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红花石蒜

2018-10-22 23:22:33 百科
红花石蒜

红花石蒜

红花石蒜(学名:Lycoris radiata var. radiata)是石蒜的一个变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肥厚。叶线形,于花期后自基部抽生。花葶高30-60厘米,伞形花序顶生,花鲜红,花筒较短,花被片狭倒披针形,向外翻卷,雄蕊及花柱伸出,姿态秀丽,花期7月~9月,盛开在七月,生长于夏日。性喜阴湿环境,怕强光直射,宜生长于疏鬆肥沃的沙壤土。分植鳞茎繁殖,通常3-4年分栽一次。

原产于中国和日本,世界各地广为栽培。是优良的宿根草本花卉,园林中常用作背阴处绿化,可作花坛或花径材料,亦是美丽的切花。鳞茎有毒,入药有催吐、祛痰、消肿、止痛之效。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红花石蒜
  • 拉丁学名:Lycoris radiata var. radiata
  • 别称:龙爪花、老鸦蒜、蒜头草、鬼擎火、幽灵花、地狱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纲
  • :百合目
  • 亚目:百合亚目
  • :石蒜科
  • :石蒜属
  • :石蒜
  • 变种:红花石蒜
  • 英文名称:Red Spider Lily
  • 梵语名称:曼珠沙华
  • 日语名称:彼岸花

形态特徵

红花石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近球形,外有紫褐色薄膜,直径1-3厘米。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夏秋之交,花茎破土而出,伞形花序顶生,花茎高约3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0.5厘米;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0.5厘米,强度皱缩和反卷,花被筒绿色,长约0.5厘米;雄蕊显着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
鳞茎广椭圆形,长4-5cm,直径2.5-4cm,上端有长约3cm的叶基,基部生多数白色鬚根;表面由2-3层黑棕色乾枯膜质鳞片包被,内部有10多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生于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心有黄白色的芽。气特异,味极苦。

生态环境

耐寒性强,喜半阴,也耐暴晒,喜湿润,也耐乾旱。各类土壤均能生长,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有夏季休眠习性。冬季叶丛青翠,生机勃勃。野生品种生长于阴森潮湿地,其着生地为红壤,因此耐寒性强,喜阴,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喜湿润,也耐乾旱,习惯于偏酸性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有夏季休眠习性。

分布範围

分布于日本,中国山东、河南、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野生于阴湿山坡和溪沟边的石缝处;庭园也栽培。美国也有。
红花石蒜分布图红花石蒜分布图

药物特性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石蒜的鳞茎。
採集:秋后採收,洗净,阴乾。
药材形态:乾燥鳞茎呈椭圆形或近球形,长4~5厘米,直径2.5~4厘米,顶端残留叶基长可达3厘米,基部着生多数白色鬚根。鳞茎表面有2~3层黑棕色的膜质鳞片包被;内有10多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着生在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央部有黄白色的芽。有特异蒜气,味辛辣而苦。
化学成分:鳞茎中含多种生物硷,主要的有高石蒜硷、石蒜伦硷、多花水仙硷、石蒜胺硷、石蒜硷、伪石蒜硷和雪花莲胺硷。还含雨石蒜硷、去甲雨石蒜硷、去甲基高石蒜硷、小星蒜硷、表雪花莲胺硷、条纹硷和网球花定等生物硷。此外,含澱粉约20%;又含两种有抑制植物生长和抗癌作用的成分石蒜西定醇、石蒜西定。叶和花瓣中含糖类和糖甙。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草图经》:辛,温,有小毒。  
②《纲目》:辛甘,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
祛痰,利尿,解毒,催吐。治喉风,水肿腹水,痈疽肿毒,疔疮,瘰疬、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黄疸。  
①《本草图经》:"主敷贴肿毒。"  
②《纲目》:"疔疮恶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捣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  
③《纲目拾遗》:"治喉风,痰核,白火丹,肺痈,煎酒服。"  
④《中国药植图鉴》:"治肋膜炎、腹膜炎的蓄水症。"  
⑤《陕西中药志》:"祛痰,催吐,利尿,消痈肿。主治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  
⑥《闽东本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体虚,无实邪及素有呕恶的患者忌服。
选方
①治双单蛾:老鸦蒜捣汁,生白酒调服,呕吐而愈。(《神医十全镜》)  
②治痰火气急:蟑螂花根,洗,焙乾为末,糖调,酒下一钱。(《纲目拾遗》)  
③治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鲜石蒜五分至一钱,煎服催吐。(《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水肿:鲜石蒜八个,蓖麻子(去皮)七十至八十粒。共捣烂罨涌泉穴一昼夜,如未愈,再罨一次。(《浙江民间草药》)  
⑤治疔疮肿毒:石蒜适量捣烂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便毒诸疮:一枝箭捣烂涂之。若毒太盛者,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愈。(《圣惠方》)  
⑦治对口初起:老鸦蒜捣烂,隔纸贴之,乾则频换。(《周益生家宝方》)  
⑧洗痔漏:老鸦蒜、鬼莲蓬。捣碎,不拘多少,好酒煎,置瓶内先熏,待半日汤温,倾出洗之,三次。(《纲目拾遗》)  
⑨治产肠脱下:老鸦蒜一把,以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熏洗。(《世医得效方》)  
⑩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⑾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⑿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乾)、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甦。

栽培技术

温度

石蒜科的许多成员都喜爱温暖的气候,所以孤挺花、文殊兰、蜘蛛百合、紫娇花、葱兰、韭兰和火球花皆属此类,适合平地栽培。金花石蒜和君子兰的生育适温在摄氏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间,较适合在北部栽种,君子兰夏季应避免过于湿热的环境。水仙类性喜冷凉,平地只能在冬春之际种植;垂筒花和袋鼠脚应种在中、高海拔较适合。

日照

石蒜科球根花卉多数喜爱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环境下皆很适合,光线不足会造成开花不良。养在水中的中国水仙每日仍须二、三小时以上的日照,否则会徒长倒伏。君子兰喜爱荫凉的环境,应避免夏季时阳光直射,日照在50%至70%之间较佳。

土壤

石蒜一般说来球根花卉对于土壤并不挑剔,许多球根花卉的原生地土壤十分乾硬,却依然花开灿烂,不过若能提供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当能使它长得更美丽。除了文殊兰和蜘蛛百合等嗜水的种类,一般栽种的土壤排水性要力求良好,否则球根容易腐烂。肥料球根花卉的生长季长,种植前应埋入充分的有机肥,之后每两个月施用追肥一次,可用自製的腐熟堆肥或三要素肥料,应偏重磷钾肥的比例,以促进球根发育和开花。

水分

石蒜球根花卉膨大的地下茎使它们较能忍受水分的缺乏,不过在排水优良的土地里,供应充足的水分才能使它们充分生长,当表土乾燥呈灰白色时,就应该给它们补充水分了。金花石蒜和火球花在叶子逐渐枯萎时,应慢慢减少浇水,一旦进入休眠期,即不可再浇水或施肥。
栽培时间上海地区适宜的栽培时间是5-11月份,可以同花期控制相结合,切忌在长叶以后的冬季或早春移栽。寒冷地区应在春天栽种。多数品种喜温暖的气候,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旬平均气温24℃,适宜石蒜生长。冬季日平均气温8℃以上,最低气温1℃,不影响石蒜生长。
栽培环境种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鳞茎顶刚埋入土面为好。要求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质土或疏鬆的培养土,栽植时施适量的基肥,栽培后灌透水。营养生长期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以防鳞茎腐烂。开花前20天至开花期必须要供给适量水分,以达到开花整齐一致,且延长花期。

相关知识

九月花——红花石蒜
红花石蒜
在1854年,準将威廉·佩里搭乘美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舶前往日本,执行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下达的任务。舰队的船长威廉·罗伯茨,有一付敏锐的眼光,登岸后发现“红花石蒜”园艺珍品。在日本期间,罗伯茨船长收购三棵石蒜植物,它们有美丽的蜘蛛型红色花朵。罗伯茨的侄女后来描述这些石蒜根茎,“在乾燥的环境下,它们没有表现出任何生命的迹象,直到国家之间的战争结束。”这三个根茎倖存下来,并最终蓬勃发芽,在新北卡罗莱纳州蔓延的花朵,在美国德州却生存艰难,虽然它们不产生种子,但分根种植却很容易。它也能产生更多的球状根茎,其花朵大比日本还大。在美洲,第一个秋季如果雨水好,2周后鲜花盛开。在9月份,如果不下雨,石蒜不完全绽放。花谢后,绿色的叶可以度过整个冬天併到春末。
注:红花石蒜图册网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