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基础与套用》是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志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类、套用化学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纳米材料生产、检测与套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基本介绍
- 书名:纳米材料基础与套用
- 作者:林志东 主编
- ISBN:9787301175804
- 页数:308
- 定价:¥35.00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8-1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和相关基础理论、纳米微粒的物理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分析方法、各类纳米材料特性与功能套用及其典型的製备技术,侧重介绍了纳米粉体的製备技术。所涉及的纳米材料的类型包括零维纳米粉体、一维纳米管(纳米棒、纳米丝和纳米带)、二维纳米薄膜、三维纳米块体及其纳米结构和纳米複合材料。
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採用典型纳米材料的实例来阐述纳米材料的特性、套用与製备,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每章配有习题便于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回顾与把握,也为学生拓展知识面、锻鍊综合运用能力提供帮助。
编辑推荐
新颖
编写体例新颖,借鉴优秀教材特别是国外精品教材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图文并茂,活泼新颖。书中设定导入案例、阅读材料和套用案例等多种模组,并配备大量实物图和实景图,并辅以示意图进行介绍,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内容新颖,充分反映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体现**教学改革成果,并将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内容以阅读材料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增强教材内容的延展性,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实用
知识体系实用,以学生就业所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着眼点,着重讲解套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技能。理论讲解简单实用,重视实践环节,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学而有用,学而能用。
内容编排实用,以学生为本,紧紧抓住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结合不同的工程实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案例分析和习题设定注重启发性,强调锻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体例新颖,借鉴优秀教材特别是国外精品教材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图文并茂,活泼新颖。书中设定导入案例、阅读材料和套用案例等多种模组,并配备大量实物图和实景图,并辅以示意图进行介绍,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内容新颖,充分反映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体现**教学改革成果,并将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内容以阅读材料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增强教材内容的延展性,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实用
知识体系实用,以学生就业所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着眼点,着重讲解套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技能。理论讲解简单实用,重视实践环节,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学而有用,学而能用。
内容编排实用,以学生为本,紧紧抓住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结合不同的工程实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案例分析和习题设定注重启发性,强调锻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目录
第1章 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绪论
1.1 纳米科技的兴起
1.1.1 纳米科技的提出
1.1.2 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1.2 纳米科技的内涵
1.2.1 纳米科技的範畴
1.2.2 纳米科技的研究内容
1.2.3 纳米科技的发展前景
1.3 纳米材料
1.3.1 纳米材料的定义
1.3.2 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
1.3.3 纳米材料的分类
1.3.4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
1.3.5 纳米材料特性与套用
1.3.6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
习题
第2章 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
2.1 纳米微粒的基本效应
2.1.1 量子尺寸效应
2.1.2 小尺寸效应
2.1.3 表面效应
2.1.4 巨观量子隧道效应
2.1.5 库侖堵塞与量子隧穿效应
2.1.6 介电限域效应
2.1.7 量子限域效应
2.2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2.2.1 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能
2.2.2 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能
2.2.3 纳米微粒的电学性能
2.2.4 纳米微粒的磁学性能
2.2.5 纳米微粒的力学性能
2.3 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
2.3.1 纳米微粒的吸附特性
2.3.2 纳米微粒的催化反应
习题
第3章 纳米微粒的製备与表面修饰
3.1 纳米微粒製备方法分类
3.1.1 按反应所处的介质环境分类
3.1.2 按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分类
3.1.3 按原材料的尺寸分类
3.2 典型固相製备方法
3.2.1 机械法
3.2.2 固相反应法
3.2.3 其他固相法
3.3 典型气相製备方法
3.3.1 低压气体中蒸发法
3.3.2 低真空溅射法
3.3.3 流动液面上真空蒸镀法
3.3.4 爆炸丝法
3.3.5 化学气相沉积法
3.3.6 气相中纳米微粒的生成及粒径控制
3.4 典型液相製备方法
3.4.1 沉澱法
3.4.2 金属醇盐水解法
3.4.3 溶胶一凝胶法
3.4.4 雾化溶剂挥发法
3.4.5 微乳液法
3.4.6 水热/溶剂热法
3.5 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3.5.1 纳米微粒的表面物理修饰
3.5.2 纳米微粒的表面化学修饰
习题
第4章 纳米微粒分析
4.1 纳米微粒粒径分析
4.1.1 基本概念
4.1.2 显微图像分析法
4.1.3 X射线衍射宽化法
4.1.4 比表面积法
4.1.5 雷射粒度分析法
4.1.6 X射线小角散射法
4.1.7 其他粒径分析方法
4.2 纳米微粒振动光谱分析
4.2.1 红外光谱
4.2.2 拉曼光谱
习题
第5章 一维纳米材料
5.1 一维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
5.2 一维纳米材料特性及其套用
5.2.1 热稳定性
5.2.2 力学性能
5.2.3 电子传送特性
5.2.4 声子传送特性
5.2.5 光学特性
5.2.6 光电导性和光学开关特性
5.2.7 感测套用
5.2.8 场发射特性
5.3 一维纳米材料的製备方法
5.3.1 气相法
5.3.2 液相法
5.3.3 模板法
习题
第6章 纳米薄膜
6.1 纳米薄膜的分类与结构
6.1.1 纳米薄膜的分类
6.1.2 纳米薄膜的结构特点
6.2 纳米薄膜特性及其套用
6.2.1 纳米薄膜的电学性能
6.2.2 纳米薄膜的光学性能
6.2.3 纳米薄膜的磁学性能
6.3 纳米薄膜气相製备方法
6.3.1 薄膜气相生长机理
6.3.2 物理气相沉积法
6.3.3 化学气相沉积法
6.4 纳米薄膜液相製备方法
6.4.1 自组装法
6.4.2 溶胶一凝胶法
6.4.3 电化学沉积法
6.4.4 LB膜法
习题
第7章 纳米固体材料
7.1 纳米固体材料的微结构
7.1.1 纳米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7.1.2 纳米固体材料的界面结构模型
7.1.3 纳米固体材料的结构缺陷
7.1.4 纳米固体材料微结构的表征
7.2 纳米固体材料的性能及套用
7.2.1 纳米固体材料力学性能及套用
7.2.2 纳米固体材料热学性能及套用
7.2.3 纳米固体材料电学性能及套用
7.2.4 纳米固体材料磁学性能及套用
7.2.5 纳米固体材料光学性能及套用
7.3 纳米固体材料的製备方法
7.3.1 纳米金属材料的製备
7.3.2 纳米陶瓷材料的製备
习题
第8章 纳米结构的製备与特性
8.1 纳米结构及其分类
8.1.1 纳米结构的分类
8.1.2 纳米结构薄膜
8.1.3 有序纳米阵列
8.1.4 介孔材料
8.2 纳米结构的性能及其套用
8.2.1 纳米结构的电学性能与套用
8.2.2 纳米结构的磁学性能与套用
8.2.3 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能与套用
8.2.4 介孔材料的套用
8.3 纳米结构的製备
8.3.1 纳米结构的人工加工技术
8.3.2 纳米结构的自组装
8.3.3 纳米结构的模板法製备
8.3.4 介孔材料的製备
习题
第9章 纳米複合材料
9.1 纳米複合材料概述
9.1.1 纳米複合材料的概念
9.1.2 複合材料的分类
9.2 纳米複合材料的性能
9.2.1 纳米複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9.2.2 纳米複合材料的热学性能
9.2.3 纳米複合材料的阻燃性
9.2.4 纳米複合材料的阻隔性
9.3 纳米複合材料的製备方法
9.3.1 共混法
9.3.2 层问插入法
9.3.3 反应器就地合成法
9.3.4 溶胶一凝胶法
9.3.5 辐射合成法
9.4 纳米複合材料的套用
9.4.1 纳米複合材料的套用领域
9.4.2 规模生产的纳米複合
材料商品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