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2020-01-26 17:12:55 百科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红色娘子军》是由上海电影製片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心刚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和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战斗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谢晋
  • 编剧:梁信
  • 主演:祝希娟,王心刚
  • 製片人:丁里
  • 出品公司:上海电影製片厂
  • 中文名:红色娘子军
  • 外文名: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战争,剧情
  • 片长:110分钟
  • 上映时间:1960年7月1日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色彩:彩色
  • 主要奖项: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第一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剧情简介

1930年,海南岛五指山区,一支由劳动妇女组成的革命武装队伍——红色娘子军成立了。吴琼花是椰林寨大土豪南霸天的丫头,几次逃跑都被抓回,受尽折磨。南霸天命人要将她活活打死,昏死在地的琼花在电闪雷鸣中惊醒过来,遇到了化装成华侨富商的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信员小庞。洪常青来到椰林寨,自称从海外归来,携巨款荣显故乡。南霸天企图扩充反动势力,为其大摆筵席。洪常青临别前藉口带走了吴琼花。在洪常青的指引下,琼花决心走上革命道路,她与不愿做封建礼教牺牲品的红莲一起来到娘子军营地,要求参军。洪常青认出琼花,连长批准琼花入伍并发给她一支枪。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时,琼花路遇南霸天,她难以抑制心头怒火,开枪打伤了南霸天。由于她违反了纪律,受到处分,娘子军的领导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红军决定解放椰林寨,洪常青带吴琼花再次化装进入椰林寨。红军里应外合占领椰林寨,活捉南霸天。不料,南霸天伺机逃脱,吴琼花在追捕中受了重伤。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队进攻海南岛的红军,娘子军撤离椰林寨,南霸天捲土重来。在这严峻时刻,吴琼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代表洪常青带领娘子军执行阻击任务时,为掩护娘子军撤退负重伤被捕。在敌人面前,他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吴琼花继任娘子军党代表,率娘子军解放了椰林寨,枪决南霸天,然后,带领娘子军踏上新的征程。
剧照剧照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演员配音备注
吴琼花祝希娟----红色娘子军的战士
洪常青王心刚----红色娘子军的党代表
符红莲向梅----红色娘子军的战士
南霸天陈强----恶霸地主
连长王黎----红色娘子军连的边长
师长金乃华----琼崖纵队的首长
阿贵铁牛----赤卫队员,红莲的老邻居,后来参加红军并与红莲成婚
小庞牛犇----洪常青的交通员
大总管杨梦昶----南霸天的总管
大姐张妹明----娘子军中唯一结过婚的妇女
丹竹史淑桂--------
大樱蒋逸芳--------
老爹翁书英--------
老四冯奇----南霸天的随身待从
黄镇山梁山----与南霸天狼狈为奸的土匪头子
大金牙于飞--------
陈旅长陈述----蒋介石的嫡系,从江西前线被派到海南来围剿琼崖纵队
胡营长于明德----陈旅长的部下
大丫头朱莎----南霸天半公开的小老婆
老军医程之--------

职员表

製作人导演副导演(助理)编剧摄影配乐剪辑美术设计造型设计录音
丁里谢晋王洁梁信沈西林黄準韦纯葆张汉臣王铁彬龚政明
烟火
陈永耕
军事顾问
马白山
演奏
上影乐团
指挥
陈传熙
风俗顾问
冯敏增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吴琼花
    演员:祝希娟
    一个受封建地主压迫、生活在最底层的女奴。性格顽强、泼辣、勇敢、朴实。琼花的父亲因踢了南家的狗而惨遭南霸天剥皮,母亲也下落不明,所以她对南霸天怀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时刻想着逃出南府,就算挨鞭子、蹲水牢也不屈服。她在洪常青帮助下加入娘子军,从一个只想报私仇的女奴成长为沉着、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洪常青
    演员:王心刚
    红色娘子军的党代表。性格坚毅、刚强,感情丰富,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父亲一辈的苦难和他自己的斗争经历,使他拥有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因为从前也有过冲动幼稚的报仇想法,所以十分了解琼花的思想,后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了琼花。
  •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南霸天
    演员:陈强
    椰林寨方圆数百里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大恶霸。残忍且兇狠,奸诡而又武断,自以为有雄才大略。上勾结官府,下豢养匪徒。他办民团、立关卡,设刑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更野心勃勃地想成大事、立大业。
  •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符红莲
    演员:向梅
    深受封建压迫的青年女子。十岁被卖为童养媳,与“木头人丈夫”相伴十年,备受精神折磨。听说红军在组建娘子军后,便和偶然相识的琼花一起投军。她坚韧、朴实、忠厚、善良,参加红军后,兢兢业业地为革命工作,从童养媳成长为一名红军干部。
  •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大管家
    演员:杨梦昶
    南霸天的智囊,喜怒不形于色,总是在观察别人。不多讲话,也从不先开口。自恃是有身份的人且有功于南府,面对南霸天时也不低声下气。而当南霸天固执己见不听“忠言”时,又不免有不遇明主之叹。
  • 红色娘子军(中国1961年谢晋执导剧情片)
    连长
    演员:王黎
    从小随父兄在苏区长大,参加部队前曾帮红军放哨、送信,喜欢学男红军的样子。性格有些楞,像男孩子,办事果断,心地憨厚、坦率,但处理问题时偶尔也会犯简单、急躁的毛病。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主题歌
曲名作词作曲
《红色娘子军连歌》
梁信
黄準
《五指山上红旗飘》
梁信(原词)、芦芒(改词)
黄準

幕后花絮

  • 祝希娟与扮演南霸天的陈强第一次见面时,就主动要求和他在戏外也建立“敌对关係”,以利于融入角色。陈强欣然同意。所以,在拍摄期间,二人即使不拍戏,见面时也总要“製造”些交锋冲突。
  • 据海南琼剧院演员钱汉堂回忆,在陵水拍摄民众批斗南霸天的一场戏时,面对着众多围观民众,导演谢晋“煽动”民众“打倒南霸天”,结果,很多人真的怒气沖沖地上去对着陈强拳打脚踢,直打到他鼻青脸肿。谢晋一看情势不妙,赶紧大声喊停,但是还有不少人控制不住情绪继续打陈强。
  • 琼花亲眼看到洪常青就义的戏是分成两部分在两个不同的外景地拍的,时间上相隔数月。在拍洪常青就义的戏时,虽然没有祝希娟的镜头,但她也跟着摄製组到外景地,连着几天在远处注视王心刚的表演,体会角色的心情。这样一来,当数月后单独拍琼花的镜头时,儘管面前没有“洪常青”,她仍能凭藉回忆表现角色複杂的思想感情。
  • 文革中一位姓南的贫农被诬指为“南霸天”的后代,“证据”是他家门前的大树就是“烧死”洪常青的大树。其实,南霸天是编剧梁信虚构的形象,片中的“南府”是外景加工的,那棵大树则是在苏州拍的。

获奖记录

时间获匀奖项获奖方结果
1962年
第一届百花奖
最佳故事片奖
《红色娘子军》
获奖
最佳导演奖
谢晋
获奖
最佳女演员奖
祝希娟
获奖
最佳男配角奖
陈强
获奖
1964年
第三届亚非电影节
万隆奖
《红色娘子军》
第三名
最佳男演员
陈强
获奖
1995年
中国电影“世纪奖”
中国电影90周年十大优秀影片
《红色娘子军》
获奖

幕后製作

拍摄背景
1957年,作家梁信从广州来到海南体验生活。在海南,他见到了闻名全国的红色娘子军连的老战士。革命战士的事迹一下子把梁信的创作灵感点燃了,他以海南军区编写的《琼崖纵队军史》为凭据,结合自己过去的所见所闻,于1958年6月完成电影文学剧本《琼岛英雄花》的初稿,1959年定稿发表于《上海文学》。按照规定,军旅作家创作的电影剧本首先要递交八一厂。最开始,梁信把剧本给了八一厂,但因为种种原因被否定了。于是,剧本就近转至珠影厂,但又久无结果。梁信已经心灰意冷,决定放弃。但是时任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的戴碧湘坚持将剧本列印分别改寄长影、北影和上海的天马、海燕、江南等製片厂。天马厂(上海电影製片厂分建的三个故事片厂之一)文学部编辑沈寂看到来稿,推荐给了导演谢晋。当时已经凭藉《女篮五号》而小有名气的谢晋正在为下一部影片拍什幺发愁,看到剧本后非常兴奋,当即决定要拍,并且邀请梁信来上海修改剧本,对于影片的名字,谢晋觉得《琼岛英雄花》稍显文气,经与梁信商量后决定将其改名为《红色娘子军》。
演员选择
由于剧本中写明琼花有一双“火辣辣的眼睛”,所以谢晋在挑选演员时特别注意这一点。一次,谢晋在上海戏剧学院偶然看到表演系三年级学生的祝希娟与男同学进行激烈争论时的样子,她的眼神和南方女子特有的外形一下子就引起了谢晋的注意。随后,谢晋观摩了她的舞台演出,确定她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素质适合扮演吴琼花。
拍摄準备
做出了拍摄的决定后,谢晋只身到海南,花了半年时间为《红色娘子军》选景,几乎走遍了海南全境,还攀登过五指山、黎母山等海南多座山峰。1959年的夏天,谢晋带领祝希娟等主创人员再次来到海南体验生活。为了让演员儘快适应角色、进入创作状态,除了组织他们阅读反映红军时代革命斗争的小说及回忆录之外,谢晋还要求每一个扮演娘子军的演员扎绑腿、出兵操、练习军事动作,使这些动作成为她们的生活习惯。
被删除的爱情戏
在梁信的剧本中,最初设计了吴琼花和洪常青由同志关係发展至恋人关係,谢晋对此表示赞同,也拍摄了许多洪常青跟琼花互相爱慕的场景。然而,受当时的政治氛围影响,这些戏后来被剪掉,琼花与洪常青在分界岭重逢的一场戏本来有琼花向洪常青示爱的情节,这场戏的镜头虽得以保留,但台词改了。而剧本中常青牺牲后,琼花在遗物中看到的是常青表露爱情的日记,影片改成批准琼花入党的申请书。
人物原型
梁信创作剧本时,女主人公吴琼花的形象、事迹有三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1947年在东北和梁信在一起工作过的几个女同志,她们以前分别是童养媳、丫头和孤儿院孤儿,都有着同样的奴隶命运,而且性格都很倔强。特别是那个当丫头的,曾先后逃跑过十几次,受过地主挖空心思设定的“金木水火土”五刑。
第二个来源是海南女革命家刘秋菊的生平事迹和人们关于她能飞檐走壁的传说。
第三个来源是一位娘子军烈士。她十岁卖给土豪陈家,配给陈家侄少爷,侄少爷死后,她被迫跟公鸡拜了堂,名为少爷的未亡人,实是丫头。她试图逃跑被抓回,险些让地主活埋。十七岁时,她终于跑出来参加了娘子军,但打仗时不大听指挥,几次想藏枪偷跑到陈家报仇。她的痛苦遭遇和倔强性格给梁信留下深刻印象。

影片评价

陈强在影片中将欺凌贫家女的恶霸地主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时光网评
该片鲜明的色彩、浓重的笔触、传奇的情节,和主人公吴琼花勇敢、强悍、豪放的性格非常吸引人。有不少文艺作品反映劳动者从个人复仇到成长为自觉的阶级战士,而同样的主题,《红色娘子军》却不落俗套,主人公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吴琼花一开始就给人强烈的印象,而且后面她的思想感情变化、阶级觉悟的提高、人物性格的发展,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影片用简练的笔墨、富有特徵性的镜头,解剖并丰富了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同时,影片没有把複杂的生活简单化,而是按生活的真实,集中、提炼、概括,从个别去表现一般。片中採取了许多传奇式手法,却不是为了传奇而传奇,而是有助于主题的揭示、情节的发展、性格的刻划。影片的整个色彩、情调、气氛,辣而浓,有着鲜明的南国风味。(马铁丁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