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四川师範大学教育技术学

2017-07-04 03:10:20 百科
四川师範大学教育技术学

四川师範大学教育技术学

四川师範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四川省高校中最早拥有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院系之一。从1986年起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1年计算机科学系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併成立了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四川师範大学教育技术学
  •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 学制:标準学制四年
  • 毕业学分:170学分
  • 成就:学院的精品课程

内容简介

其中教育技术学已是四川师範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精品课程,在学院中有较好的就业率,并且设有硕士点。作为国家级的特色专业,本专业还包含有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专业介绍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设计、数位化音视频技术设计开发、广播电视系统支持服务、教育电视节目製作、教育软体、教育资源、教育系统平台和教育游戏软体的设计、开发和管理、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系统知识、以计算机套用技术为主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及教育电声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複合加工,预期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全面的计算机套用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2.熟悉中国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及教研方法,能胜任中国小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工作;
3.能採用教育技术学的观念及教育技术手段帮助中国小各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辅助其完成教学工作;
4.熟悉教学软体的开发及套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具备教学软体的设计、开发能力并能胜任相应的管理工作;
5.熟悉教育电声系统,能够熟练操作常规的教育电视系统编辑工具,基本胜任教育电视的拍摄、编辑工作;
6.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教育技术学专业外文资料;
7. 掌握档案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标準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70学分。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专业核心课程
教育技术导论、工具软体、程式设计、电视编导与製作、教育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体开发、数字音频视频技术、三维动画创作、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教育传播等。
主修课程:教育技术导论、工具软体、网页製作与网站建设、程式设计、电视编导与製作、教育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体开发、数字音频视频技术、平面设计、三维动画创作、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游戏开发和教育传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除学校安排本科学生应参加的社会实践环节外,本专业学生应参加以下实践环节:
1.学生在第1学期必须参加为期3周的军事化训练;
2.专业课程实验和实践。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在学院相关专业实验室开展课程实验教学活动;
3.在学生实践周进行比较集中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1学期安排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第2学期安排动漫设计与製作专题见习和教育见习,第3学期安排平面设计专题见习和教育见习,第4学期开展电子出版物製作专题见习和教育见习,第5学期安排网路组建与管理专题见习/教育见习,以及教学技能训练(一)(单项技能训练-微格);第6学期安排三维动画製作专题见习、教学技能训练(一)(单项技能训练-微格),以及教学技能训练(二)(教学模拟训练-试讲、说课)。
4.学生在第7学期进行教育研习和12周的教育实习,并完成教育实习相关工作。
5.学生在第8学期通过16周的时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字数5000~10000字)或者一个毕业设计。
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课堂学时
实验学时
学分数
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课
646
8
36
21%
26%
选修课
128
-
8
5%
学科专业课程
必修课
768
544
65
38%
50%
选修课
320
-
20
12%
专业拓展课程
必修课
200
48
14
8%
10%
选修课
64
-
4
2%
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课
-
-
23
14%
14%
合计
2126
-
170
100%
100%

基本概况

专业建设现状
四川师範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满足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对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宗旨,以“突出技术、强化实践、扎根基础教育”为办学特色,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具有信息技术教学、网路教育管理维护和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等综合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该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四川师範大学“西部地区跨学科複合型师资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改革试点专业之一。现建有西南地区首个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教育硕士专业招生方向1个,省级中心(四川省教育厅中国小教师信息技术检测中心)1个、校级培训中心(远程教育中心)1个。依託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国家教学团队等较高平台,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改革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等8项省级教改项目,建设了《现代教育技术》等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3门出版了《多媒体课件製作技术》等20,获得了《西部地区高素质複合型师资培养的改革与实践》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等6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以及《现代教学媒体虚拟仿真平台》等24项教育部和四川省优秀电教成果奖,完成了40011人次国家级中国小信息技术教师培训,275969人次民族地区和地震灾区等省级中国小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该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物质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为国家特色专业点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发展简史


1989年
学校成立电教中心(挂靠在学校教务处),并面向全校师範生开设《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
1998年
学校电教中心与原计算机科学系合併成立计算机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开始在教育学原理硕士点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招收首届研究生。
2000年
学校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学生。
2001年
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南地区首个“教育技术学”科学硕士点。
2003年
教育技术学开始招收“现代教育技术”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
2008年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育技术学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该专业不但可以依託学校“师範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教师教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近300万册的图书馆(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等优质教育资源,而且所在学院建有1万余册图书资料和近千张电子数据光碟的图书室,以及设施先进数量充足的教育技术专业实验室和3门省级专业精品课程,确保了该专业必修实验课开出率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为85%,满足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该专业在充分利用上述已有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以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为基础,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现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组织编写了特色教材特别是实验教材,开发了相关课程的网路教学资源。现在,该专业正充分利用学校数位化校园建设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进行实验室升级扩建工程,拟建成数位化、网路化的开放性实验室,以及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鲜明的办学特色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国家特色专业点的创建过程中,形成了“突出技术、强化实践、扎根基础教育”的鲜明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定上突出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专业是一个套用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涉及教育学与信息技术两个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该专业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科学地界定了“技术”与“教育”的关係,培养热爱并善于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定上,突出了设备操作维护、基本程式设计、视音频资源製作、信息化教学环境建构等方面的教育信息技术,科学地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2.全方位立体化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全方位立体化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是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从校内到校外,从大一到大四,从基础实验到创新实验等各个方面得到系统的培养和锻鍊。该模式由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的实验类型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计画三个部分组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课堂实验、课程综合实验、学期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组成的校内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由学生科创项目、聘任学生担任科研助手、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等组成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司实训、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合理的实验类型是指由单一的基础型实验扩展成为基础—综合—研究小循环的基本型实验;由单一课堂综合型实验扩展为课堂外的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践;由单一的校外基地实践,扩展为校内外双基地创新实践。科学的实践教学计画包括设立实践教学周、实践教学学期,毕业实习学期、毕业设计学期和顶岗实习学期,持续开展实践教学,保证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学年。
3.与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深度整合,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理念服务和技术支撑
教育技术学专业重视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準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如面向学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招收的第二学士学位班,以及面向全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準解读》、《多媒体课件製作》、《现代教育技术》等公选课或必修课实现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二学士学位班招收的学生除具备中文、数学、外语等本科专业水平外,还具备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水平。这部分学生在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稳定的师资队伍
教育技术学专业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好、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专职教师队伍18人。高级职称教师14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师1人),占全部教师的77.8%,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5人和12人,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部教师的94.4%;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1人。所有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
该专业以学校“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教学团队)的依託,充分调动教职工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以专业持续发展为目标,改革教师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提高师资水平。重点是注重从国外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博士和聘请一线骨干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最佳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学习深造或学术访问。精心打造教学科研团队,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通过邀请知名专家讲学,与兄弟院校、教科所、电教部门、中国小进行经常化的交流,派教师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到中国小和电教部门顶岗等措施,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育人观念,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