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流”(noise flow),即传播流是由“信息流”、“影响流”和“噪音流”3部分聚合而成。传播流理论对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除噪音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噪音流
- 外文名:noise flow
来源介绍
来源于“传播流”的研究。所谓”传播流“,指由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传播流”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拉扎斯菲尔德在伊里调查中提出“两级传播"的假说,是传播流的研究的开端。
系统阐述传播流思想的是美国农村社会学家罗杰斯。他在1927-1941年进行的”爱荷华杂交玉米种“研究的结果基础上,总结有关创新扩散的研究,在1962年出版了他的研究报告——《创新扩散》,对两级传播的概念做了重要补充和修正。将传播过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二是作为效果形成和发散过程的“影响流”(influence flow)。前者是一级的,后者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这样,罗杰斯就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传播模式”。
在传播过程模式的研究中,传播学家很早就提出了”噪音“对传播过程各个要素的影响作用。1949年克劳德·香农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首次将噪音的概念引入了传播程式里,揭示了传播过程并非是在封闭环境中进行,信道中的信息是受到噪音干扰后才传输给信宿的。
中国人民大学胡百精教授在罗杰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3F假设”,认为危机传播流是由信息流、影响流、噪音流(noise flow)三部分聚合而成的。而传播流理论对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除噪音流。
危害
以谣言为主要形态的噪音流。近几年,网路谣言兴起,网路传播速度快和範围广的特点,更是使其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