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首批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第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画;主持四川省装备製造业产教联盟,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院校。
学校创建于1959年,原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製造学校。6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1962年,恢复中专建制。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合併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整体併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7年6月,学校占地1166余亩,有教职员工927人,其中正高52名、副高216名,拥有国家万人计画、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等6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与中航集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设有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与德国KUKA共建四川省套用创新中心,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固定资产达5.25亿元,馆藏图书98余万册。设有13个教学系部,开设59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2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四川省德阳市
- 主管部门:四川省
- 学校官网:http://www.scetc.edu.cn
- 中文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 简称:四川工程职院
- 创办时间:1959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属性: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2009)
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入选)
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画(2017年入选)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8年入选) - 现任校长:李登万
- 知名校友:刘永好、杨震、张锐、张扬武、杨波等
- 校训:科学民主,求实创新
- 主要院系:机电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材料工程系、旅游管理系、体育工作部、外语系、艺术系
- 学校地址:四川省德阳市泰山南路二段801号
- 学校代码:12763
-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 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
学校创建于1959年,原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製造学校”,是国家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
1960~1962年,为了配合第二重型机器製造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
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撤销西南重型机电学院,恢复中专建制,学校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机器製造学校”。
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学校移交给第二重型机器厂,与厂办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合併,学校定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
1973年,学校更名为“德阳机器製造学校”,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
1977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德阳机器製造学校”。
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
1999年,学校增挂“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校牌。
1999年,四川省机械职工大学迁入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
- 德阳教育学院
德阳教育学院是198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委备案的成人高校。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合併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同时撤销。
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整体併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同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学校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阳市实行“省市共建。
2006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首批国家示範性高职学院。
2009年12月,通过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组织该校与西华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该校面向四川省招收了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两个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生。
2015年6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5月25日,学校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校。
2017年10月,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成就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11月20日,学院入选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画立项建设院校。
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校园全景图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6月,该校设有13个教学系部,建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等教学、实训机构,开办有56个专业方向。
系部 | 专业名称 |
机电工程系 | 数控技术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 | |
机械设计与製造 | |
模具设计与製造 | |
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 | |
车辆工程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 | |
汽车整形技术 | |
材料工程系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 |
材料工程技术 | |
冶金技术 | |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 |
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 | |
电气工程系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
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 | |
电力电子技术 | |
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 | |
通信技术 | |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 |
工程造价 | |
工程监理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
园林工程技术 | |
计算机科学系 | 计算机网路技术 |
软体技术 | |
计算机套用技术 | |
计算机系统维护 | |
物联网套用技术 | |
经济管理系 | 会计 |
市场行销 | |
物流管理 | |
经济信息管理 | |
电子商务 | |
旅游系 | 涉外旅游 |
景区开发与管理 | |
酒店管理 | |
旅游管理 | |
外语系 | 套用英语 |
旅游英语 | |
商务英语 | |
艺术系 | 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 |
序号 | 所在系部 | 专业名称 | 性质 | 科类 |
---|---|---|---|---|
01 | 机电工程系 | 机械电子工程 | 与西华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 | 理科 |
02 | 材料工程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科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6月,该校有教职员工922人,其中正高54名、副高240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德阳市模範教师1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1人,“四川工匠”2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着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6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序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批年份 | 级别 |
1 |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丁建生 | 2008年 | 省级 |
2 | 焊接专业教学团队 | 杨跃 | 2008年 | |
3 | 数控专业教学团队 | 陈洪涛 | 2007年 | |
4 | 电气自动化教学团队 | 罗光伟 | 2013年 |
国家“万人计画”(1人):武友德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武友德
四川省先进工作者(1人):周萍
四川杰出创新人才(1人):司徒渝
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杨跃、郭杰、王泽忠、陈洪涛
四川工匠(2人):胡明华、任彦仰
四川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高凤林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
德阳市模範教师(1人):罗光伟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6月,该校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示範性专业8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3个,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示範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该校有4个国家级职教实训基地。

国家级职教实训基地(4个):四川省装备製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数控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和焊接技术中心
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数控技术
国家精品专业(1个):数控技术
国家示範性专业(8个):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製造
全国职业院校装备製造类示範专业(1个):数控技术
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省级精品专业(3个):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市场行销
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个):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示範专业(1个):市场行销(汽车行销方向)
-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数控车削加工及质量保证、典型焊接接头焊条电弧焊实作、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零件几何量检测、住宅室内设计、零件计算机辅助编程与製造
省级精品课程(19门):高等数学、数控加工工艺、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微机组装与维护、电工基础、市场行销学、焊接结构製造工艺及实施、低压电器控制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公共体育、装饰施工技术与质量检测、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工业网路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工具机数控改造、设计素描、铸造工艺CAE技术、CAD/CAM技术
- 教学成果
该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大基地”,2006年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製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搭建产学研平台,培养高端装备製造业现代工匠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1221”模式的“工学结合的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学生获奖
截至2017年6月,该校学生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在2004年六部委组织的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中,该校学生获三个比赛项目的前一、二名,并参加了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获数控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2006年六部委组织的全国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该校学生曾晓明获全国第五名。
- 学院获奖
截至2017年6月,该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就业先进单位、四川省“十五”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园林式校园等称号。
对外交流
截至2017年6月,该校已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係,互派师生,交流合作。
学校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阳市政府三方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开展产业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德阳装备製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最忆是母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与中航集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成立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四川检测实验室,建设有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与德国KUKA共建四川省套用创新中心,有11个研究所(中心)。
中航集团检验检测中心: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中航集团军民融合工程项目)
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装备製造机器人套用技术工程实验室、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套用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套用创新中心(与德国KUKA共建)
科研机构(11个):机械工程技术研究所、云技术套用研究所、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智慧型控制研究所、电气技术中心、汽车与机电技术研究所、建筑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与服务中心、艺术设计与创作中心、现代企业管理与谘询中心、旅游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6月,该校有各类科研成果近30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2篇,承担省科技厅、德阳市科技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专利2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6月,该校图书馆馆藏图书99余万册,另有各类图书信息资料853486册(片),引进超星电子图书30万种,维普中文期刊资料库。
- 学术期刊
《装备製造与教育》(原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机械工业协会、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内部综合性学术期刊。《德阳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2005年更名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 “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期刊,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资料库》来源期刊。
校园远眺

文化传统
文化理念
- 校训
科学民主,求实创新
“科学民主”寓意该校师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求实”是该校师生最重要、最鲜明的特点——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创新”对于发展和壮大中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弥足珍贵,不可或缺。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主体部分是“工”字型的矢量图形,“工”字内部为“S”字母,与“工”字结合成该校的中文简称,“工”字外围为焕发蓝色光芒的太阳,代表着该校师生处事的严谨和稳重,主体上方为该校校名中文全称,下方为英文校名简称和该校创建时间。

校园文化
学院以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运动节和周末文化广场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体育和科技活动,形成了“三节一广场”素质教育品牌。以及“廉政文化月”、“5·25”和“11·25”心理健康活动月年年举办,“我与改革开放”、“五十华诞展风采”、“创先争优做贡献”等主题活动先后举办,而每月的形势报告会、人文系列讲座等,提升了校园文化的深度、广度。

学院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司徒渝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李登万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郑辅春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倪波、肖峰 |
副院长 | 郭杰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向桢 |
党委委员 | 刘佳、文志刚、龙斌、向守兵 |
参考资料: |
杰出校友
刘永好: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获改革先锋奖章,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杨震:四川省德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张锐:德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德阳对口帮扶若尔盖县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若尔盖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挂职)
张扬武:德阳市商务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黄和川:绵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督察长
王英: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马关景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