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四大美人新评》是四川作家周浚安的首部剧作,创作于2006年9月,并在当年昭通学院中文系迎新晚会成功上演。周浚安由此声名鹊起,出任野草文学社社长,承办《守望者》报,开始在云南文学界崭露头角。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四大美人新评
- 类型:小品
- 导演:周浚安
- 编剧:周浚安,笔名风流云
- 发表:守望者,鹤都晚刊
- 年代:2006年
- 场地:昭通学院
- 主演:周浚安,严勤锦,赵泽昆,李菊娟
内容梗概
四个青年围绕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而其中竟然出现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崭新论断:貂蝉闭月是因为碰着了月食,杨贵妃所羞的花只不过是含羞草,鱼是因为闻到了西施的狐臭而沉落的,大雁是看到了王昭君挖鼻屎而感到噁心掉落下来的;豹蝉是因为吕布想和她离婚而被吕布推荐成为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是因为唐玄宗不堪她的重压而圈定她作美女的,西施是她的丈夫、杨贵妃的情人范蠡请求杨贵妃让唐玄宗圈定成为美女的,王昭君是她老爸以汉朝彩电公司让给唐朝彩电公司一半的市场为代价而做上美女的。

创作过程
2006年,周浚安考入昭通学院,受教于云南作家杨昭、文艺理论人朱德松等人。其时,学院还只是一所师範专科学校,校舍陈旧,规模也不甚显眼,但因为野草文学社,他对学院有了深深的眷恋。野草文学社创办于1982年,大诗人雷平阳就从这里走出,但周浚安接手时已无多少生机。
怀着对文艺的一腔热血,周浚安创作了一个剧本,并自编自导自演,成为了小品《四大美人新评》,并在昭通学院当年中文系迎新晚会上演。这部剧作上演后,获得出奇的成功,周浚安由此声名鹊起,出任野草文学社社长,承办《守望者》报,开始在云南文学界崭露头角。而后在参演话剧的同时,他又创作了《欢乐希望》等优秀剧本,云南作家、教授任继敏曾说:“在昭通文学队伍中,创作剧本的,周浚安是其中极少的几人之一。”
上任后,周浚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触角伸至两个校区的每一个角落,社团规模空前壮大。同时,他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组织社员观看话剧,举办文学沙龙、作品研讨会等,同时听取多方建议,对社报《守望者》不断改版,增大了容量,美化了设计,丰富了体裁,提高了质量,并成功冲出校园,走向了社会,再度成为云南校园文学一面旗帜。其时,《守望者》所刊作品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笔法灵动,语言机智,引起强烈反响。
点评鉴赏
在这部小品中,四个青年就“中国四大美人是谁”,“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来历,以及“她们是如何评上四大美人的”等等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李、严、赵三人眼中,清纯圣洁的“四大美人”要幺长得抱歉,要幺胖得到家,要幺是有狐臭,要幺是爱挖鼻屎,她们获得美人称号的手段也是极不地道的,甚至是卑劣的。
这部小品很短,观众是笑着看完的,然而笑过之后,人们却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四大美人在他们心目中怎幺会是这样的?不过,这正是此剧的光华所在,以诙谐的闹剧,以反讽手法,在逗趣中揭示一个深刻的命题:现代人心态的失落,以及人们精神世界坍塌后的病态——有的人看待事物的心态很不正确,他们自己是很平凡的,也就不相信有不平凡的事物存在,他们自己是不纯洁的,也就不相信,或者说不允许有纯洁的事物存在。这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意识,极端的表现便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以这种眼光去看待,纵然四大美人再清纯,再圣洁,在他们眼中也不过只是一堆骯髒的皮肉。
在这种病态中,人们的文化人格是尴尬的,剧末因周的一句戏话反攻,李已经无法替人们掩饰。小品所要表达的,便是对这种病态道德以及作为其基础的病态文化的深刻揭露。其间多次出现“笑”,这其实是用笑来表现哭,是含着泪的笑,这种笑里充满悲哀与无奈,充透着道德与文化沧桑与荒凉。有的笑是嗤笑,却不知悲哀之处正是他们对正确的道德与文化的无知与嘲弄。有的笑是无奈的,是感到在这个病态道德与文化氛围里,想要保持正确的认识是多幺艰难,想要保持正确认识的人是多幺无助,连把对方问得无言以对时也笑得那幺的无力,这又透视出了道德与文化的沧桑与荒凉。在这方面,由于是初次创作戏剧,编导才力稍显不及,点题与升华过程中稍有模糊。这可以说是一大憾事,但是纵然如此,他所要表达的依旧隐隐地浮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