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纳粹德国最后一战

2019-01-01 06:23:30 百科
纳粹德国最后一战

纳粹德国最后一战

《纳粹德国最后一战》是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尼克·科尼什。《纳粹德国最后一战》由开进德意志、维斯瓦河—奥得河行动、稳住阵营、勒紧索套、穿越奥得—尼斯战线、围攻柏林要塞、柏林要塞——幻想出来的军队、柏林要塞的瓦解、柏林要塞投降九章构成。

基本介绍

  • 书名:纳粹德国最后一战
  • 又名:镜头里的柏林之战
  • 作者:尼克•科尼什 
  • 译者:郝兴丽 
  • ISBN:9787515403410
  • 类别:人文社科
  • 页数:192
  • 定价:30.00
  •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2-1
  • 装帧:平装
  • 语言: 简体中文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纳粹德国最后一战》由科尼什着,2000幅私密照片全景展示二战历史,带你走进历史第一现场,沖在火线上记录死亡,看西方人是怎幺讲述二战的。在老照片里,让我们重温历史、敬畏死亡!让阳光照进“战争”的历史,给活着一个“充足”的理由,还原最真实的战争原生态,跟“摆拍”死磕到底!
1945年5月,苏军率先攻入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这场给德国人带来深重灾难的柏林战役结束后,整个城市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城市完全被战火摧毁。希特勒曾说,“你们必须跟着我庄严的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的事业”、“只有那些疯狂的大众才是驯服的”、“大众就像是个任我为所欲为的女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骄狂,以及最终会给国家、人民带来怎样的命运。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尼克·科尼什 译者:郝兴丽
尼克·科尼什是欧美世界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担任过院校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家,他期待能够将人类走过的道路完美地呈献给自己的学生,即使这些往事已经过去很多年、成为往事,但他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从中收穫人生所需的智慧。其本人是个军事历史迷,对二战期间的东部战线以及苏联红军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为此,出版了一系列该类题材的作品,比如《东线天劫》、《俄军》和《一战》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开进德意志
第二章 维斯瓦河—奥得河行动
第三章 稳住阵营
第四章 勒紧索套
第五章 穿越奥得—尼斯战线
第六章 围攻柏林要塞
第七章 柏林要塞——幻想出来的军队
第八章 柏林要塞的瓦解
第九章 柏林要塞投降

序言

1943年2月上旬,德国国防军第6军在史达林格勒一战中败北。自此,德军在东部战线上的胜利之势便显得遥不可及。然而,德军很快从这场溃败中重整旗鼓。当年7月,轴心国进攻库尔斯克(苏联西南部城市)失败,因此,主动权转至苏联,德国没有闲暇去喘气了。
1944年1月,希特勒在东部战线的势力一分为三:北方军团负责从波罗的海海岸上的列宁格勒南郊到维贴布斯克,这一带由中央集团军统管,其势力延伸到基辅(乌克兰首都)的西北边。这个地区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战役:1944年春天,苏联军队和德国南方军团交战,德军被击退后溃逃,使得克里米亚半岛孤军奋战、自保性命,而罗马尼亚的形势也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北方军团也从列宁格勒败逃到爱沙尼亚。曾几何时,轴心国在1941年到1943年期间战果纍纍,激起新一轮的徵兵热。波罗的海海岸和拉脱维亚的新兵个个摩拳擦掌,积极加入队伍,来自苏联各个地区的人们也怀着对本国政策的愤怒和不满投身轴心国集团。一部分乌克兰人、哥萨克人和俄罗斯人意欲逃离人尽皆知的史达林主义恐慌,选择了纳粹主义标榜的“光明前景”。他们报名入编轴心同国家军队,为常规军效命,或者加入东部兵营。1943年底,由于义大利和西班牙军队回国,这批南乌克兰人、哥萨克人和俄罗斯人组成的队伍便被派往西欧。那时,来自芬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人支持并不稳同,南方军团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罗马尼亚人组成的,他们对军队可谓忠心耿耿。
1943年夏天,同盟国攻占义大利之后,希特勒的注意力不得不转移到西边来。同年9月,他颁布了第51条法令,规定西部战线上的军队拥有优先调度和使用武器、军兵和军备的权力,这是因为德国极有可能“(在东部战线上)失利,甚至是大规模的失利,德国原本就趋于崩溃的军事系统已经不能再承受重创。”1944年3月26日,苏俄部队抵达与罗马尼亚的交界处,威胁到德国在普洛耶什蒂(罗马尼亚南部城市)的石油进口。随着融雪季节的到来,军队难以在大沼泽地里作战,苏德两方在东部战线上的军事行动陷入了困境。于是轴心国和苏联双方的军队迎来休战阶段,都开始为夏天的战役秣马厉兵。
然而,在苏联红军忙着排兵布阵,準备它迄今最大规模的战役——巴格拉基昂行动的时候,西边的同盟军攻占了法国。谋划已久的第二战线由此开闢,希特勒的器梦变成了现实,他现在是两面受敌。
巴格拉基昂行动开始于1944年6月23日。不出一个月,苏军就几乎摧毁了德国中央军团,使得在波罗的海海岸的德国北方军团陷入孤境。苏维埃的前方战线由此向西推进了560公里。此后,苏军一路挺进,到达了东普鲁士。在华沙境内和喀尔巴阡山脉山顶,随处可见苏联军人,而坐落在喀尔巴阡山脉底部的是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夏天的这场战役持续着,罗马尼亚陷落了,德国南方军团败兵而走,这个国家终于向盟军屈服。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希腊和保加利亚的国民都被撤离,斯洛伐克爆发了亲同盟国的政变。那些反抗政变的斯洛伐克人,遭遇了和华沙的波兰游击队员一样的命运——都在英雄的壮举中被残酷镇压了。同年夏天,芬兰也投向了自己以前的伙伴,即同盟国。于是,匈牙利成了德国唯一的盟国,因为5月以来这个国家就由亲德的法西斯政权操控。德国失去了在罗马尼亚的石油进口渠道后,不得不依赖于合成石油产品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西边的一小块油田。对于希特勒而言,匈牙利存留的石油无疑是命根子。1944年秋天,苏军集中主力,向巴尔干半岛推进,与正在南斯拉夫起义的狄托游击队会合。之后军队便朝东开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重击两国在维斯瓦河上的桥头堡。这个地方不断遭受袭击,满目疮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