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2018-03-25 13:47:46 百科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四川师範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NU),学校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 卓越教师培养计画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免费师範生计画、四川2011计画”。是四川省举办师範类本科专业最早、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重点大学,也是四川省培养教师的摇篮。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和东校区,校园面积33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辖27个学院,开办8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8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

学校2017年普通类在招专业全部在“本科一批”招生(总计60个重点本科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 英文名: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川师狮子山校区
  • 校训:重德 博学 务实 尚美
  • 创办时间:1946年
  •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成都
  • 类别:公办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师範类
  • 学校属性: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计画
    卓越教师培养计画
    四川2011计画
  • 主要院系:文学院、数学学院、法学院、历史与旅游学院、经管学院、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化学学院等
  • 主要奖项: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现任校长:汪明义
  • 知名校友:侍俊、欧泽高、李言荣、杨泉明、唐勇、张杰、赖文毅、高伟等
  • 孔子学院:2个
  •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 硕士点:146
  • 博士点:22
  • 博士后流动站:2
  • 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 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 邮编:610068
  • 国家特色专业:12个
  • 院士工作站:1个

学校概况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为该校本部,学校初址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沙河之畔,风景秀丽、浓郁文化氛围的狮子山,比邻四川省邮电职业学院,着名作家李劼人故居,现有三个地理位置相近的校区: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校区(美术学院,服装学院)以及不在上述校区的电影电视学院(成都市金牛区华严路89号),校区总面积3400余亩,所属地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学校类型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师範类重点大学,
现任校长汪明义。

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瀋阳市。
国立东北大学国立东北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
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
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
1940年,作为四川师範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瀋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着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範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

大学沿革

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
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併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
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
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
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範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 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範学院,川东教育 学院汇入四川师範学院。
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範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複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範学院、四川师範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範大学)。
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
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併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範大学数学与软体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974年3月,《四川师範学院》(创刊号)出版。
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历史沿革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
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
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範大学。
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
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範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
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併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範大学草堂校区。
2000年4月,该校计画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範大学东校区。
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
2003年9月5日,四川师範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範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
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範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
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2008年,四川师範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着名墨学家伍非百、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画、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画,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画,8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
双聘工程院院士:高洁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方盛国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卫贵武
Elsevier高被引学者:丁协平、卫贵武、赁敦敏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名单不全)丁协平、[15]徐道义、刘旺金、高尔泰、赵敏光等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1人):方盛国、汪明义、杜伟、张健、李树勇、余虹、陈辉、王川、赵可清、马正平、李诚、李来才、段渝、董志强、何诣然、唐应辉、顾美玲、石磊、张晓黎
省级教学名师(12人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等
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负责人立项时间级别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巴登尼玛
2008
国家级
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龚雪萍
2010
省级
软体开发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袁丁
2010
省级
教育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吴定初
2009
省级
套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学团队
曾令秋
2008
省级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巴登尼玛
2008
省级
数学教育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张健
2007
省级
“双核一体”西部教师教育汉语文学教学团队
马正平
2007
省级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範大学官网)

院系概况

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1]
院系
专业
四川师範大学文学院
广告学、文秘教育、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
四川师範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四川师範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
四川师範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俄语、日语
四川师範大学法学院
法学
四川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学前教育、国小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
四川师範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四川师範大学数学与软体科学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会计学、统计学
四川师範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高端技能型本科)
四川师範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科学教育、环境工程
四川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艺、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川师範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川师範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网路工程、软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川师範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川师範大学工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安全工程、土木工程[7]、工程造价
四川师範大学商学院
市场行销、财务管理、工业工程、审计学
四川师範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绘画、建筑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四川师範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
四川师範大学舞蹈学院
舞蹈学、舞蹈表演、音乐表演
四川师範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川师範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表演、产品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四川师範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网路与新媒体、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8]
四川师範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统招专升本专业、统招专科专业
四川师範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教育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四川师範大学招生信息网)

文化传统

校徽

四川师大校标说明(一)两个半圆弧图形组成近乎完整的圆形,中间是毛体“四川师範大学”校名,下面是四川师範大学的英文字型。底色为绿色,象徵着四川师大的蓬勃生机和 办学活力。两个半环图形和中间扉页代表“CS”两个字母,为“川师”第一个拼音字母的缩写,表征着四川师大海纳百川、博採众长的办学气魄和胆识,也预示着 四川师大将以开放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图案中间的篆书繁体字“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是四川师大的校训。校训书写在书的变形的扉页上,彰显着四川师大:
1.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办学特色定位;
2.“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师大办学理念;
3.“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师大人的治学精神和品质;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师大人的豪气、锐气和志气。
(三)整个校徽图形将四川师大的校训、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定位有机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图形设计色泽鲜明,简洁明快,虚实结合,动静统一,突出了办学历史的厚重感和大学文化的深邃底蕴。[19]
校徽校徽

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鍊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19]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校歌

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
白山黑水,源远流长
狮山灵秀,哺育栋樑
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
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
放眼未来,心潮激荡
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
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莘莘学子青春闪光
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
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
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校歌

校风

  • 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
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恆”;“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
“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学风

  • 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
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
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蕩蕩,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蕩蕩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範,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

杰出校友

注:1946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内迁四川三台办学八年的东北大学回迁瀋阳,部分留川师生承东大之血脉,在三台县的东北大学原校址创建了今四川师大和西华师大的前身—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四川高教事业的星星之火就此点燃。
四川师範大学狮子山校区
“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校友是学校的作品,更是办学成果的直接载体和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四川师大曆七十余载之耕耘,育出满门桃李;经千锤之锻鍊,培育英才数万。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各级各类人才,他们中既有中国小特级教师、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也有文艺精英、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部分优秀校友整理如下:
姓名备注姓名备注
人民公僕
欧泽高
原中共中央委员、四川省纪委书记
侍俊
公安部副部长,原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
晏永和
原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曾省权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苟建丽
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方小方
第十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杨兴平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高伟
陆军第54集团军政委、陆军少将
王强
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
赖文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副参谋长,少将
辜文兴
原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王孝询
第二、三届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雷洪金
四川省自贡市委书记
韩国宾
原四川攀枝花市委书记
许东明
四川省南充市政协副主席
张燕飞
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蒋仁富
四川省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阿什老轨
四川凉山自治州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光镭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尹德宏
原四川省宜宾市政协主席
卢也
四川省德阳市副市长
杜紫平
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
杨泉明
原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黄昌明
四川省纪委副书记、四川省监察厅厅长
周国良
原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
王川红
四川省政府金融办主任
刘会英
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书记、党组书记
吴旭
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
王川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
彭德秋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
易治安
原四川省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贾松青
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郑东风
四川省纪委副书记
曹代学
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
姜树林
四川省教育厅巡视员
孙前
原四川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袁刚
四川省公安厅副厅长
欧彦才
原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刘同心
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
王均
原四川省广电厅副厅长、四川电视台台长
李岳东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魏夕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林明通
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纪委书记
薛敏
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唐雄兴
广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嘉
巴中市委常委,工会主席
刘锐
中共雅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周宇
宜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冯发贵
德阳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彭勇
德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张学锋
重庆市云阳县委书记
李燕明
重庆市石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小新
原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沈有春
成都市司法局局长
李长文
成都市新都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陈立志
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
刘云
四川省泸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肖忠良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陈泉
四川省广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丁湘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郝明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叶力娜
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
杨洪
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赵浩宇
四川省崇州市委书记
范中杰
广东省肇庆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小新
原成都市人大常委副主任
两院院士
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唐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郭鸿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专家教授
杨泉明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四川省社科联主席
辜正坤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先刚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国家杰青、SPIEFellow
章毅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IEEE FELLOW(院士)
王俊波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兰棣之
清华大学教授
杨树政
原西华师範大学党委书记
张健
西华师範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毛亚庆
北京师範大学教学部副部长
谢绍东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王慧才
原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王渝生
原中国科技馆馆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马元方
内江师範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江怡
北京师範大学、长江学者
罗元松
宜宾学院首任院长、教授
王立军
北京师範大学教授、博导
肖立军
攀枝花学院党委书记
李宗桂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导
袁体先
原川北医学院院长
詹杭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孙泽平
重庆文理学院院长
王银河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博导
张春雨
北方民族大学校长 教授
周毅
四川大学教授
贾松青
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章毅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刘从政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俊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秦大锡
原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
杨联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吴德辉
四川省科教所所长
杨联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川
原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李家勛
原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夏可慧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余万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
何晓鹏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姚荣东
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沈国寅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高宁
内江师範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傅世年
中科院百人计画专家
梁国平
绵阳师範学院副院长
吕屏
重庆大学机关党委书记
陈昌辉
成都市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传斌
原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长,副厅级督学
杰出精英
李承鹏
中国着名社会评论家、杂文家、畅销书作家
李佳明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杰
着名歌手
谢娜
湖南卫视主持人
郑毅
中央电视台签约主持人
施丹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杨乐乐
湖南卫视主持人
宁远
四川卫视、湖南卫视主持人中国金话筒奖得主
李易峰
知名演员、歌手
黄橙子
凤凰卫视主持人,2006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总冠军
白举纲
知名歌手,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3强。
漆亚灵
新锐时尚女主播
刘光全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总裁(总台长)
关文舸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副总裁
陈永林
天音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戴国斌
戴氏教育集团创始人、总裁
杨斌
四川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郭开铸
欣龙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何正海
攀枝花钢城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曹善华
攀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李亿中
四川富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洪金
四川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範大学档案馆官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