车与制动。
(8)经轴加压装置
通过加压装置使经轴与滚筒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以此驱动经轴迴转,常用的经轴加压装置有悬臂式重锤加压装置、机械式水平加压装置和液压式加压装置。老机通常採用悬臂式重锤加压装置,老机改造后,这种加压方式被机械式水平加压机构代替,如图2-9所示,从水平方向给经轴加压,压力大小与经轴卷绕直径无关,压力在卷绕过程中保持大体稳定,经轴跳动也较小,因而经轴质量得到改善。这种传动系统简单、可靠,维修方便,但存在纱线磨损严重、断头关车不及时等弊端。目前,新型整经机较多採用液压式加压装置。
序言
“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机织技术实验教程”是根据高职教学要求,配合“机织工艺”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教学教材。
基于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本教材根据实践教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安排了设备认识、工艺参数测定和质量检验等实验。教材编写形式以便于通过现场教学和分组讨论以及分析性、综合性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个项目的开始均设有“学习目标”,以明确“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便于自学。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专业和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供纺织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学习参考。
本教材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李丽君、崔鸿钧编写;其中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由李丽君编写,项目五、项目六由崔鸿钧编写。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施望洲、宁波新大昌织造有限公司周刚明、宁波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颜兴根、浙江新乐纺织有限公司王振华等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教材的编写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教材在内容和表述上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基于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本教材根据实践教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安排了设备认识、工艺参数测定和质量检验等实验。教材编写形式以便于通过现场教学和分组讨论以及分析性、综合性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个项目的开始均设有“学习目标”,以明确“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便于自学。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专业和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供纺织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学习参考。
本教材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李丽君、崔鸿钧编写;其中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由李丽君编写,项目五、项目六由崔鸿钧编写。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施望洲、宁波新大昌织造有限公司周刚明、宁波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颜兴根、浙江新乐纺织有限公司王振华等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教材的编写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教材在内容和表述上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