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依然美丽:环龙门山科考纪事》选环龙门山极重灾区的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都江堰市、安县、平武县、彭州市,以及重灾区的理县、江油、祟州、大邑,轻灾区的邛崃为代表,展示其科考成果,每个灾区均有地震灾情及震后重建两个栏目,配以震前、震后数篇考察记及多幅科考图片。通过作者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前、余震中及地震后的科考活动亲历记,以笔记的形式描绘四川省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极震区及重灾区的15个县(县级市)灾前的美丽景色,地震中的破坏,以及正在重建的情况,表达灾区政府和人民再造新天府,重塑天府之国形象的决心。跨越沧桑,青山绿水依旧,四川美丽依然。
基本介绍
- 书名:四川依然美丽:环龙门山科考纪事
-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 页数:227页
- 开本:16
- 品牌:四川教育出版社
- 作者:董仁威 董晶
-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40850639, 978754085063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四川依然美丽:环龙门山科考纪事》为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董仁威,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科普创作。改革开放以来,他出版的图书达64部,发行100余万册,其中有46部着作多次重印。《物种起源之谜》(再版后更名《达尔文》),单书印量超过10万册,获得过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第六届冰心图书奖、中国50年10部受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奖。他创作的《生物工程趣谈》一书,获第四届中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他主编并主创了《新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获2006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新世纪青年百科全书》、《科普趣谈丛书》、《小科学家丛书》等24部大型科普丛书。此外,他还在各报刊发表科普及文艺作品1000余篇。
董晶,现任《四川科技报》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参与《新世纪幼儿趣味百科》、《新世纪青年百科全书》、《新世纪老年百科全书》、《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地震灾后家园重建手册》、《真相与谎言》、《漫眼看历史系列——秦始皇兵马俑》、《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画传》等书籍的编撰工作。
董晶,现任《四川科技报》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参与《新世纪幼儿趣味百科》、《新世纪青年百科全书》、《新世纪老年百科全书》、《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地震灾后家园重建手册》、《真相与谎言》、《漫眼看历史系列——秦始皇兵马俑》、《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画传》等书籍的编撰工作。
图书目录
卷首1
龙门山情思
简介
地震前
姜维城
绵篪镇石纽山和望涂山
卧龙大熊猫
映秀镇
地震中
震后映秀镇灾情最重
汶川大地震震中行
灾后重建
规划中的汶川新县城
简介
地震前
北川第一宝——禹羌文化
北川第二宝——天然养生场
北川第三宝——冷水资源
地震中一一北川朋友的遭遇
北川灾情
谢兴鹏蒙难记
(2008年9月12日一一汶川大地震四月祭)
王怀俊——英雄的大丈夫
(2008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半周年祭)
陆桂琼历险记
灾后重建
规划中的北川新县城
北川第四宝——“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
北川第五宝——唐家山堰塞湖
用好“五宝”,使北川人民走向富裕
简介
地震中
灾情
剑南镇
灾后重建
汉旺东汽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华山和欢乐谷
地震中
灾情
“欢乐谷”失声痛哭
李冰陵
灾后重建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地震中
灾情
极震区不能漏了青川
灾后重建
浙江省时口支援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营盘山上的古人类
茂县羌族博物馆
叠溪蚕陵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斥资1.2亿元重建毛族博物馆
简介
地震前
虹口
龙池
二王庙和离堆
芒城史前遗址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都江堰及青城后山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沙汀故里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辽宁省对口援建
支援北川兄弟义不容辞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寻找“缄目人”
再探“纵目人”
发现古文字
报恩寺之谜
地震中
灾情
南坝镇
震不垮的报恩寺没挺住
灾后重建
河北对口支援项目启动
报恩寺重建纳入议事日程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龙门山镇
“仙林谷乡”
银厂沟
回龙沟
地震中
灾情
龙门山镇
白鹿镇上书院
灾后重建
小鱼洞地震遗址
最“牛”的教学楼
彭州震后住房重建考察记
活动板房的建设情况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粜亚罗红叶区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重建神秘的东方古堡
古尔沟温泉恢复营业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鹤鸣山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道源圣域”
雾中山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双河史前遗址
紫竹史前遗址
羊马湿地公园
罨画池与陆游祠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街子古镇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李白故里青莲乡
寞圌山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李白故里等三景区国庆期间恢复营运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临邛火井
三文鱼的尴尬
砍砍伐檀兮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平乐古镇
桥路
“窃道”与“驿道”
重建规划
后记
龙门山情思
简介
地震前
姜维城
绵篪镇石纽山和望涂山
卧龙大熊猫
映秀镇
地震中
震后映秀镇灾情最重
汶川大地震震中行
灾后重建
规划中的汶川新县城
简介
地震前
北川第一宝——禹羌文化
北川第二宝——天然养生场
北川第三宝——冷水资源
地震中一一北川朋友的遭遇
北川灾情
谢兴鹏蒙难记
(2008年9月12日一一汶川大地震四月祭)
王怀俊——英雄的大丈夫
(2008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半周年祭)
陆桂琼历险记
灾后重建
规划中的北川新县城
北川第四宝——“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
北川第五宝——唐家山堰塞湖
用好“五宝”,使北川人民走向富裕
简介
地震中
灾情
剑南镇
灾后重建
汉旺东汽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华山和欢乐谷
地震中
灾情
“欢乐谷”失声痛哭
李冰陵
灾后重建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地震中
灾情
极震区不能漏了青川
灾后重建
浙江省时口支援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营盘山上的古人类
茂县羌族博物馆
叠溪蚕陵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斥资1.2亿元重建毛族博物馆
简介
地震前
虹口
龙池
二王庙和离堆
芒城史前遗址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都江堰及青城后山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沙汀故里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辽宁省对口援建
支援北川兄弟义不容辞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寻找“缄目人”
再探“纵目人”
发现古文字
报恩寺之谜
地震中
灾情
南坝镇
震不垮的报恩寺没挺住
灾后重建
河北对口支援项目启动
报恩寺重建纳入议事日程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龙门山镇
“仙林谷乡”
银厂沟
回龙沟
地震中
灾情
龙门山镇
白鹿镇上书院
灾后重建
小鱼洞地震遗址
最“牛”的教学楼
彭州震后住房重建考察记
活动板房的建设情况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粜亚罗红叶区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重建神秘的东方古堡
古尔沟温泉恢复营业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鹤鸣山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道源圣域”
雾中山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双河史前遗址
紫竹史前遗址
羊马湿地公园
罨画池与陆游祠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街子古镇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李白故里青莲乡
寞圌山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李白故里等三景区国庆期间恢复营运
重建规划
简介
地震前
临邛火井
三文鱼的尴尬
砍砍伐檀兮
地震中
灾情
灾后重建
平乐古镇
桥路
“窃道”与“驿道”
重建规划
后记
后记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近一年了,这次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实在太大了。经历过这次大地震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几十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儘管时光流逝,也难抹去我们心中的伤痛和曾有过的感动,祈愿大地震中逝去的同胞能够安息,灾区人民以后的生活能更加美好!
由于工作的关係,我在大地震前、余震中以及大地震后重建的过程中,数十次到大地震的极重灾区、重灾区考察,亲眼目睹了环龙门山地区震前的美丽景色及震后的情景,也目睹了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举万民之力驰援的壮举,以及灾区的父老乡亲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决心和行动;感受到了祖国强大的力量,以及民众在大灾大难面前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川教育出版社给了我这个机会,将我在考察中写的几十篇科考笔记整理成书,将我的这些感受与读者分享,也了却了我纪念大地震中遇难的亲朋好友及所有遇难同胞的心愿。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在考察过程中给过我许多帮助的北川县政府的瞿永安、雷建新,北川县科技局陆桂琼、李良华,北川大禹纪念馆高泽友;汶川县禹羌文化旅游局周云川、汶川县文体局杨国庆;彭州市科协兰盛军、杨斯华、小潘;邛崃市科协赖虎兵、叶代琼。还要特别感谢地震专家洪时中先生对科考笔记中有关地震部分内容的审阅,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由于工作的关係,我在大地震前、余震中以及大地震后重建的过程中,数十次到大地震的极重灾区、重灾区考察,亲眼目睹了环龙门山地区震前的美丽景色及震后的情景,也目睹了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举万民之力驰援的壮举,以及灾区的父老乡亲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决心和行动;感受到了祖国强大的力量,以及民众在大灾大难面前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川教育出版社给了我这个机会,将我在考察中写的几十篇科考笔记整理成书,将我的这些感受与读者分享,也了却了我纪念大地震中遇难的亲朋好友及所有遇难同胞的心愿。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在考察过程中给过我许多帮助的北川县政府的瞿永安、雷建新,北川县科技局陆桂琼、李良华,北川大禹纪念馆高泽友;汶川县禹羌文化旅游局周云川、汶川县文体局杨国庆;彭州市科协兰盛军、杨斯华、小潘;邛崃市科协赖虎兵、叶代琼。还要特别感谢地震专家洪时中先生对科考笔记中有关地震部分内容的审阅,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序言
为了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2007年4月,四川省科学素质行动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了进行“科学四川万早行”的档案,任命董仁威为“科学四川万里行”科考队队长,组织了各门类的专家60余人,对四川各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综合考察。为四川的经济建设与人文建设服务。
科考活动在四川各地的支持下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至2008年5月上句,科考队完成了在龙门山上下北川、汶川、茂县、彭州、都江堰、平武、崇州、大邑、什邡、郫县、双流、温江、新都,以及洪雅、南充、阆中、广元、绵阳、西充、仪陇、蓬安等县区市的考察,写出科考文章100余篇,全部为《四川科技报》、《大众科技报》(中国科协办)、《世界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利学时报》(中国科学院办)等採用,并被改编为电视纪录片剧本,拍摄完成《禹迹寻蹤》电视纪录片,与四川电视台合作拍摄《寻找纵目人》电视纪录片(上、下集)。考察活动经《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四川日报》、《四川科技报》、《世界日报》、《重庆晨报》、《香港文汇报》及中国新闻网、搜狐、新浪、百度、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2000多家媒体报导,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科考活动在四川各地的支持下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至2008年5月上句,科考队完成了在龙门山上下北川、汶川、茂县、彭州、都江堰、平武、崇州、大邑、什邡、郫县、双流、温江、新都,以及洪雅、南充、阆中、广元、绵阳、西充、仪陇、蓬安等县区市的考察,写出科考文章100余篇,全部为《四川科技报》、《大众科技报》(中国科协办)、《世界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利学时报》(中国科学院办)等採用,并被改编为电视纪录片剧本,拍摄完成《禹迹寻蹤》电视纪录片,与四川电视台合作拍摄《寻找纵目人》电视纪录片(上、下集)。考察活动经《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四川日报》、《四川科技报》、《世界日报》、《重庆晨报》、《香港文汇报》及中国新闻网、搜狐、新浪、百度、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2000多家媒体报导,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