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技术是目前国际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前沿的研发热点,而纳米生物材料是纳米生物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纳米生物材料是指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纳米材料。 本书不但系统地、概括性地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以及各种纳米生物材料的特性和製备方法,而且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纳米生物材料在医学、生物学以及农业各领域中的套用和前景。 本书可作为从事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中生物、医学、药学、农业等专业领域的教材。
基本介绍
- 书名:纳米生物材料学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258页
- ISBN:9787502569211, 7502569219
- 作者:张阳德
- 出版日期:2005年6月27日
- 开本:16
-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纳米生物技术是目前国际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前沿的研发热点,而纳米生物材料是纳米生物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纳米生物材料是指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纳米材料。
本书不但系统地、概括性地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以及各种纳米生物材料的特性和製备方法,而且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纳米生物材料在医学、生物学以及农业各领域中的套用和前景。
本书可作为从事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中生物、医学、药学、农业等专业领域的教材。
本书不但系统地、概括性地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以及各种纳米生物材料的特性和製备方法,而且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纳米生物材料在医学、生物学以及农业各领域中的套用和前景。
本书可作为从事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中生物、医学、药学、农业等专业领域的教材。
作者简介
张阳德,临床医学外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注重医工结合,至诚求实。已完成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重点课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课题、国家“863”计画课题等重大科研课题39项,其中中国内外首创课题6项。
现任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主席、美国国际内镜医生联合会副主席、美国亚洲国际交流基金会副主席、美国国示爆破工程师协会理事(肝胆管结石爆破)、国家863计画专家委员会专家和国家纳米科技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生物与医药组专家,《中国内镜杂誌》、《中国现代医学杂誌》、《中国医学工程》和《纳米科学杂誌》(美国出版)主编。
现任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主席、美国国际内镜医生联合会副主席、美国亚洲国际交流基金会副主席、美国国示爆破工程师协会理事(肝胆管结石爆破)、国家863计画专家委员会专家和国家纳米科技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生物与医药组专家,《中国内镜杂誌》、《中国现代医学杂誌》、《中国医学工程》和《纳米科学杂誌》(美国出版)主编。
媒体推荐
序言
纳米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21世纪初,随着美国实施全国纳米科技计画,带动了全世界对该学科的研究开发。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本国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并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积极抢占战略制高点,旨在新一轮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中获取较多的领先优势。
纳米科技属于前沿、交叉性的科技领域。近几年,科技界更加注意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结合,即NBIC技术。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使纳米生物技术在近几年获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无论在新原理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还是在开拓新套用领域方面,都引起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重视。
国际社会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範围涉及纳米生物材料、药物和基因转运纳米载体、纳米生物相容性人工器官、纳米生物感测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蛋白质和DNA的结构与功能等重要领域。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研究在纳米科技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具有自身优势:第一,纳米科技的研究力量基本形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从20世纪90年代就重视纳米材料研究的国家之一,现已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也建立了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基地;第二,我国具有多种纳米材料的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第三,我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本套《纳米生物技术丛书》由《纳米生物材料学》、《纳米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纳米药物学》、《纳米技术与医疗仪器学》四个分册组成。丛书的编着者张阳德教授在中国率先开展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担任国家“863计画”主题管理专家,领导国家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纳米生物技术领域完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丛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纳米药物和纳米医疗器械方面的最新发展及动态。这套丛书的出版,将弥补这一新学科领域专业书籍不足之缺陷,对医学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农业现代化、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关键技术研究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推进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这套丛书也可作为多学科领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
(作序者为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纳米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21世纪初,随着美国实施全国纳米科技计画,带动了全世界对该学科的研究开发。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本国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并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积极抢占战略制高点,旨在新一轮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中获取较多的领先优势。
纳米科技属于前沿、交叉性的科技领域。近几年,科技界更加注意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结合,即NBIC技术。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使纳米生物技术在近几年获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无论在新原理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还是在开拓新套用领域方面,都引起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重视。
国际社会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範围涉及纳米生物材料、药物和基因转运纳米载体、纳米生物相容性人工器官、纳米生物感测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蛋白质和DNA的结构与功能等重要领域。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研究在纳米科技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具有自身优势:第一,纳米科技的研究力量基本形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从20世纪90年代就重视纳米材料研究的国家之一,现已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也建立了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基地;第二,我国具有多种纳米材料的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第三,我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本套《纳米生物技术丛书》由《纳米生物材料学》、《纳米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纳米药物学》、《纳米技术与医疗仪器学》四个分册组成。丛书的编着者张阳德教授在中国率先开展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担任国家“863计画”主题管理专家,领导国家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纳米生物技术领域完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丛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纳米药物和纳米医疗器械方面的最新发展及动态。这套丛书的出版,将弥补这一新学科领域专业书籍不足之缺陷,对医学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农业现代化、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关键技术研究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推进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这套丛书也可作为多学科领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
(作序者为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图书目录
上篇纳米生物材料总论
第一章纳米科技及纳米生物材料概述3
第一节跨世纪的新学科——从纳米科技讲起3
第二节纳米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纳米材料4
第三节生物医用材料6
一、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7
二、对生物医用材料的一般要求7
三、当代生物医用材料的进展7
四、发展前景10
五、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的主要动力12
第四节纳米生物材料——开拓生物医药新领域13
第五节纳米生物技术及其国内外现状20
第二章纳米生物材料的特性25
第一节表面效应25
第二节小尺寸效应27
一、特殊的光学性质27
二、特殊的热学性质27
三、特殊的磁学性质28
四、特殊的力学性质28
五、特殊的电学性质29
第三节巨观量子隧道效应30
第三章纳米生物材料的製备方法32
第一节固相法32
第二节液相法33
一、溶胶凝胶法33
二、化学沉澱法35
三、水热法36
四、液相微波介电加热法37
五、微乳液法38
六、胶体化学法 40
七、γ射线辐射法40
八、超音波化学合成法41
九、模板合成法41
十、喷雾热分解法42
第三节气相法42
一、真空蒸发冷凝法 42
二、高压气体雾化法 43
三、感应加热法43
第四节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43
参考文献54
下篇纳米生物材料各论
第四章纳米生物材料的材料学分类及特殊用途59
第一节无机纳米生物材料59
一、 无机纳米颗粒材料59
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96
第二节有机纳米生物材料131
一、纳米高分子材料131
二、树枝状聚合物134
三、微乳液141
第三节纳米複合材料143
一、纳米複合材料的种类概述143
二、无机有机纳米複合材料148
三、纳米複合材料的发展趋势157
第四节展望160
第五章纳米生物材料的产业套用及前景展望162
第一节纳米载体162
一、纳米药物载体162
二、纳米基因载体183
参考文献190
第二节纳米生物器件193
一、纳米生物感测器193
二、纳米生物晶片203
三、纳米机器人210
四、纳米生物计算机218
参考文献219
第三节纳米组织工程材料220
第四节纳米中药220
一、纳米中药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220
二、纳米中药的特点与套用222
三、纳米中药的前景展望233
参考文献235
第五节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材料在农业养殖业和渔业中的套用236
一、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材料在农业中的套用236
二、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材料在养殖业中的套用240
三、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在渔业中的套用241
四、套用实例244
第六节纳米生物材料的潜在影响245
附录247
纳米科技大事记247
Memorabilia of Nanotechnology252
第一章纳米科技及纳米生物材料概述3
第一节跨世纪的新学科——从纳米科技讲起3
第二节纳米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纳米材料4
第三节生物医用材料6
一、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7
二、对生物医用材料的一般要求7
三、当代生物医用材料的进展7
四、发展前景10
五、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的主要动力12
第四节纳米生物材料——开拓生物医药新领域13
第五节纳米生物技术及其国内外现状20
第二章纳米生物材料的特性25
第一节表面效应25
第二节小尺寸效应27
一、特殊的光学性质27
二、特殊的热学性质27
三、特殊的磁学性质28
四、特殊的力学性质28
五、特殊的电学性质29
第三节巨观量子隧道效应30
第三章纳米生物材料的製备方法32
第一节固相法32
第二节液相法33
一、溶胶凝胶法33
二、化学沉澱法35
三、水热法36
四、液相微波介电加热法37
五、微乳液法38
六、胶体化学法 40
七、γ射线辐射法40
八、超音波化学合成法41
九、模板合成法41
十、喷雾热分解法42
第三节气相法42
一、真空蒸发冷凝法 42
二、高压气体雾化法 43
三、感应加热法43
第四节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43
参考文献54
下篇纳米生物材料各论
第四章纳米生物材料的材料学分类及特殊用途59
第一节无机纳米生物材料59
一、 无机纳米颗粒材料59
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96
第二节有机纳米生物材料131
一、纳米高分子材料131
二、树枝状聚合物134
三、微乳液141
第三节纳米複合材料143
一、纳米複合材料的种类概述143
二、无机有机纳米複合材料148
三、纳米複合材料的发展趋势157
第四节展望160
第五章纳米生物材料的产业套用及前景展望162
第一节纳米载体162
一、纳米药物载体162
二、纳米基因载体183
参考文献190
第二节纳米生物器件193
一、纳米生物感测器193
二、纳米生物晶片203
三、纳米机器人210
四、纳米生物计算机218
参考文献219
第三节纳米组织工程材料220
第四节纳米中药220
一、纳米中药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220
二、纳米中药的特点与套用222
三、纳米中药的前景展望233
参考文献235
第五节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材料在农业养殖业和渔业中的套用236
一、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材料在农业中的套用236
二、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材料在养殖业中的套用240
三、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在渔业中的套用241
四、套用实例244
第六节纳米生物材料的潜在影响245
附录247
纳米科技大事记247
Memorabilia of Nanotechnology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