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严恭(江苏省电影家协会顾问)

2019-08-18 08:59:50 百科
严恭(江苏省电影家协会顾问)

严恭(江苏省电影家协会顾问)

严恭(1914年1月—2010年7月4日),原名陈宝润,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

1949年,与赵明联合执导个人首部电影《三毛流浪记》,该片获得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审奖 、义大利第14届索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1950年,执导剧情电影《卫国保家》。1954年,执导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该片获得“1954—1979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1959年,执导剧情电影《朝霞》。1963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 《满意不满意》上映。1972年,从扶余回到长春电影製片厂,恢复导演工作。1974年,执导剧情电影《钢铁巨人》。1980年,发表文章《和孩子们在一起排戏》。1983年,执导剧情电影《月到中秋》。1985年,严恭退休,享受副厅级待遇。1989年,执导剧情电影《逢凶化吉》。1991年,执导电视剧《满江红》。1994年,发表文章《应师剧影生涯断忆》。2000年,发表文章《忆荒煤同志》。2003年,发表文章《永远的壮志柔情》。2007年,关于他的自传《像诗一样真实:严恭自传》出版。2010年7月4日5时25分,严恭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严恭
  • 别名:陈宝润(原名)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 出生日期:1914年1月19日
  • 逝世日期:2010年7月4日
  • 职业:导演、编剧
  • 代表作品:三毛流浪记、朝霞、满意不满意、结婚、逢凶化吉
  • 妻子:蓝馥馨
  • 儿子:陈德赛

人物经历

1914年1月19日,严恭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古玩商人的家庭。1931年,在南京电报局当递报生。1933年,在国防委员会的资源委员会农业处担任临时统计员;同年,参加瞿白音等人组织的“大众剧社”,并参演了话剧《五奎桥》。
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南京分盟的公开组织“磨风艺社”。1935年10月,经党组织派遣,进入“国立戏剧学校”表演系第一期学习,为掩护身份,化名“严恭”。1936年6月,服从组织决定,离开国立戏剧学校,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实验剧团。
1937年,参加实验剧团的演出;8月15日,实验剧团改编为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三、四两队,严恭被分配在四队。1938年2月,深入“汉冶萍”矿区,与瞿白音、赵明、徐韬、王为一合编文章《齐心合力打东洋》;3月,被党组织派往河南鸡公山,在青年军团艺术大队担任教官;5月,担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艺术大队战地演出队总指导员;8月,参加周恩来领导的“抗敌演剧队”第二队,担任队委、演出组长、舞台总监、演员、导演。
1940年10月,在广西省立艺术馆戏剧部从事艺术指导和演员工作。1941年6月,作为“新中国剧社”发起和创建人之一,担任剧社理事、艺委会主任、演出部部长、舞台总监、演员、编剧、导演。1947年9月,进入上海启明影片公司;同年,担任剧情电影《鸡鸣早看天》的助理导演。
1948年,担任上海崑仑影业公司的导演。1949年,与赵明联合执导个人首部电影《三毛流浪记》,该片获得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审奖 、义大利第14届索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9月,调入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艺术委员会,从事导演工作。
1950年,执导由杨静、于洋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卫国保家》。1951年5月,在长春电影製片厂从事导演工作,并担任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界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顾问。1952年2月,前往河北保定深入生活,担任博野县三区副区长。
1953年,由中央电影局调入东北电影製片厂,并执导了剧情电影《结婚》。1954年,执导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该片获得“1954—1979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
195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执导剧情电影《罗小林的决心》,该片讲述了一个总是因为别的原因而忘记重要的事情的小男孩决定痛改前非的故事;10月,经党组织派遣,进入“国立南京戏剧专科学校”第一期学习;11月,提出成立“儿童影片创作小组”获得中央文化部批准,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正式由文化部批准的少儿电影创作集体,严恭任小组组长;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祖国的花朵》上映。
1956年,改编任大星的小说《吕小钢和他的妹妹》为电影剧本《哥哥和妹妹》,该片由苏里执导。1957年,与苏里联合执导剧情电影《青春的脚步》。1958年,执导根据李强小说《冰化雪消》改编的剧情电影《并肩前进》;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帅旗飘飘》上映;此外,还执导了纪录片《时间的主人》。
1959年,执导由庞学勤、叶子、张桂兰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朝霞》。1962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炉火正红》上映。1963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满意不满意》上映。1964年3 月,在杂誌《电影艺术》上发表文章《喜剧片〈满意不满意〉导演后记》。1965年,执导艺术纪录片《贫下中农红旗飘》。
1972年,从扶余回到长春电影製片厂,恢复导演工作。1974年,执导根据程树榛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钢铁巨人》。1979年11 月,在杂誌《新文学史料》上与汪巩联合发表文章《从田汉的诗忆四十年代桂林文化城》。1980年6月,在杂誌《电影艺术》上发表文章《和孩子们在一起排戏》;7月,在杂誌《电影通讯》上发表文章《要抢在春天里播种——参加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评奖授奖会有感》。
1982年2月,调任南京电影製片厂艺术顾问,并担任江了苏省电影家协会顾问、政协江苏省第5届委员会委员。1983年,执导由夏宗学、袁玫、谭明娣等联袂主演的剧情电影《月到中秋》。1985年12月,严恭退休,享受副厅级待遇。1988年3月,与陈瘦竹、吴调公等人联合发表文章《百家寄语 评说〈百家〉——怎样办好〈艺术百家〉笔谈》。
1989年,执导由郝光、方化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逢凶化吉》。1991年,执导电视剧《满江红》。1994年8月,在杂誌《新文学史料》上发表文章《应师剧影生涯断忆》。2000年5月,在杂誌《电影艺术》上发表文章《忆荒煤同志》;12月,发表文章《祝寿──深情怀夏公》。
2001年7月,发表文章《忆洪深老》。2003年3月,发表文章《永远的壮志柔情》。2007年7月,关于他的自传《像诗一样真实:严恭自传》出版。2009年9月,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2010年7月4日5时25分,严恭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个人生活

严恭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哥哥,哥哥擅长画画。1941年5月,与蓝馥馨结婚。后来,蓝馥馨生下儿子陈德赛。
严恭与儿子陈德赛严恭与儿子陈德赛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名称类型
1991年
《满江红》
电视剧
1989年
《逢凶化吉》
电影
1983年
《月到中秋》
电影
1974年
《钢铁巨人》
电影
1965年
《贫下中农红旗飘》
纪录片
1963年
《满意不满意》
电影
1962年
《炉火正红》
电影
1959年
《朝霞》
电影
1958年
《时间的主人》
纪录片
1958年
《帅旗飘飘》
电影
1958年
《并肩前进》
电影
1957年
《青春的脚步》
电影
1955年
《祖国的花朵》
电影
1955年
《罗小林的决心》
电影
1953年
《结婚》
电影
1950年
《卫国保家》
电影
1949年
《三毛流浪记》
电影

编剧作品

时间名称类型
1963年
《满意不满意》
电影
1956年
《哥哥和妹妹》
电影

助理导演

时间名称
1947年
《鸡鸣早看天》

参演话剧

时间名称
20世纪50年代
《海国英雄》、《大雷雨》、《草莽英雄》、《戏剧春秋》、《郑成功》、《钦差大臣》
1937年
《罗密欧与朱丽叶》、《武则天》、《太平天国》
1934年
《香稻米》、《战友》、《江村小景》、《父归》、《母亲》、《丰收》、《放下你的鞭子》、《秋阳》、《二升米》、《姐姐》、《回春之曲》、《乱钟》、《雪里的王冠》、《小偷》、《三江好》
1933年
《五奎桥》

文学作品

时间名称备注
2007年7月
《像诗一样真实——严恭自传》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年3月
《永远的壮志柔情》
《电影艺术》
2001年7月
《忆洪深老》
《电影艺术》
2000年12月
《祝寿──深情怀夏公》
《电影通讯》
2000年5月
《忆荒煤同志》
《电影艺术》
1994年8月
《应师剧影生涯断忆》
《新文学史料》
1988年3月
《百家寄语 评说〈百家〉——怎样办好〈艺术百家〉笔谈》
《艺术百家》
1980年7月
《要抢在春天里播种——参加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评奖授奖会有感》
《电影通讯》
1980年6月
《和孩子们在一起排戏》
《电影艺术》
1979年11月
《从田汉的诗忆四十年代桂林文化城》
《新文学史料》
1964年3月
《喜剧片〈满意不满意〉导演后记》
《电影艺术》
1938年
《齐心合力打东洋》
文章

获奖记录

荣誉奖项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
1954第2届中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祖国的花朵》获奖
1948第12届葡萄牙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审奖《三毛流浪记》获奖
1948第14届义大利索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三毛流浪记》获奖

人物评价

严恭擅长执导喜剧电影和儿童电影。他的作品有一个鲜明的母题就是“歌颂新中国”,他通过电影表达的爱国情怀是发自内心的。无论是儿童片、爱情片、喜剧片、农村题材、工业题材抑或是纪录片,都可以见到他对美好生活的细腻描绘,对祖国新貌的由衷讚叹。城市建筑的雄姿、烟囱林立的厂区、钢花四溅的车间、高大的机器,还有花团锦簇、小舟蕩漾的园林;街道总是车来车往、风儿肆意吹过沉甸甸的麦浪;无论是居室还是办公场所,房间总是窗明几净的;劳动者总是挥汗如雨,乐于奉献的;还有绽放着笑脸、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所有这些能唤起人们幸福感的影像元素总会精心编排在他的电影中。在中国儿童领域,严恭是个具有开创精神的艺术家,他的理论和方法,在当时是超前的,即使放到21世纪,依然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他精于表演理论,他的电影人物在感情的流露上比较生活化,擅长让演员把人物的心理动作充分而自然地呈现于银幕(《当代电影》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