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素龙镬耳屋古建筑群

2018-10-10 01:11:05 百科
素龙镬耳屋古建筑群

素龙镬耳屋古建筑群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

镬耳屋

镬耳屋又象徵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唯有功名的乡村方能採用,也是当时家境殷实的象徵。别看镬耳屋灰头土脸,其貌不扬,在所用材料讲究,而且造工精细。如镬耳屋所用的青砖,以打磨的水磨青砖为上乘,若非大富之家,是用不起也住不起的。又如屋两边的镬耳,其结构从檐口至顶端用两排瓦筒压顶并用灰塑封固,处理收口的工艺,是整座建筑工程难度最高,造价最贵的地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镬耳屋
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镬耳屋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
可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可以看出当时古居民建筑风格。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
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伴随着久经风霜的循上石阶,清一色的“镬耳屋”错落有致,分列两旁。不少已有100多年历史,最古老的甚至有300余年。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瓦顶的龙船脊和“镬耳”,上面不仅装饰了花草虫鱼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而且两边用青砖垒起的“镬耳风火墙”,亦比一般瓦屋墙坚固许多。风火墙既可遮蔽斜射阳光,又可用来挡风挡火。”
行走青砖石板之间,细细品味每一间老屋,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红彤彤的对联。而中间秀气的木门,门楣上装饰着花草灰雕、木雕,还有各项虫鱼、故事壁画,以及唐诗、宋词为内容的书法,与对联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和谐地融洽在一起。
镬耳屋的特点
走进数间“尘封”已旧的大屋,内里格局基本为“一厅两房”,部分是“一房两厅”,且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砌墙,阶砖铺地,白石围井,处处无不透着南方人的灵巧与细緻,历经百年沧桑,依旧屹立不倒。
细緻“镬耳” 身份象徵
素龙镬耳屋古建筑群
在素龙,看到的大大小小十间镬耳屋的远观似大同小异,但近观却发现,镬耳大小形状不一,古屋间其实也有身份之别。
这种镬耳屋象徵着官帽两耳,有“独占鳌头”之意,只有有功名的村人才能採用,多年过去了,巷子里不知出过多少名门望族、巨贾豪绅,而这些镬耳屋,也不知换过多少主人,但门庭依旧,老屋小巷相辉映,与其他街道的色彩与氛围大相逕庭。
来到昔日的“大户人家”屋中,屋顶镬耳状的瓦片装潢细緻入微,清晰可见的瓦中雕刻,花鸟虫鱼,寓意吉祥。“谁家镬耳大,选材讲究,装饰堂皇,谁家就越有财势。
素龙镬耳屋古建筑群
传统“镬耳” 期待保护
清朝鹹丰年间,人口鼎盛,不少乡亲在外发迹后,都回到家乡大兴土木,如今看到的镬耳屋便是其中一部分。
然而,踱至六巷走道石阶处,他指着眼前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奈说道,这里也曾是镬耳屋群,但由于保护不周等原因,不是被拆,就是遭到自然灾害破坏,如今已经荒废。现在住在老屋的村民越来越少,由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人选择了迁居市区,眼看镬耳屋日渐凋零破败,心里急切盼望着相关部门能制定相关措施,好好保存这些老屋。
  • 参考资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