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誌四大名旦是指《收穫》、《花城》、《当代》、《十月》。《收穫》以其老成持重称“老旦”。《花城》以其婀娜多姿称花旦。《当代》以其理直气壮称“正旦”。《十月》以其清新潇洒称“青衣”。流传十分广泛,宣传效果很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四大名旦
- 外文名:four great dan actors
- 出版:收穫文学杂誌社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出版日期:单月15日
图书资料
《收穫》简介
《收穫》创刊号
《收穫》创刊号

《收穫》是在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创办的。它是1949年后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创刊之后,具体的事情多由靳以来做。巴金就是组稿,当然他自己也是作家。他对杂誌的支持非常大。后来,杂誌曾一度停刊,那是在3

年自然灾害的时候,1960年代初,整个国家情况都非常困难。再后来,杂誌复刊,办了几年又到了文革,再度停刊。到了1979年,《收穫》复刊。
2011年3月,《收穫》杂誌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穫》有关係。老作家当中,像冯骥才、王蒙,重要的作品都在《收穫》上发表。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冯骥才的《啊!》、《神鞭》,还有从维熙、张一弓等。
文革前,老舍的《茶馆》、柳青的《创业史》、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也都是在《收穫》上发表的,那也是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作品。
1979年之后的一批作家,像张抗抗的作品、谌容的《人到中年》、张洁的《方舟》、邓友梅的《烟壶》、陆文夫的《美食家》、叶辛的《磋砣岁月》、德兰的《求》等。余华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在《收穫》上发表的,苏童、王安忆也是。
几代人几乎都跟《收穫》有关係。所以,陈村说,它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
基本信息
杂誌名称:收穫

主管、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
出版:收穫文学杂誌社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日期:单月15日
杂誌社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政编码:200040)
国内统一刊号:CN31-1148/I
国际标準刊号:ISSN 0583-1288
国内代号:4-7
国外代号:BM151
定价:15 元
杂誌社成员
社长:李小林
执行主编:肖元敏,程永新
副主编:钟红明
《花城》杂誌
《花城》的文学作品
《花城》杂誌图片
《花城》杂誌图片

杂誌社经历
《花城》创刊以来,曾经刊发过遇罗锦的《春天的童话》、张洁的《祖母绿》、周梅森的《沉沦的土地》、吕新的《抚摸》、格非的《锦瑟》、顾城的《英儿》,王小波的《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白银时代》、史铁生的《别人》、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蒋韵的《栎树的囚徒》、东西的《耳光响亮》、徐小斌的《羽蛇》、阎连科的《日光流连》、莫言的《我们的七叔》、张梅的《破碎》、葛红兵的《我的N种生活》、李洱的《花腔》、毕飞宇的《青衣》、王祥夫的《上边》、韩东的《扎根》、王安忆的《世家》、苏童的《手》、魏微的《化妆》、李傻傻的《红X》、夏榆的《天黑黑》等等小说佳作。
见证了文学的繁华与寂寞,亲历了文学位于前沿处的光芒与边缘处的思索,《花城》依然坚持自己的初衷——自1979年5月创刊以来始终如一的情怀——“您最后的精神家园”。
主办: 花城出版社
出版地址:广州市水荫路11号花城杂誌社
《当代》杂誌
基本信息
杂誌名称:当代

出版周期:双月刊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
编辑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部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
国际标準刊号:ISSN 0257-016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282/I
国外代号:BM
邮发代号:2-161
定价:15.00 元
编委会
主编:潘凯雄
副主编:洪清波
顾问:屠岸,陈早春,朱盛昌,何启治,常振家
编委:潘凯雄,洪清波,杨新岚,周昌义,谢欣
书刊信息
《当代》是获茅盾文学奖最多的大型文学双月刊,曾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杂誌奉行文学克隆真实的宗旨,坚持以文学关注现实、关注百姓、人生的立场,被公认为现实感最强的中国大陆文学刊物。长期关注读者趣味,尊重读者权利,相信读者格调,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文学原创期刊之一和最受欢迎提文学品牌之一。1999年以来,举办《当代》文学拉力赛,坚持公开评审名单、公开评审评语、公开评审投票的原则,使之成为透明度和公信度最高的文学奖项。
首发<芙蓉镇>,<古船>,<活动变人形>,<白鹿原>,<尘埃落定>,<沧浪之水>,<蒙面之城>,<超越自我>,<新星>,<故土>,<老井>,<赤橙黄绿青蓝紫>,<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国画>,<梅次故事>,<家族>,<点点记忆>,<商界>,<流浪金三角>,<经典关係>,<白豆>,<蓝衣社碎片>,<中国知青终结>等优秀作品。<将军吟>,<芙蓉镇>,<第二个太阳>,<钟鼓楼>,<白鹿原>,<尘埃落定>,<战争和人>等七部长篇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
十月 《十月》杂誌是我国着名文学杂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唯一集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每年六期长篇小说版)、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于一身的着名大刊,每年十二期。自1978 年创刊以来,《十月》获得了第一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的"双高" 期刊。“十月文学奖”在国内享有盛誉,是新时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奖项之一。
《十月》 是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荣获第一、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北京市优秀期刊。它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文学青年的欢迎。
《十月》 着重刊登内容坚实、风格多样的中篇小说和品位高雅、文笔优美的散文,同时也发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对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题材的作品优先刊登。
《十月》 中心彩页发表国内一流画家的美术作品,四封设计精湛脱俗,给读者极高的艺术享受。
本刊顾问:朱述新 草青 陶信成 曲仲 郑万隆
主 编:王占君
副 主 编:陈东捷 周晓枫 宁民庆
邮发代号:2-163
地 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十月》杂誌社
邮 编: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