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1辑)》主要讲述了,赣南,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赣南人民一起,怀揣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艰苦卓绝,前仆后继,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这些事迹和故事,反映了赣南苏区的光辉岁月和革命火种的燎原之势,折射出革命前辈与赣南人民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 赣南师範学院组织学生分赴瑞金、兴国、于都、安远、会昌、寻乌、崇义等赣南革命老区,开展了以寻访老红军(红军后代)、重走红军路、探寻革命旧址、查阅党史资料、收集苏区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红乡故土和浩瀚史海中整理出了80余个生动感人的中央苏区故事,彙编成《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1辑)》予以出版。 《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1辑)》是赣南师範学院广大同学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之作,凝聚了大学生缅怀先烈之情和爱党爱国之心。
基本介绍
- 书名: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页数:238页
- ISBN:9787210049678
- 作者:田延光 孙弘安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开本:16
内容简介
《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1辑)》写到,赣南,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央苏区红色资源。为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工作,坚持以红色资源办学育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品牌,学校党委提出了将苏区精神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初步提出了“十个一”的工作推进体系。其中之一,就是每年组织大学生深入当年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在寻访老红军及后代,考察红色旧址的基础上,编撰《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1辑)》。这既是对中央苏区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也是对赣南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
图书目录
山坳里的“开国大典”
李坚真巧设“一苏大”假会场
“毛主席”称谓从这里叫起
红井
主席也交食宿费
红军桥
一扇奇特的“窗户”
兴国名菜“四星望月”的红色佳话
一座不同寻常的书院
一棵吊茄树的故事
周恩来中央苏区时的一次“临危受命”
朱德天心整军
朱军长在寻乌现身演讲
红都瑞金的第一任“京官”
校长与学员同条板凳
“大老刘”
陈毅梅岭脱险
彭德怀“度量为海”的轶事
长眠在虎形岭上的红军参谋长
瞿秋白苏区时特有的戏剧情缘
张闻天自带番薯下乡办公
徐特立管童养媳“闲事”
谢觉哉苏区立法惩贪
苏区时期的贺子珍
毛泽民为苏区纸币防伪
湘赣苏区的“好政委”
红都瑞金响起的反贪第一枪
李富春纠冤救人
陈奇涵厢房避险记
二十三枚铜板买黄瓜
看过堂智取情报
杨俊生“虎穴”巧侦察
耿飈带病踏上长征路
“再世猴王”杨力智夺枪
刘锦平特殊的“身份证”
重义轻财的将军
不贪财的真革命者
胡灿与“也是居”
蔡畅苏区破迷信抓生产
“飞将军”黄公略大义灭亲
信念筑起的博生堡
“红色华佗”深夜救主席
血凝的历史丰碑
红军办“红埔”
中央苏区新生的红色军团
半部电台起家的红军无线电通信队伍
红军龙冈活捉张辉瓒
石城阻击战
一张红军布告珍藏着的故事
创造第一等工作的“模範兴国”
万里长征第一山
竹篙寨峭壁上的枪眼
八兄弟争着当红军
红色邮路上谢德桃捨身护信
于都的“刘胡兰”
一对光荣的红色兄弟
脚趾写下的临终誓言
儿童队长陈美福送信参军
“真享福”的机枪手
马前託孤的母亲
赣南红土地上的“望夫石”
李新辉悲壮的赤色生涯
蓝衫团里的红色花旦
苏区女豪杰马贵连
童养媳长成红军“巾帼英雄”
盘山红军壮士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的兴国战场
棺木当桥板——发生在长征第一渡的故事
芒槌石峰上的忠魂
一双绣球草鞋的情思
张招英老人的“儿童团”岁月
“放牛娃”迎来春天后的苏区记忆
苏区时期的铁山垄人
血盐
罗塘谈判
许先沐夫妇买公债
两位苏区红嫂
救回红军当儿子
兴国婆婆
参加自己的追悼会
腰缠万贯的“乞丐”
红色“小摇篮”的故事
女红军罗继才机智骗敌
兴国山歌力无穷
树叶报
后记
李坚真巧设“一苏大”假会场
“毛主席”称谓从这里叫起
红井
主席也交食宿费
红军桥
一扇奇特的“窗户”
兴国名菜“四星望月”的红色佳话
一座不同寻常的书院
一棵吊茄树的故事
周恩来中央苏区时的一次“临危受命”
朱德天心整军
朱军长在寻乌现身演讲
红都瑞金的第一任“京官”
校长与学员同条板凳
“大老刘”
陈毅梅岭脱险
彭德怀“度量为海”的轶事
长眠在虎形岭上的红军参谋长
瞿秋白苏区时特有的戏剧情缘
张闻天自带番薯下乡办公
徐特立管童养媳“闲事”
谢觉哉苏区立法惩贪
苏区时期的贺子珍
毛泽民为苏区纸币防伪
湘赣苏区的“好政委”
红都瑞金响起的反贪第一枪
李富春纠冤救人
陈奇涵厢房避险记
二十三枚铜板买黄瓜
看过堂智取情报
杨俊生“虎穴”巧侦察
耿飈带病踏上长征路
“再世猴王”杨力智夺枪
刘锦平特殊的“身份证”
重义轻财的将军
不贪财的真革命者
胡灿与“也是居”
蔡畅苏区破迷信抓生产
“飞将军”黄公略大义灭亲
信念筑起的博生堡
“红色华佗”深夜救主席
血凝的历史丰碑
红军办“红埔”
中央苏区新生的红色军团
半部电台起家的红军无线电通信队伍
红军龙冈活捉张辉瓒
石城阻击战
一张红军布告珍藏着的故事
创造第一等工作的“模範兴国”
万里长征第一山
竹篙寨峭壁上的枪眼
八兄弟争着当红军
红色邮路上谢德桃捨身护信
于都的“刘胡兰”
一对光荣的红色兄弟
脚趾写下的临终誓言
儿童队长陈美福送信参军
“真享福”的机枪手
马前託孤的母亲
赣南红土地上的“望夫石”
李新辉悲壮的赤色生涯
蓝衫团里的红色花旦
苏区女豪杰马贵连
童养媳长成红军“巾帼英雄”
盘山红军壮士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的兴国战场
棺木当桥板——发生在长征第一渡的故事
芒槌石峰上的忠魂
一双绣球草鞋的情思
张招英老人的“儿童团”岁月
“放牛娃”迎来春天后的苏区记忆
苏区时期的铁山垄人
血盐
罗塘谈判
许先沐夫妇买公债
两位苏区红嫂
救回红军当儿子
兴国婆婆
参加自己的追悼会
腰缠万贯的“乞丐”
红色“小摇篮”的故事
女红军罗继才机智骗敌
兴国山歌力无穷
树叶报
后记
后记
赣南,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央苏区红色资源。为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工作,坚持以红色资源办学育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品牌,学校党委提出了将苏区精神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初步提出了“十个一”的工作推进体系。其中之一,就是每年组织大学生深入当年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在寻访老红军及后代,考察红色旧址的基础上,编撰《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这既是对中央苏区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也是对赣南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
为做好编撰工作,学校成立了教师指导组和学生编写组。教师指导组由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相关老师组成,学生编写组由经过遴选与培训的50多名同学组成。
2011年7月,学生编写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成10个小组,分赴中央苏区赣南各地进行红色寻访考察,历时半个多月。在寻访考察过程中,师生们或走访老红军、老红军后代聆听故事,或瞻仰红色旧址感悟历史,或虚心问询当地党史办、文化馆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或查阅相关史料,採集编写出上百篇中央苏区红色故事,最后遴选出了85篇。
衷心感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在寻访、考察、採集、整理、编辑等整个过程中,我们沿途得到了赣州市各县(市)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和党史办相关同志和红色后代、亲属和知情人士的热情帮助,得到相关专家的指导。此外,孙胤、李外流、刘勇、胡源春、饶志勇、叶芜为、张小青、傅夫根等老师参与了校稿工作。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项活动,更可贵的是,让青年学生得到了一次纯粹的思想洗礼和难得的实践教育,无疑是青年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拓展综合素质、提升实践能力的好形式。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总结和创新,一如既往地把这项活动坚持开展下去。
编者
2011年11月于赣南师範学院
为做好编撰工作,学校成立了教师指导组和学生编写组。教师指导组由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相关老师组成,学生编写组由经过遴选与培训的50多名同学组成。
2011年7月,学生编写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成10个小组,分赴中央苏区赣南各地进行红色寻访考察,历时半个多月。在寻访考察过程中,师生们或走访老红军、老红军后代聆听故事,或瞻仰红色旧址感悟历史,或虚心问询当地党史办、文化馆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或查阅相关史料,採集编写出上百篇中央苏区红色故事,最后遴选出了85篇。
衷心感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在寻访、考察、採集、整理、编辑等整个过程中,我们沿途得到了赣州市各县(市)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和党史办相关同志和红色后代、亲属和知情人士的热情帮助,得到相关专家的指导。此外,孙胤、李外流、刘勇、胡源春、饶志勇、叶芜为、张小青、傅夫根等老师参与了校稿工作。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项活动,更可贵的是,让青年学生得到了一次纯粹的思想洗礼和难得的实践教育,无疑是青年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拓展综合素质、提升实践能力的好形式。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总结和创新,一如既往地把这项活动坚持开展下去。
编者
2011年11月于赣南师範学院
序言
赣南,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80年前,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央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奉公、争创第一、无私奉献”为基本特徵的苏区革命精神和干部作风。
在赣南苏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赣南人民一起,怀揣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艰苦卓绝,前仆后继,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这些事迹和故事,反映了赣南苏区的光辉岁月和革命火种的燎原之势,折射出革命前辈与赣南人民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赣南师範学院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赣南红色资源在学校办学育人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访革命旧址,走红军之路,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视,听红色故事,颂红色经典”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建设“红色班级”,初步形成了鲜艳、鲜明、鲜活的苏区精神教育特色。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分赴瑞金、兴国、于都、安远、会昌、寻乌、崇义等赣南革命老区,开展了以寻访老红军(红军后代)、重走红军路、探寻革命旧址、查阅党史资料、收集苏区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红乡故土和浩瀚史海中整理出了80余个生动感人的中央苏区故事,彙编成这本《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予以出版。该书是赣南师範学院广大同学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之作,凝聚了大学生缅怀先烈之情和爱党爱国之心。
翻开《红色记忆》,品读革命故事,追忆峥嵘岁月,体味革命前辈们的信念、意志和精神,我们的思想会在震撼中升华,情感会在感动中点燃,责任与使命会在时代的召唤中更加庄严!不忘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永葆爱国情怀,是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愿这本书,能将波澜壮阔的历史镜像拉至眼前,将这段红色记忆镌刻在广大读者心间。
杨振斌
2011年11月1日于北京
在赣南苏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赣南人民一起,怀揣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艰苦卓绝,前仆后继,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这些事迹和故事,反映了赣南苏区的光辉岁月和革命火种的燎原之势,折射出革命前辈与赣南人民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赣南师範学院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赣南红色资源在学校办学育人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访革命旧址,走红军之路,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视,听红色故事,颂红色经典”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建设“红色班级”,初步形成了鲜艳、鲜明、鲜活的苏区精神教育特色。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分赴瑞金、兴国、于都、安远、会昌、寻乌、崇义等赣南革命老区,开展了以寻访老红军(红军后代)、重走红军路、探寻革命旧址、查阅党史资料、收集苏区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红乡故土和浩瀚史海中整理出了80余个生动感人的中央苏区故事,彙编成这本《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予以出版。该书是赣南师範学院广大同学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之作,凝聚了大学生缅怀先烈之情和爱党爱国之心。
翻开《红色记忆》,品读革命故事,追忆峥嵘岁月,体味革命前辈们的信念、意志和精神,我们的思想会在震撼中升华,情感会在感动中点燃,责任与使命会在时代的召唤中更加庄严!不忘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永葆爱国情怀,是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愿这本书,能将波澜壮阔的历史镜像拉至眼前,将这段红色记忆镌刻在广大读者心间。
杨振斌
2011年11月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