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素养

2020-01-31 17:46:48 百科
素养

素养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宋 陆游 《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 《后汉书·刘表传》:“ 越 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礼仪之邦,首先讲的是道德,再素质。区分道德和素质是很重要的,一个把办公室收拾得乾净整洁的人可能在领导面前造谣生事。一个随地吐痰,满口粗话的人可能在你旅途最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两者并不完全关联。衡量一个民族,素质和道德也必须分开考量,混为一谈是很愚蠢的行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素养
  • 外文名:accomplishment
  • 释义: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一种道德修养
  • 同义词:素质
  • 分类:三类八种
  • 本源: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
  • 基质:人的先天稟赋
  • 拼音:sù yǎng

解释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素养与素质同义,这一说有待商榷吧)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素质其本源为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
人与人沟通又分同层次沟通、跨层次沟通;单向交流、单对群交流;发展性交流、倾盖之交、利益之交;泛泛而谈,群起攻之;鸿儒之口、威逼利诱等更多 。
1、修习;
2、平素所供养;
3、素质与教养;
4、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1. [Accomplishment]∶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军事素养
2. [Attainment]∶平素的修养
理论素养

出处

1.修习涵养。
《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宋 陆游 《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士气不可不素养。如 明昌 、 泰和 间,崇文养士,故一时士大夫,争以敢说敢为相尚。”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他虽然是一位经济学专家,而对于国学却有深湛的素养。”
2. 平素所供养。
《后汉书·刘表传》:“ 越 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