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是200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定华。
基本介绍
- 书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
- 作者:朱定华
- ISBN:9787810820943
- 页数:186
- 定价:18.00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11-1
- 装帧:平装(无盘)
- 开本:16开
基本信息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1月1日)
- 平装:186页
- 语种:简体中文
- 开本:16
- ISBN:781082094X, 9787810820943
- 条形码:9787810820943
- 商品尺寸:25.6 x 18 x 1.4 cm
- 商品重量:322 g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以武汉市恆科自控工程有限公司製造的“超想3000仿真器”和“单片机原理与套用综合实验平台”为对象,系统地介绍了MCS-51单片机的软体和硬体的21个实验,以及MCS-51单片机的开发和套用技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採用彙编语言和C语言对照的编程方法,书中的所有程式都给出彙编程式和C51程式。通过《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的学习,可以掌握这两种语言的编程。
作品目录
实验1 拆字程式
1.1 实验内容一
1.1.1 利用交换指令编写程式
1.1.2 利用逻辑指令编写程式
1.1.3 利用除法指令编写程式
1.1.4 利用C51编写的程式
1.2 实验内容二
实验2 子程式
2.1 8279初始化及熄灭符序号送显存子程式
2.2 显示存储器循环移动5个单元子程式
2.3 内部RAM3AH~3FH(显示存储器)6单元拼合为3单元子程式
2.4 内部RAM3单元拆送内部RAM6单元子程式
2.5 将5位十进制数(<65536)转换成二进制数子程式
2.6 将2位元组二进制数转换成3位元组压缩BCD数(5位十进制数)子程式
2.7 键盘输入子程式
2.8 将显存(3AH~3FH)数据写入8279显示RAM子程式
实验3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实验4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实验5 P1口实验
5.1 P1口简介
5.2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5.3 实验内容
5.3.1 实验内容一
5.3.2 实验内容二
5.3.3 实验内容三
实验6 系统外部扩展解码实验
6.1 解码器和模拟转换开关简介
6.1.1 3-8解码器——74LSl38
6.1.2 双向模拟转换开关——C134066
6.2 实验平台中的外部扩展解码电路
6.3 实验内容
6.3.1解码法
6.3.2线选法
实验7 8 D触发器74LS8377实验
7.1 8D触发器74LS377介绍
7.2 74LS377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7.3 实验连线
7.4 实验内容
7.4.1 实验内容一
7.4.2 实验内容二
实验8 外部中断和定时器实验
8.1 MCS-51的中断系统介绍
8.1.1 中断源
8.1.2 中断控制
8.2 定时器介绍
8.3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8.4 实验内容
8.4.1 实验内容一
8.4.2 实验内容二
实验9 8279实验
9.1 键盘/显示控制器8279介绍
9.1.1 8279的组成与接口信号
9.1.2 8279的操作命令
9.2 8 279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9.3 实验内容
9.3.1 该实验用到的其他电路
9.3.2 实验连线
9.3.3 实验程式
实验10 8255实验
10.1 8255介绍
10.1.1 8255在
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10.1.2 方式选择控制字
10.1.3 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
10.2 方式0实验
10.2.1 实验内容
10.2.2 该实验用到的其他电路
10.2.3 实验连线
10.2.4 实验程式
10.3 键盘和七段显示器实验
10.3.1 实验内容
10.3.2 该实验用到的其他电路
10.3.3 实验连线
10.3.4 实验程式
10.4 方式1实验
10.4.1 实验内容
10.4.2 该实验用到的其他电路
10.4.3 实验连线
10.4.4 实验程式
实验11 串口饼口转换实验
11.1 串列口工作方式0和74LSl64简介
11.1.1 MCS-51单片机串列口工作方式0简介
11.1.2 串人并出8位移位暂存器——74LSl64
11.2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11.3 实验内容
实验12 AD转换实验
12.1 ADC0809介绍
12.1.1 ADC0809的引线信号意义
12.1.2 ADC0809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12.2 实验连线
12.3 实验内容
实验13 DA转换实验
13.1 DAC0832介绍
13.1.1 输入偷出信号
13.1.2 控制信号
13.2 DAC0832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13.3 实验连线
13.4 实验内容
13.4.1 方波
13.4.2 锯齿波
13.4.3 三角波
13.4.4 正弦波
实验14 电子钟实验
实验15 直流电机和电机转速测量实验
15.1 直流电机
15.2 电机转速的测量
15.3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15.4 实验连线
15.5 实验内容
15.5.1设计思路
15.5.2设计程式
实验16 PWM实验
16.1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16.2 实验连线
16.3 实验程式
实验17 步进电机实验
17.1 步进电机简介
17.2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17.2.1 实验平台上的四相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17.2.2 使用的实验平台中的其他电路
17.3 实验内容
17.3.1 实验连线
17.3.2 实验程式
实验18 温度测量实验
18.1 温度测量原理
18.2 热敏电阻及信号放大电路
18.3 使用的实验平台上的其他电路
18.4 实验连线
18.5 实验程式
实验19 压力测量实验
19.1 压力测量原理
19.2 测量电桥及信号放大电路
19.3 使用的实验平台上的其他电路
19.4 实验连线
19.5 实验程式
实验20 点阵式液晶显示实验
20.1 液晶显示器介绍
20.1.1 液晶点阵
20.1.2 点阵字型库
20.1.3 接口信号
20.1.4 命令字简介
20.2 液晶显示器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20.3 实验连线
20.4 实验内容
实验21 串列通信实验
21.1 串列数据传送
21.2 MCS-51的串列口
21.2.1 串列口控制暂存器SCON
21.2.2 电源控制暂存器PCON
21.3 80x86微型计算机串列口的串列通信信号
21.4 电平转换电路-RS-232收发器
21.5 实验内容
21.5.1 两台MCS-51单片机间的通信
21.5.2 MCS-5l单片机与80x86微型计算机的通信
附录A 超想3000仿真器使用说明
A.1 超想仿真器的连线和仿真软体的安装
A.1.1 超想仿真器的连线
A.1.2 仿真软体的安装
A.1.3 Super Image-3000 Win98的启动
A.1.4 仿真器连线的实际串口的设定
A.1.5 仿真模式的选择
A.2 Super Image-3000 Win 98简介
A.2.1 选单栏和工具列中的常用命令
A.2.2 Super Image-3000 Win 98工作区
A.2.3 快捷选单命令
A.3 常用视窗及其主要操作
A.3.1 源档案编辑视窗
A.3.2 调试视窗
A.3.3 存储器视窗
A.3.4 暂存器视窗
A.3.5 变数视窗
附录B MCS-51单片机C语言程式设计
B.1 C5l的程式结构
B.2 变数
B.2.1 常量和变数
B.2.2 数组变数
B.2.3 指针变数
B.3 C51的运算符
B.3.1 赋值运算符
B.3.2 最基本的算术运算符
B.3.3 关係运算符
B.3.4 逻辑运算符
B.3.5 位操作运算符
B.3.6 逻辑移位运算符
B.3.7 自增/减运算符
B.3.8 複合赋值运算符
B.3.9 取地址运算符
B.3.10 间址运算符
B.4 C51对存储器和特殊功能暂存器的访问
B.4.1 C51对特殊功能暂存器及其可定址位的访问
B.4.2 对存储器和外部扩展I/O的绝对地址访问
B.5 函式
B.5.1 函式的分类
B.5.2 函式的定义
B.5.3 函式的调用
B.5.4 中断函式
B.6 C51的程式控制语句
B.6.1 if语句
B.6.2 while语句
B.6.3 do{语句;}while(表达式)
B.6.4 for语句
附录C VisualC++使用简介
C.1 建立工程档案
C.2 添加编辑框
C.3 利用Class Wizard为传送/接收编辑框映射int型(整型)变数
C.4 添加嵌套彙编传送函式
C.5 添加嵌套彙编接收函式
C.6 为“传送”按钮添加函式
C.7 添加全局变数
C.8 为“传送”按钮添加函式
C.9 编译连结使用
附录D MCS 51指令表
1.1 实验内容一
1.1.1 利用交换指令编写程式
1.1.2 利用逻辑指令编写程式
1.1.3 利用除法指令编写程式
1.1.4 利用C51编写的程式
1.2 实验内容二
实验2 子程式
2.1 8279初始化及熄灭符序号送显存子程式
2.2 显示存储器循环移动5个单元子程式
2.3 内部RAM3AH~3FH(显示存储器)6单元拼合为3单元子程式
2.4 内部RAM3单元拆送内部RAM6单元子程式
2.5 将5位十进制数(<65536)转换成二进制数子程式
2.6 将2位元组二进制数转换成3位元组压缩BCD数(5位十进制数)子程式
2.7 键盘输入子程式
2.8 将显存(3AH~3FH)数据写入8279显示RAM子程式
实验3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实验4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实验5 P1口实验
5.1 P1口简介
5.2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5.3 实验内容
5.3.1 实验内容一
5.3.2 实验内容二
5.3.3 实验内容三
实验6 系统外部扩展解码实验
6.1 解码器和模拟转换开关简介
6.1.1 3-8解码器——74LSl38
6.1.2 双向模拟转换开关——C134066
6.2 实验平台中的外部扩展解码电路
6.3 实验内容
6.3.1解码法
6.3.2线选法
实验7 8 D触发器74LS8377实验
7.1 8D触发器74LS377介绍
7.2 74LS377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7.3 实验连线
7.4 实验内容
7.4.1 实验内容一
7.4.2 实验内容二
实验8 外部中断和定时器实验
8.1 MCS-51的中断系统介绍
8.1.1 中断源
8.1.2 中断控制
8.2 定时器介绍
8.3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8.4 实验内容
8.4.1 实验内容一
8.4.2 实验内容二
实验9 8279实验
9.1 键盘/显示控制器8279介绍
9.1.1 8279的组成与接口信号
9.1.2 8279的操作命令
9.2 8 279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9.3 实验内容
9.3.1 该实验用到的其他电路
9.3.2 实验连线
9.3.3 实验程式
实验10 8255实验
10.1 8255介绍
10.1.1 8255在
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10.1.2 方式选择控制字
10.1.3 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
10.2 方式0实验
10.2.1 实验内容
10.2.2 该实验用到的其他电路
10.2.3 实验连线
10.2.4 实验程式
10.3 键盘和七段显示器实验
10.3.1 实验内容
10.3.2 该实验用到的其他电路
10.3.3 实验连线
10.3.4 实验程式
10.4 方式1实验
10.4.1 实验内容
10.4.2 该实验用到的其他电路
10.4.3 实验连线
10.4.4 实验程式
实验11 串口饼口转换实验
11.1 串列口工作方式0和74LSl64简介
11.1.1 MCS-51单片机串列口工作方式0简介
11.1.2 串人并出8位移位暂存器——74LSl64
11.2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11.3 实验内容
实验12 AD转换实验
12.1 ADC0809介绍
12.1.1 ADC0809的引线信号意义
12.1.2 ADC0809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12.2 实验连线
12.3 实验内容
实验13 DA转换实验
13.1 DAC0832介绍
13.1.1 输入偷出信号
13.1.2 控制信号
13.2 DAC0832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13.3 实验连线
13.4 实验内容
13.4.1 方波
13.4.2 锯齿波
13.4.3 三角波
13.4.4 正弦波
实验14 电子钟实验
实验15 直流电机和电机转速测量实验
15.1 直流电机
15.2 电机转速的测量
15.3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15.4 实验连线
15.5 实验内容
15.5.1设计思路
15.5.2设计程式
实验16 PWM实验
16.1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16.2 实验连线
16.3 实验程式
实验17 步进电机实验
17.1 步进电机简介
17.2 使用的实验平台电路
17.2.1 实验平台上的四相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17.2.2 使用的实验平台中的其他电路
17.3 实验内容
17.3.1 实验连线
17.3.2 实验程式
实验18 温度测量实验
18.1 温度测量原理
18.2 热敏电阻及信号放大电路
18.3 使用的实验平台上的其他电路
18.4 实验连线
18.5 实验程式
实验19 压力测量实验
19.1 压力测量原理
19.2 测量电桥及信号放大电路
19.3 使用的实验平台上的其他电路
19.4 实验连线
19.5 实验程式
实验20 点阵式液晶显示实验
20.1 液晶显示器介绍
20.1.1 液晶点阵
20.1.2 点阵字型库
20.1.3 接口信号
20.1.4 命令字简介
20.2 液晶显示器在实验平台中的电路
20.3 实验连线
20.4 实验内容
实验21 串列通信实验
21.1 串列数据传送
21.2 MCS-51的串列口
21.2.1 串列口控制暂存器SCON
21.2.2 电源控制暂存器PCON
21.3 80x86微型计算机串列口的串列通信信号
21.4 电平转换电路-RS-232收发器
21.5 实验内容
21.5.1 两台MCS-51单片机间的通信
21.5.2 MCS-5l单片机与80x86微型计算机的通信
附录A 超想3000仿真器使用说明
A.1 超想仿真器的连线和仿真软体的安装
A.1.1 超想仿真器的连线
A.1.2 仿真软体的安装
A.1.3 Super Image-3000 Win98的启动
A.1.4 仿真器连线的实际串口的设定
A.1.5 仿真模式的选择
A.2 Super Image-3000 Win 98简介
A.2.1 选单栏和工具列中的常用命令
A.2.2 Super Image-3000 Win 98工作区
A.2.3 快捷选单命令
A.3 常用视窗及其主要操作
A.3.1 源档案编辑视窗
A.3.2 调试视窗
A.3.3 存储器视窗
A.3.4 暂存器视窗
A.3.5 变数视窗
附录B MCS-51单片机C语言程式设计
B.1 C5l的程式结构
B.2 变数
B.2.1 常量和变数
B.2.2 数组变数
B.2.3 指针变数
B.3 C51的运算符
B.3.1 赋值运算符
B.3.2 最基本的算术运算符
B.3.3 关係运算符
B.3.4 逻辑运算符
B.3.5 位操作运算符
B.3.6 逻辑移位运算符
B.3.7 自增/减运算符
B.3.8 複合赋值运算符
B.3.9 取地址运算符
B.3.10 间址运算符
B.4 C51对存储器和特殊功能暂存器的访问
B.4.1 C51对特殊功能暂存器及其可定址位的访问
B.4.2 对存储器和外部扩展I/O的绝对地址访问
B.5 函式
B.5.1 函式的分类
B.5.2 函式的定义
B.5.3 函式的调用
B.5.4 中断函式
B.6 C51的程式控制语句
B.6.1 if语句
B.6.2 while语句
B.6.3 do{语句;}while(表达式)
B.6.4 for语句
附录C VisualC++使用简介
C.1 建立工程档案
C.2 添加编辑框
C.3 利用Class Wizard为传送/接收编辑框映射int型(整型)变数
C.4 添加嵌套彙编传送函式
C.5 添加嵌套彙编接收函式
C.6 为“传送”按钮添加函式
C.7 添加全局变数
C.8 为“传送”按钮添加函式
C.9 编译连结使用
附录D MCS 51指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