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经教育部批准设定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座落四川省绵阳市。
学校前身是两所省部级重点中专——绵阳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和绵阳中医学校(创建于1960年)。2000 年,两校合併组建国家级重点中专绵阳医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800余亩,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有省内外实习基地141个;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8所、6个教学院系,设有18个专科专业;有在编教职工570人,在校生13000人。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 绵阳
- 主管部门:四川省
- 学校官网:http://www.scctcm.cn
- 中文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英文名: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简称:四川医专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医药类
- 属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校训:德馨 技精 博学 笃行
- 校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歌》
- 主要院系:中医系、临床医学系、护理系、针推保健系、药学与检验系等
- 学校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教育中路1号、2号
- 学校代码:14010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 绵阳卫生学校
1958年9月11日,经绵阳专署批准“绵阳专区人民医院卫生学校”正式成立。
1959年5月13日,经绵阳专区行政公署卫生科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高教局,批准成立四川省绵阳卫生学校。隶属于绵阳专署卫生科。
1995年9月,绵阳卫生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 绵阳中医学校
1960年9月,三台县中医学校成立。
1972年7月2日,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根据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恢复和新建43所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通知精神,发出关于成立绵阳中医学校的通知,将三台县中医学校更名为绵阳中医学校。
1985年3月,绵阳中医学校从三台县搬迁至绵阳市绵州南路380号。
1994年,学校由中医士专业发展成为中医医疗、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药、骨伤、医疗技术6个专业。
1997年9月,绵阳中医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两校合併
- 绵阳医科学校
2000年7月17日,经绵阳市人民政府第2次市长办公室研究,决定将四川省绵阳卫生学校和四川省绵阳中医学校合併,成立四川省绵阳医药学校,隶属绵阳市教委管理,受卫生局业务指导。
2000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学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医学校。
2001年2月2日,《绵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四川省绵阳医药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绵阳医科学校的批覆》下发绵阳市教委。
-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在四川省绵阳医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绵阳市政府将绵阳富临医院国有股权划转给学校,成为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2013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将绵阳市中医医院划拨给学校作为直管附属医院,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
2014年12月04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论为“通过”。
2015年11月,学校正式入驻位于绵阳市教育园区的新校区。
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293人、校内兼课人员70人、校外兼职教师785人、校外兼课教师11 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136人,占46.42%;兼课教师70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34人,占48.57%。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2人、四川省名中医8人;绵阳市级拔尖人才6人。
四川省十大名中医:李培、李孔定
教学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所在系部 |
---|---|---|
临床护理教学团队 | 段艮芳 | 护理系 |
临床护理教学团队 | 段艮芳 | 护理系 |
针灸推拿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曹艳霞 | 针推系 |
《现代中药技术》课程组教学团队 | 金虹 | 药检系 |
《方剂学》课程群教学团队 | 汪欣 | 中医系 |
基础医学教学团队 | 赵江波 | 基础部 |
临床医学教学团队 | 林梅 | 临医系 |
资料来源: |
院系设定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8所、6个教学院系,设有18个专科专业。
直属附属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绵阳富临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绵阳市骨科医院、盐亭县人民医院、江油市中医医院等
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中医系 | 中医学 | 3 |
老年服务与管理 | 3 | |
医学美容技术 | 3 | |
针推系 | 针灸推拿 | 3 |
康复治疗技术 | 3 | |
中医骨伤 | 3 | |
临床医学系 | 临床医学 | 3 |
医学影像技术 | 3 | |
公共卫生管理 | 3 | |
口腔医学技术 | 3 | |
护理系 | 护理 | 3 |
助产 | 3 | |
药检系 | 中药生产与加工 | 3 |
药品生产技术 | 3 | |
中药学 | 3 | |
药学 | 3 | |
医学检验技术 | 3 |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3 |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四川省级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卓越医师项目1个,四川省质量工程项目项,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3项;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1门,四川省实习基地2个。
专业名称 | 省级重点专业 |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 国家卓越医师项目 | 四川省质量工程项目 |
---|---|---|---|---|
针灸推拿 | √ | √ | √ | |
临床医学 | √ | √ | ||
护理 | √ | √ | √ | |
资料来源: |
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护理管理学
四川省实习基地:护理实习基地、临床实习基地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
1 | 高职院校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姜建辉 |
2 | 高职高专医学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 | 代红英 |
3 | 助产专业“学生全程跟蹤孕产妇”见习模式构建与实践 | 陆春桃 |
资料来源: |
对外交流
学校与四川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了普通专科生的专升本教育,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办了护理、中药自考本科助学班,与成都医学院联合开办了检验自考本科助学班,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了成人本科教育。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绵阳绵阳市级社科智库建设优秀基地1个。
绵阳市级社科智库建设优秀基地: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5年度,学校科研项目立项共9项,其中市、厅、局级4项,校级5项。“基 Android的移动教学管理系统套用研究” 获得2015教育厅自然科学一般项目;“基于丝/苏氨酸激酶为靶点的中药卜芥抗癌机制研究”获得2014年绵阳市套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立项等。
2017年,学校完成的《一种含天麻素和天麻多糖的提取物的製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54.22万册,光碟视听资料1万册,电子数据3.0T。
文化传统
校徽

释义:以“四川”二字的拼音缩写“SC”为基础元素,绿叶代表中草药,叶片上的四个叶齿分别代表建校初期开设的4个系(中医系、药学与检验系、护理系、临床医学系),其中的针寓意中医的针灸,与中草药一起代表“中医药”。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白色漆面,图文为校徽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名。
校训
德馨 技精 博学 笃行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秦晓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代红英
党委委员、副校长:金虹
党委委员、副校长:林梅
党委委员、副校长:先德强
党委委员、副校长:商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