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红色意义的生成

2020-02-16 17:22:56 百科
红色意义的生成

红色意义的生成

《红色意义的生成》是2004年12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文学类书籍,作者是方维保。

本书讲述了左翼文学发生的历史与文化契机、革命文学的浪漫主义话语原则、30年代左翼叙事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革命话语与现代知识主体、家族伦理与阶级神话、革命话语与性别政治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红色意义的生成
  • 又名: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
  • 作者:方维保
  • ISBN:9787533643089
  • 页数:332页
  • 定价:17.00元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作者简介

方维保,男,1964年9月生,安徽肥东人,1992年7月获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安徽师範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杂誌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学术着作有《迷乱的风景:新时期文学现象论》、《当代文学思潮史论》、《刀走龙蛇文脉长:徽州古刻书》等。

目录

一、左翼文学的若干关键字
1.“左翼”与“革命”
2.“左翼文学”的内涵与外延
二、左翼文学发生的历史与文化契机
1.历史的理性呈现与文化的智性选择.
2.托洛茨基与中国左翼文学
3.左翼与海派之关係
三、革命文学的浪漫主义话语原则
1.历史想像中的浪漫期待
2.工农兵形象中心与英雄幻影的缔造.
3.政治优位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繁殖
4.暴力诗学与阳刚风格
5.浪漫原则的演进:话语的规範化
四、30年代左翼叙事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
1.革命:现实与想像
2.浪漫:力比多的阴阳脸
3.颓废:道德的与审美的
4.多声部变奏
五、革命话语与现代知识主体
1.新文化知识主体的内涵
2.批判意识的消弭
3.话语主体的血统化
4.私人情感的退场
5.后革命时代:知识个性的渐趋回归
六、家族伦理与阶级神话
1.红色英雄的成长:从家族英雄到阶级战士
2.被驱逐与被召唤:阶级语境中的传统伦理
3.《三家巷》:革命语境中的继承与变异
七、革命话语与性别政治
1.红色尤物:20世纪30年代的革命与女性身体
2.铁姑娘:体制化革命中“父”的另形
3.《夜》:土地·生殖与革命理性
4.《朗园》:革命·血缘与性别政治
八、革命语境中的神话与鬼话
1.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历史化倾向
2.新文学的话语禁忌
3.革命话语对神话与鬼话的祛魅
4.历史化的意义——以名着改编为例
九、革命与叙事
1.启蒙叙事: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2.史诗叙述与集权性话语结构
3.从宗法叙事到阶级文本
4.修改和重写:当代左翼语境中的话语重构
5.传奇:革命意识形态的形式主义神话
十、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叙事
1.前新时期文学的同构性想像
2.先锋话语的颠覆性虚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