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体徵
1.呕吐的伴随症状 呕吐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感染性疾病;呕吐伴有不洁饮食或同食者集体发病者,应考虑食物或药物中毒;呕吐伴胸痛,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梗死等;呕吐伴有腹痛者,常见于腹腔脏器炎症、梗阻和破裂;腹痛于呕吐后暂时缓解者,提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及胃肠道梗阻性疾病;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者,常见于胆道疾患、泌尿系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呕吐伴头痛,除考虑颅内高压的疾患外,还应考虑偏头痛、鼻炎、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疾病;呕吐伴眩晕,应考虑前庭、迷路疾病,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某些药物(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脑神经损伤。
2.呕吐的方式和特徵 喷射性呕吐多见于颅内炎症、水肿出血、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症粘连等所致颅内压增高,通常不伴有噁心。此外,青光眼和第8对脑神经病变也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不费力,餐后即发生,呕吐物量少,见于精神性呕吐。
应注意呕吐物的量、性状和气味等。呕吐物量大,且含有腐烂食物提示幽门梗阻伴胃潴留、胃轻瘫及小肠上段梗阻等;呕吐物为咖啡样或血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则提示食管性呕吐(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窒、食管癌等)和见于神经性呕吐;含有胆汁者,常见于频繁剧烈呕吐、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或小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及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有时见于妊娠剧吐、晕动症;呕吐物有酸臭味者,或胃内容物有粪臭味提示小肠低位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结肠梗阻而回肓瓣关闭不全或胃结肠瘘等。
3.呕吐和进食的时相关係 进食过程或进食后早期发生呕吐,常见于幽门管溃疡或精神性呕吐;进食后期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轻瘫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十二指肠壅积;晨时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有时亦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和颅内高压症等。
用药治疗
由于引起噁心、呕吐的疾病很多,噁心、呕吐仅是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不应盲目套用作用于呕吐中枢的强镇吐药物,否则会贻误病情。只有在明确了导致呕吐的病因之后,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基础上,才能行必要的对症治疗。
1.胃肠道疾病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至空肠、迴肠、结肠及直肠在内的任何部位的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噁心、呕吐的症状,其中以食管狭窄、食管癌、贲门失弛缓、贲门癌、胃窦部嗜酸性肉芽肿、胃窦部巨大溃疡或癌肿、十二指肠溃疡或郁积症、多种原因导致的小肠与大肠梗阻或急性胃、小肠或大肠的炎症性病变为最常见的病因。因消化道良性或恶性病变造成的狭窄或梗阻所致的呕吐,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只有经扩张、置入支架或手术治疗,解除狭窄或梗阻之后,呕吐症状才会消失。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未进行扩张或手术治疗之前,可选用钙离子通道拮抗药或硝酸甘油餐前半小时口服或餐前15~30min舌下含化治疗,早期可改善呕吐及梗阻症状;或者试用肉毒桿菌毒素行狭窄局部注射治疗。胃肠道急性炎症性病变引起的呕吐,应积极选用抗生素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补充维生素;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噁心与呕吐则可套用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剂;如果呕吐是由胃肠道痉挛所致,则可套用东菪莨硷等抗胆硷能药物。
2.肝脏、胆道及胰腺疾病 是导致噁心、呕吐的常见病因之一。噁心、呕吐可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常与食慾减退、厌油腻食物及上腹部饱胀同时出现,随着护肝治疗及适当的休息之后,噁心与呕吐可逐渐消失。呕吐也是胆道梗阻或绞痛常伴随的症状,只有当胆道梗阻或炎症消除之后,呕吐才会停止;急性胰腺炎时常伴随有噁心与呕吐症状,只有随着採用胃肠减压,减少胰液与胰酶的分泌等措施之后,呕吐才会逐步缓解或终止。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及颅脑外伤等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力增高而导致噁心、呕吐。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套用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细胞水肿的药物治疗,脱水治疗后,不仅可改善呕吐的症状,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保护或恢复脑细胞功能的作用。
4.药物所致的呕吐 多种药物有引起噁心与呕吐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只要立即停止套用引起呕吐的药物,呕吐症状就会减轻直至消失,因此并不需要套用镇吐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对某些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常採取联合化疗或放疗,或对某些恶性肿瘤採用抗癌药物行介入治疗。但无论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之后,均可引起较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最突出的表现是噁心与呕吐。为了预防或减轻此不良反应,常可套用镇吐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昂丹司琼(奥丹西龙)(商品名:枢复宁)、格拉司琼(商品名:康泉)及昂丹司琼等。必须指出,套用这些作用强的镇吐药物之后,也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或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及间隔时间。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呕吐 对此类原因所致的呕吐,心理治疗是关键。首先应消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其次可配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是镇静药与胃肠促动力剂,重者可採用多塞平或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治疗。禁忌套用昂丹司琼(奥丹西龙)等强烈作用的镇吐药。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预防护理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理病因
引起噁心、呕吐的病因很广泛,包括多方面因素,几乎涉及各个系统。
1.感染 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输卵管、盆腔炎等。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
(1)脏器疼痛:胰腺炎、胆石症、肾结石、肠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
(2)胃肠道梗阻:幽门梗阻(溃疡病、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癌、胰腺癌)、肠粘连、肠套叠、绞窄疝、克罗恩病、肠结核、肠道肿瘤、肠蛔虫、肠扭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徵、输出襻综合徵、胃肠动力障碍(糖尿病胃轻瘫、非糖尿病胃轻瘫)、假性肠梗阻(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性肠神经病、肿瘤性肠神经病、澱粉样变等)。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糖尿病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各种内分泌危象、尿毒症等。
4.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供血不足、脑出血、颅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
5.药物等理化因素 麻醉剂、洋地黄类、化疗药物、抗生素、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非甾体抗炎药、茶硷、酒精、放射线等。
6.精神性呕吐 神经性多食、神经性厌食。
7.前庭疾病 晕动症、梅尼埃病、内耳迷路炎。
8.妊娠呕吐 妊娠剧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9.其他 心肺疾患(心肌梗死、肺梗死、高血压、急性肺部感染、肺心病)、泌尿系疾患(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毒症)、周期性呕吐、术后噁心呕吐、青光眼等。
疾病诊断
1.急性感染 急性胃肠炎有许多病因,常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过敏因素和应激因素作用等,其中急性非伤寒性沙门菌感染是呕吐的常见原因,急性胃肠炎所引起的呕吐常伴有发热,头痛,肌痛,腹痛,腹泻等,另外,噁心呕吐也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前驱症状,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流行性呕吐,其主要的临床特徵有:突然出现频繁的噁心呕吐,多见于早晨发生,常伴有头晕,头痛,肌肉酸痛,出汗等,该病恢复较快,通常10天左右呕吐停止,但3周后有可能复发。
2.脏器疼痛所致噁心呕吐 属反射性呕吐,如急性肠梗阻,胆管结石,输尿管结石,肠扭转,卵巢囊肿扭转等,急性内脏炎症(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憩室炎,腹膜炎,重症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常伴有噁心呕吐,患者多有相应的体徵,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变化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有的患者血清澱粉酶升高(胰腺炎)或胆红素升高(胆石症)。
3.机械性梗阻
(1)幽门梗阻:急性幽门管或十二指肠壶腹溃疡可使幽门充血水肿,括约肌痉挛引起幽门梗阻,表现为噁心,呕吐,腹痛,呕吐常于进食后3~4h发生,呕吐后腹痛缓解,经抗溃疡治疗及控制饮食后,噁心,呕吐症状可消失。
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瘢痕引起的幽门梗阻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迟发性呕吐,呕吐物量大,酸臭,可含隔夜食物,上腹部可见扩张的胃型和蠕动波并可闻及振水声。
胃窦幽门区晚期肿瘤也可引起幽门梗阻,表现为噁心呕吐,食欲不振,贫血,消瘦,乏力,上腹疼痛等。
(2)十二指肠压迫或狭窄:引起十二指肠狭窄的病变有十二指肠癌,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引起腔外压迫的疾病有胰头,胰体癌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徵,这类呕吐的特点是餐后迟发性呕吐,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有时伴有上腹部痉挛性疼痛,呕吐物中常含胆汁,呕吐后腹部症状迅速缓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徵多发生于近期消瘦,卧床,脊柱前凸患者,前倾位或胸膝位时呕吐可消失,胃肠造影示十二指肠水平部中线右侧呈垂直性锐性截断,胃及近端十二指肠扩张,患者有时需作松解或短路手术。
(3)肠梗阻:肠腔的肿瘤,结核及克罗恩病等,或肠外粘连压迫均可引起肠道排空障碍,导致肠梗阻,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噁心呕吐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呕吐反覆发作较剧烈,早期呕吐为食物,胃液或胆汁,之后呕吐物呈棕色或浅绿色,晚期呈粪质样,带恶臭味,呕吐后腹痛常无明显减轻,检查可见肠型,压痛明显,可扪及包块,肠鸣音亢进,结合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4.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 许多内分泌疾病可出现噁心呕吐,如胃轻瘫,结缔组织病性甲亢危象,甲低危象,垂体肾上肾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噁心呕吐可是少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早期的主要症状,低钠血症可以反射性的引起噁心呕吐,另外,噁心呕吐常出现于尿毒症的早期,伴有食慾减退,呃逆,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徵及辅助检查,可明确噁心呕吐的病因。
5.药物性呕吐 药物是引起噁心,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一方面可通过刺激CTZ受体(如多巴胺受体),由此产生冲动并传导至呕吐中枢,引起噁心呕吐,如化疗药物,麻醉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另一方面可刺激胃肠道,使胃肠道神经兴奋,并发出冲动传入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中枢兴奋,出现噁心呕吐,如部分化疗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及某些抗生素等。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颈椎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均可引起噁心,呕吐。
(1)脑血管病:常见疾病有偏头痛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可能与5-羟色胺,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运动障碍有关,常见的诱因有情绪激动,失眠,饮酒及过量吸菸等,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单侧头痛,呕吐常呈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头痛可减轻,还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视觉改变及嗜睡等症状,套用麦角衍生物製剂可迅速缓解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可出现噁心呕吐,且有眩晕,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头痛,意识障碍等表现。
(2)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破裂或阻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急性脑炎,脑膜炎)和颅内肿瘤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呕吐,其特点为呕吐前常无噁心或轻微噁心,呕吐呈喷射状与饮食无关,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常伴有剧烈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呕吐后头痛减轻不明显;脑血管意外常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颅内感染者除头痛,呕吐外,还伴有畏寒,发热,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肿瘤的呕吐常在头痛剧烈时发生,呕吐后头痛可暂时减轻,常伴有不同程度脑神经损害的症状。
7.妊娠呕吐 噁心呕吐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50%~90%的妊娠妇女有噁心,25%~55%的孕妇出现呕吐,噁心呕吐常发生于妊娠的早期,于妊娠15周后消失,呕吐多见于早晨空腹时,常因睡眠紊乱,疲劳,情绪激动等情况而诱发,孕妇若为第一次怀孕,更易出现妊娠呕吐,妊娠呕吐一般不引起水电解质平衡或营养障碍,也不危及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约3.5%妊娠妇女妊娠剧吐可引起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酮症酸中毒,妊娠剧吐较易发生于多胎妊娠,葡萄胎及年轻而精神状态欠稳定的妇女,关于妊娠呕吐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因素和精神因素有关。
8.精神性呕吐 精神性呕吐常见于年轻女性,有较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包括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多食,呕吐发作和精神紧张,忧虑或精神受刺激密切相关,呕吐常发生于进食开始或进食结束时,无噁心,呕吐不费力,呕吐物不多,常为食物或黏液,吐毕又可进食,患者可自我控制或诱发呕吐,除了神经性厌食者因惧怕或拒绝进食可有极度消瘦和营养不良,闭经外,许多神经性呕吐患者食慾及营养状态基本正常,有时患者甚至多食导致营养过剩。
9.内耳前庭疾病 内耳前庭疾病所致噁心呕吐的特点是呕吐突然发作,较剧烈,有时呈喷射状,多伴眩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常见疾病有晕动症,迷路炎和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等。
(1)晕动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噁心呕吐等,噁心常较明显,呕吐常于头晕后发生,多呈喷射状,并伴上腹部不适,出冷汗,面色苍白,流涎等,晕动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刺激内耳前庭部,反射性引起呕吐中枢兴奋所致。
(2)迷路炎:是急慢性中耳炎的常见併发症,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噁心呕吐外,还伴有发作性眩晕,眼球震颤等。
(3)梅尼埃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伴噁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等,呕吐常于眩晕后发生,可呈喷射状,伴噁心,呕吐后眩晕无明显减轻。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与炎症、内分泌代谢及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等有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可作B超、胃镜、ERCP、超声内镜、CT、磁共振等特殊检查。
併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预后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发病机制
噁心是人体一种精神活动,多种因素可引起噁心,如内脏器官疼痛、颅内高压、迷路刺激、某些精神因素等。噁心发生时胃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缓,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紧张性增加,出现逆蠕动,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噁心常是呕吐的前奏。
呕吐是一种複杂的病理生理反射过程。反射通路包括:
1.信息传入 由自主神经传导(其中迷走神经纤维较交感神经纤维起的作用大)。
2.呕吐反射中枢 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两个区域与呕吐反射密切相关。一是延髓呕吐中枢,另一是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hemical trigger zone,CTZ)。
3.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体神经和脑神经。
通常把内脏神经末梢传来的冲动引起的呕吐称为反射性呕吐,把CTZ受刺激后引起的呕吐称为中枢性呕吐。延髓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背外侧,迷走神经核附近,主要接受来自消化道和内脏神经、大脑皮质、前庭器官、视神经、痛觉感受器和CTZ的传入冲动。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位于第4脑室底部的后极区,为双侧性区域,有密集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受体在CTZ对呕吐介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套用阿朴吗啡、左旋多巴、溴隐停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可引起呕吐,而其拮抗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吗丁林等药物有止呕作用。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物质和r-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也可能参与呕吐反射过程。CTZ主要接受来自血液循环中的化学、药物等方面的呕吐刺激信号,并发出引起呕吐反应的神经冲动。但CTZ本身不能直接引起呕吐,必须在延髓呕吐中枢完整及其介导下才能引起呕吐,但两者的关係尚不明了。CTZ位于血-脑脊液屏障之外,许多药物或代谢紊乱均可作用于CTZ。某些药物如麻醉剂、化学药物、麦角衍生物类药物、吐根糖浆等及体内某些多肽物质如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P物质、血管紧张素、胃泌素、加压素、血管肠肽等均可作用于CTZ引起噁心呕吐。此外,某些疾病如尿毒症、低氧血症、酮症酸中毒、放射病、晕动症等引起的噁心呕吐也与CTZ有关。
传出神经将呕吐信号传至各效应器官,引起噁心呕吐过程,呕吐开始时,幽门关闭,胃内容物不能排到十二指肠。同时,贲门口鬆弛,贲门部上升,腹肌、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胃内压及腹内压增高,下食管括约肌鬆弛,导致胃内容物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