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纸娃娃系统

2020-03-01 17:09:32 百科
纸娃娃系统

纸娃娃系统

网路纸娃娃的英文“Avatar”一字源自于两个梵文的组合,”Ava” 表示后裔或超越的意思,”tar”则表示为向下或人间的意思,两者的合体avatar就带有“化身、具体化、体现、替身”之意,而用在网路使用上则泛指可以变身的“纸娃娃”系统,目前在网路游戏与社群、交友网站上受到广泛的套用。

《塞尔达传说》的一大创举是允许玩家自定义主角的姓名。游戏们开始允许玩家自定义主角从衣着到髮型等各个方面。这一切始于 1986 年的一代《塞尔达传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纸娃娃系统
  • 外文名:Avatar
  • 功能:变身
  • 属性:套用

发展历史

还记得十几年前网路刚开始流行、进入人们的生活的时候,那时不论是文字游戏“泥巴(Mud)”或是交友、社群联谊网站,使用者们只能使用传统的文字元号ID来代表自己,但随着时空移转与技术的进步,在创意与商机互相结合之下,由文字元号转变为2D平面甚至是3D立体造型,已经可以使用网路纸娃娃系统虚拟出一个人物,由你挑选、任意更换各种造型,来打造出真正属于“自我”独特风格的虚拟网路分身。
《塞尔达传说》的一大创举是允许玩家自定义主角的姓名。除了自定义姓名以外,游戏们开始允许玩家自定义主角从衣着到髮型等各个方面。这一切都始于 1986 年的这最初一代《塞尔达传说》。

原理

纸娃娃系统系统是用在电脑游戏上的通过细分角色模型或图像,并重新组合,来增加角色外观数量的系统。根据引擎的不同,可分为“2D纸娃娃”和“3D纸娃娃”两种。

2D纸娃娃

在以前没有採用纸娃娃系统的游戏中,游戏角色的所有外观都是游戏美工预先製作好的,因此数量有限,且占用较多资源(记忆体,硬碟空间),比如为了实现同一角色拿着不同武器奔跑的图像,开发者不得不绘製两套奔跑图,分别加上不同的武器。而实际上,变化的只是武器,这样多的一组奔跑图像就是多余的。而纸娃娃系统就是针对此设计的。
在纸娃娃系统中,角色的每个动作,每套服装,武器,都只有一套,而且是独立的。引擎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临时将几组图像拼装到一起,进而形成变化丰富的角色外观。例如同时角色奔跑,可以在手部绘製武器A,也可以绘製武器B。
为了丰富角色的动作,2D纸娃娃有时也将角色的头,身,手,脚等部位的动作都分开绘製,在2D图像基础上展示了更多变的角色动作。
2D纸娃娃系统比起普通游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数量相同的角色外观下,占用更少的资源,角色的外观变化即时展示。而这样的系统在编程稍稍複杂。

3D纸娃娃

3D纸娃娃系统不同于2D,因为在3D游戏中,可以藉助骨骼系统来控制角色动作,因此3D纸娃娃没有拆分角色的身体部分,只是分离了服装,武器等外部物件。

商机

纸娃娃系统最大的创意与商机所在其实就是在那可以任由消费者自行搭配、挑选的“可能”,网路使用者可以依照不同的节庆或心情,随意更换表情、髮型、服饰、配件甚至是宠物等多元的项目,反映现实中的自己与满足内心的愿望,利用网路玩起角色扮演游戏,在网路社群中交朋友。一般来说,那些没有额外付费的人,其avatar在造型、穿着与外表上就会看起来与大多数人相同,穿着同样的服装与配件;而如果想要让自己能吸引别人的目光,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则必须另外付费购买服饰配件,组合成各种造型,在网路空间甚至是手机上皆能展现给其他网路使用者欣赏。

发展前景

事实上,随着网路的盛行与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许多人们已经把虚拟网路世界视为现实生活触角的延伸,代表、属于自己的网路纸娃娃分身犹如是另外一个自己,使用者们透过这种角色与相貌来进行各种社交、社群活动与游戏,再加上新世代的人们对自我独特与存在感有着极大的表现欲与追求,这也是为什幺纸娃娃的众多使用者愿意把白花花的银子花在这种“看的到却摸不到的虚拟产品”刀口上的主因之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