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严敏(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2017-09-13 01:22:16 百科
严敏(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严敏(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严敏,2006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于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任职,职称副教授。他主要从事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生理及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姓名:严敏 性别:

籍贯:江西省吉安市

出生年月:1975年9月

学位:博士

职称:副教授

职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严敏
  • 外文名:yanmin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江西省吉安市
  • 出生日期:1975年9月
  • 职业: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93.07-1996.06,井冈山大学生物教育专业;
1996.06-2000.07,江西省泰和县塘洲中学,中教二级;
2000.08-2003.06,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3.07-2006.06,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6.07-2008.9,莱阳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学院,讲师;
2008.10至今,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课程:种子检验、分子育种、种子加工贮藏。

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农学 二级学科: 作物学 三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1) 种子质量检验。(2)种子生理及植物分子生物学。

主要贡献

主持和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1种子学B类课程 2007-2009 青岛农业大学参加。
2作物育种学科研训练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08-2010 青岛农业大学 参加。
教学研究论文
1. 农业高校教师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係,高等农业教育,第三作者,2008,(7):40-43。
科研工作情况
他发表科研论文包括外文20篇左右。他主要成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23)课题“大豆甘露聚糖酶的表达及其与器官脱落的关係”研究过程中,克隆到大豆甘露聚糖酶的一个基因,该基因是第一个被克隆的大豆甘露聚糖酶基因,将其命名为GmMAN1,并已在GenBank登录。并利用异源表达的蛋白质製备了大豆甘露聚糖酶的抗体,该抗体为世界上第二个甘露聚糖酶抗体。
(一)学术成就概述
主要从事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生理及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23)课题“大豆甘露聚糖酶的表达及其与器官脱落的关係”研究过程中,克隆到大豆甘露聚糖酶的一个基因,该基因是第一个被克隆的大豆甘露聚糖酶基因,将其命名为GmMAN1,并已在GenBank登录。并利用异源表达的蛋白质製备了大豆甘露聚糖酶的抗体,该抗体为世界上第二个甘露聚糖酶抗体。
(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利用胞内脱水保护性物质预测种子超乾贮藏的最适含水量,2010.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00121,22万,主持
2.蔬菜种子品种真实性和纯度快速鉴定研究,2008,10-2010,12,青岛市科技计画项目,项目编号:08-2-1-33-nsh,15万,主持
3.大豆甘露聚糖酶的表达及其与器官脱落的关係2006.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批准号:30571123,27.0万元,参加。
4.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準确、廉价和快速鉴定方法研究,2001.1-2003.1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编号:000590,9万元,参加。
5.两系杂交水稻F1种子纯度鉴定研究,2001.1-2003.12,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068,4.5万元,参加。
6.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use of intermediate and recalcitrant tropical forest tree seeds, Phase II,2000.5-2002.3,IPGRI(International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资助课题,编号:SSA2000/14,0.53万美元,参加。
(四)科研论文(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论文,20篇左右,包括外文)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作者位次 出版时间 期号 起止页码)
1.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easibility of assessing the hybridity of immature rice grains,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一作者, 2005,34 (1): 1-8。
2. Genetic purity testing of two-line hybrid rice seeds by ultrathin-layer isoelectric focusing of proteins,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二作者,2005, 33 (1): 45-52。
3. Desiccation and storage of Vatica astrotricha, Hopea hainanensis, Podocarpus nagiand Acmena acuminatissmaseeds, In: Comparative storage biology of tropical tree seeds(Eds. Sacandé M, Jøker D, Dulloo ME and Thomsen KA). International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Rome, Italy. 第三作者,2004, ISBN: 92-9043-641-7. p. 165-173。
4. 杂交玉米、水稻和辣椒种子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室内快速鉴定,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作者,2003,24(2):6-8。
5 大豆叶柄外植体脱落过程中离区的显微观察,中国农学通报,第一作者,2008,24(8):149-151。
6 种子蛋白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準确性初探,植物生理学通讯,第一作者,2008,44(1):141-143。
7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培杂民科占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华北农学报,第一作者,2008,23(3):60-62。
8 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的检测方法及评价,华北农学报,第一作者,2008,23(增刊):71-72。
9 基于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的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中国农学通报,第一作者,2007, 23(12):187-189。
10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的纯度鉴定,中国农学通报,第一作者,2008,24(1):197-198。
11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培辐F1种子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检测及评价,作物杂誌,第一作者,2008,(3):69-71。
12脱落酸受体及其信号转导,植物生理学通讯,第二作者,2008,44(2):194-200。
13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华北农学报,第二作者,2008,23(2):92-95。
14不同发育时期玉米叶片保绿度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华北农学报,第二作者,2008,23(3):42-45。
15基于形态和颜色特徵的花生品质检测方法,花生学报,通讯作者,2007,36(4):18-21。
16三种分析水稻F1 代幼苗生长过程中酯酶同工酶变化的电泳方法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第三作者,2008,44(5):977-980。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