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单枞茶的起源

2017-07-03 18:17:51 百科
单枞茶的起源

单枞茶的起源

单丛茶是介于全发酵的红茶与不发酵的绿茶之间的半发酵乌龙茶,它体现了乌龙茶製作过程最精细的制茶工艺。单丛茶成品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厚滋味,是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于一体的浓香型茶叶。由于独特的製作工艺,形成了它特殊的品质----条索紧结,呈乌褐色或灰黄褐色,油润,具有自然的花香、山韵蜜味;汤色橙黄(初制茶)或金黄(精製茶),透彻明亮;滋味醇爽、持久、回甘力强;极耐泡等特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保密
  • 外文名:baomi

形态特徵

凤凰水仙——凤凰单枞
又名广东水仙、潮安水仙,别名大乌叶、大白叶。有性繁殖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
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古称“鹪嘴茶”,又名待诏茶,后称为凤凰水仙茶。1984年 11月农业部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在福建省厦门召开茶树品种审定会议,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在全国第一批审定通过的30个茶树良种中,凤凰水仙列为华茶17号,1985年3 月由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给合格证书(审定编号GS13017—1985)。主要分布于广东丰顺、饶平、蕉岭、平远等地。解放后,在广东省大规模推广,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亦有少量引种。
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树高达3米以上,树幅2米左右,分枝较稀,大部分植株分枝离地面约20—40厘米,主干粗明,皮光滑,色多灰白,枝条粗状直生性强,节间长0.8—5厘米。叶片呈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片长9.0—13.6厘米,叶宽 4.0—5.1厘米,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尖渐尖或急尖,叶面平展或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片较厚脆,叶身内折,叶脉9—12对,叶缘平或微波,叶齿疏浅,20—42对,平均34对。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旬,清明前后开採,育芽力较强,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少,发芽密度中等,一芽三叶长6.4— 9.9厘米,长者达14厘米,百芽重平均86.2克。
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径3.8X3.3厘米,萼5—7片;花丝152—223枚,平均197枚,外轮长1.2厘米,花粉鲜黄;花柱高1.3厘米,柱头3分叉,多偏曲,分叉长0.5厘米,雌蕊高于雄蕊0.1—0.3厘米,子房光滑,结实率较高,抗逆性尚强,适应性较广。

分类

自然花香
1、黄栀香型
(1)、宋种1号
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是从乌崬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位于海拔约1150米的乌崬山的李仔坪村顶厝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之间,据说是南宋末年由村民李氏几经选育繁殖后传至今天,树龄达600多年。是当今凤凰名茶中最古老的一株名枞,因种奇、香异、树老而着名,曾用过“团树叶”“大叶香”“岩上珍”“东方红”等名,于1980年正式命名“宋种单枞”。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5.8米,树幅6.5X6.8米,主干明显,主干圆径为 1.65米,离地面60厘米处有三大分枝,圆径分别为0.65米、0.94米和0.75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9厘米,叶宽 4.3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稍下垂,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身内折,主脉明显,侧脉平均10对,叶缘微波,叶齿细、浅、钝,共 33对。由于茶树苍老,育芽能力一般,每年只採摘一轮春茶。其后代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开採期在穀雨前几天。发芽密度中等,芽梢较短,新梢平均长2.5厘米,着叶2—3片,节间长0.8厘米,嫩梢黄绿色,无茸毛。生殖生长因树老衰弱,近几年无花也无果,抗寒抗旱力较强,适应性较好。
单株产量高。1958年前,春茶株产8斤左右。1959年对该树进行三改(改土、改园、改树),即刮除树身寄生苔藓地衣,剪除枯枝,搬开树边岩石,垒石砌坎,扩大园基,客土二尺余厚,使茶树日趋茂盛、高大。1963年更为旺盛,採制春茶 17.8斤,为历史最高纪录。以后株产逐年下降,可悲的是1987年该树遭到一个精神病人的砍伐,产量更为低落。后经管理户文氏採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逐渐恢复生机。
成茶条索挺直肥大,色泽黄褐呈鳝鱼皮,油润有光,汤色金黄,香气浓郁,天然花香,味道甘醇。老丛韵味独特,回甘力强,耐沖耐泡,是着名的单枞之一。
(2)宋种2号
又名大枞茶。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
据说是乌崬山中心村老宋种单枞茶(1928年枯死)传下来的实生后代,树龄约定320年,是大庵村四大名单枞茶树之一。生长在海拔950米的凤西大庵村村后的茶园里。老枞已经有较大批量扦插和嫁接繁殖,形成大庵宋种2号无性繁殖系后代。
植株高大,树高5米,树幅5.6×6.05米,树姿开张,乾周1.82米,主干因客土不明显,接近地面有六大分枝,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7.8厘米,叶宽3.7厘米,叶尖圆尖或钝尖,叶面平滑,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身平展或微卷,叶缘微波状,叶脉10对,有 24对细、浅、钝叶齿。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在清明前10天左右,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后几天,发芽密度较密,芽头壮,芽色浅绿,有少量茸毛。新梢长12 厘米,着叶3—4片,节间长3厘米。新梢每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中旬,花冠直径3.2×3.8厘米,花丝120 —160枚,柱头3分叉,多偏曲,子房光滑,果实多为2籽。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
成茶条索紧结细直,色黑褐油润,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老枞山韵味浓且持久,回甘力强,耐泡。品质特优,是着名的单枞茶树之一。
(3)老仙翁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
系从乌崬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树龄老,成茶香气高,滋昧好,可与八仙单枞茶媲美而命名为老仙翁。生长在海拔高度1100米的乌崬山,树龄达400多年。老枞已经有小量扦插或嫁接繁殖,形成老仙翁无性繁殖系后代。其后代在乌崬高山地带栽培较多。
植株较高大,树高2.72 米,树幅3.10×3.45米,树姿开张,主干圆径1.04米。分枝密,最低分枝离地2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长8.5厘米,叶宽3.4厘米,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身稍内折,叶肉厚,叶质硬脆,叶缘波状,叶脉10对,叶齿较疏,齿形细、浅、利,平均24对。育芽能力中等,其后代育芽能力较强。春芽萌发期于4月初,春茶开採期在5月初。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芽色浅绿,无茸毛。新梢较短小,梢长4厘米,着叶3—4片,节间长0.7厘米。新梢每年生长3轮次。由于树龄老,生殖生长减弱,1996年春茶採制2斤,1997年春茶 1.5斤。成茶条索紧直纤细,色乌褐油润,香气清高,汤色金黄,滋味醇厚爽口,老枞特韵持久,耐泡。
(4)大白叶1号
有性繁殖植株。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系从乌崬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海拔约1150米的乌崬李仔坪村下厝厝后的茶輋上。据说已有400多年的树龄。老枞已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大白叶1号无性繁殖系后代。其后代主要分布于凤凰高山地带。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冠宛如一把伞。树高4.8米,树幅4.2×6.8米,主干圆径100厘米,离地30厘米处有三大分枝,分枝后5厘米处茎围分别为0.88米、0.6米和0.54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稍上斜着生,成叶长椭圆形,长10.6厘米,宽3.6厘米,叶面平滑,叶色绿,富光泽,先端圆尖,叶身微内折,叶质肥厚,叶缘微波状,有细、浅、钝叶齿29对,主脉明显,侧脉分明,有9对。育芽能力较强,发芽密,芽色绿,无茸毛。春芽梢长13 厘米,着叶5—6片,节间长2.8厘米,通常春分前萌芽,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3天左右。年採摘2轮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径3.6× 3.8厘米,萼5片,瓣6—7片,花丝乳白色,140枚左右,花粉鲜黄,柱头3分叉,子房光滑,结实率较低,抗逆性尚强,适应性较广。
单株产量高。1990年春茶产量14.8斤。1991年4月11日採制春茶15斤。1995年4月20日採制春茶13.5斤。1996年4月22日採制春茶10.5斤。1997年4月15日採制春茶10斤。
成茶条索紧直,淡青褐色较油润,汤色黄绿,滋味甘醇,老枞茶山韵味重,香气清高,耐泡。
(5)木仔(番石榴)叶1号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因叶形似果树木仔(番石榴)之叶而得名。调查树是其有性繁殖个体,经多年培育形成的老枞,生长在海拔约450米的凤光崎輋村西南,地名叫大石 的山腰茶园里,树龄近100年。1990年以后,在当地用无性繁殖法推广数千株,形成该株的无性繁殖系后代。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树高3.2米,树幅2.8×3.2米,主干圆径40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离地18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0厘米,叶宽4.2厘米,叶形椭圆,叶尖钝尖,叶面隆起,叶色绿,叶身平展,叶质中等,叶缘微波状,叶脉8对,叶齿疏浅,齿数31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后10天左右。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幼嫩芽梢绿色,无茸毛。新梢长8厘米,着生2—4片叶,节间长1.8厘米。新梢每年生长3轮次。
单株产量较高,1996年春茶采3.7斤。同年8月锯短后嫁接上其他名优品种。
(6)海底捞针
又名水路种。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原有母树系从乌崬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该茶品质优异,在泡乌龙茶时,只要加入少许的该种茶叶,即能显现其特殊的香和味,因茶叶投叶量比例悬殊,故喻为海底捞针。又因茶树生长在水利坑沟的旁边,而得名“水路”。母树最高年株产春茶12斤多。该茶曾于汕头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庆典期间,被来汕头的中央众首长饮后大加称讚,是名单枞茶之一。该母树于1996年死亡,但死前已经有一定数量扦插繁殖,形成该老枞无性繁殖系后代,当地茶农将其扦插苗称为“海底捞针”或“水路种”。
调查树生长在海拔800多米的凤西深垭村西南山腰(地名叫垸仔)的茶园里。是村民林克惠于1993年取水路种的茶穗,嫁接到凤凰水仙品种的茶树砧木上,系通过嫁接换种形成的新植株。
树高1.35米,主干圆径28厘米,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树姿直立,树幅1×0.95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2厘米,叶宽 5.2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硬度中等,叶缘波状,叶脉9对,叶齿深锐,齿数30对。春芽在春分前萌发,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后6—7天,发芽密,芽叶肥壮,嫩芽绿色,无茸毛,新梢长11厘米,着生叶数4-6片。节间长2.5厘米。因嫁接时间短,营养生长旺盛,地上部枝粗叶大,近几年尚无花果。
单株年採摘3轮次,年株产1.8斤。
成茶条索硕大、壮直,灰褐色,香气清高细锐,汤色橙黄,滋味独特。
(7)棕蓑挟
又名通天香、黄栀香、一代天骄、主席茶。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单株母树系从乌崬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是凤凰山名单枞茶树之一。传说100多年前,有一天,乌崬中心 村三姑娘採摘春茶时,期间骤降大雨,她使用棕蓑包挟茶筐,保护茶叶,回家后精工製作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单枞茶,博得人们的称讚,故将该茶取名“棕蓑挟”。1955年春,乌崬山楚地厝村村民文永权(书名文永集),精工採制后,特拣选2市斤,送给毛主席。不久,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寄来的信,信的全文:“文永集同志,你送给毛主席自製的‘单枞名茶’两斤已由中国茶叶公司广东省公司转来了,谢谢你的盛意。因中央已有不收受民众礼物的规定,故希望以后不要再送礼了。此覆,并致敬礼。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故此,茶农们又把通天香称为主席茶、文革期间称为一代天骄。原母树于1964年衰老死亡,但老枞死亡前已经有少量压条和扦插繁殖,形成棕蓑挟老枞无性繁殖系后代,主要分布在乌崬高山茶区。其中第二代茶树有一株树龄100多年。80年代春茶採制 2.5斤左右。现调查的茶树系其后代之一,生长在乌崬下寮村村后山腰的茶园里,海拔1100米处,树龄约50年。
植株高2.7米,树姿直立,树幅 1.73×2.7米,主干圆径53厘米,分枝疏,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叶片上斜着生。叶长7.5厘米,叶宽3.8厘米,叶形卵圆,叶尖圆尖,叶面微隆,叶色黄绿,有光泽,叶身内折,叶质硬度中等,叶缘微波状,叶主脉明显,侧脉8对,有33对细、浅、利的叶齿,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穀雨前是採摘期,育芽能力较弱,发芽较疏,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长3厘米,着生叶数3片,节间长1厘米。新梢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旬,该树只开花不结实。1996年无花也无果。
成茶条索紧直,鳝鱼色油润,韵味独特,黄栀香气高锐,持久,汤色金黄,滋味鲜爽,回甘力强,耐泡。
2、姜花香型
(1)姜母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系从凤凰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成茶具有轻微的生姜味道并带有姜花的香气而得名。生长在海拔约1000米的凤北官头輋村东北地名叫墩仔的小山头上,树龄约100年。
植株高3.9米,树幅2.9×3.6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77厘米,主干离地8厘米处分生4条骨干枝,分枝密度大,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 11厘米,宽4厘米,叶尖渐尖,叶形长椭圆形,叶面微隆,叶色青绿,叶身平展,叶质硬脆,叶缘波状,叶齿28对,齿状粗、深、利,叶脉10对。春芽在春分前萌发,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后7—8天。发芽密度中等,较整齐,芽叶生育能力较强,幼嫩芽梢浅绿色,无茸毛。新梢长8.5厘米,着生叶数3片,节间长2.5 厘米。新梢每年生长2轮次,10月起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下旬,花冠直径3.1×3.5厘米,花丝136枚,花量多,但结实率较低。
单株产量较高。全年株产茶叶3.5斤左右。1996年春茶採制3斤。
成茶条索紧结壮直,色泽乌褐油润,自然姜花香气尚清高,滋味甘醇爽口微甜,山韵味较明显,汤色橙黄清澈,耐沖泡。
(2)姜花香
又名姜母香、通天香。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种系从乌崬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因其茶叶有突出的姜母花香味,沖泡时,香气沖天,满屋皆香而喻为通天香。相传母树植于明代,距今有400多年历史。
植株较高大,树姿较开张,树高3.86米,树幅4.26×3.76米,主干圆径1.1米,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9.6厘米,宽 3.7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或钝尖,叶面微隆,叶色绿,有光泽,叶身平展,叶质硬度中等,叶缘波状,叶齿疏浅,齿数28对,叶脉6对。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后,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后。发芽密度较大,发芽较整齐,育芽能力中等,芽色浅绿,无茸毛。春梢肥壮,持嫩性较强,春梢长11厘米,着生叶数3—4 片,节间长2.4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国庆节以后为新梢休止期。盛花11月15日—30日,花冠直径3×3.6厘米,花丝140—156 枚,花量少,结实率低,朔果大部分内含2粒茶籽。
成茶条索紧直,较纤细,浅黄褐色油润,汤色金黄明亮,姜花香气清高持久,味道鲜爽,滋味浓醇爽口,韵味独特,耐沖泡。是凤凰山名单枞茶树之一,多次评为广东省名茶。
3、茉莉香型
(1)茉莉香1号
无性繁殖系。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因成茶沖泡时,溢出自然的茉莉花香味而得名。调查树是原有单株母树的无性繁殖个体,经多年培育形成的老枞。生长在海拨810米的凤凰山,树龄约150年。现老枞已经有小批量扦插繁殖,形成茉莉香1号无性繁殖系,其后代主要分布在字矛村庵角。
植株高3.4米,树幅3.2×2.5米,树姿半开张,从地面处分生8条骨干枝,分枝密度较疏,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厘米,宽4.6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绿,叶身稍内折,叶质肥厚,叶缘微波状,叶齿细、浅、利,齿数37对,叶脉10对。春梢萌芽期在春分后,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季节。发芽密度偏疏,芽色绿,有茸毛,发芽较整齐,新梢长4.8厘米,着生叶片3—4片,节间长1.2厘米。生年新梢生长3轮次。盛花期11月下旬,花量少,结实率低。
单株产量较高。常年春茶採摘3斤左右。
成茶条索紧卷,乌褐色较油润,汤色橙黄,茉莉花香味尚清高,滋味甘醇,山韵味较浓,耐沖泡。
(2)茉莉香2号
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
因成茶具有自然的茉莉花的香味而得名。植株高1.8米,树幅1.1×1.1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圆径2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离地19厘米,叶片上斜着生,叶长11厘米,叶宽4.7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质柔软,地缘波状,叶齿粗、浅、利,齿数30对,叶脉9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后7—8天。发芽密度中等,芽色浅绿,无茸毛。因嫁接成活时间短,营养生长相当旺盛,新梢特别粗长,新梢长26—30厘米,着生叶数6—8片,节间长4.5厘米。每年新梢生长4轮次。因树龄小,尚未开花结实。
成茶条索紧结硕大,黑褐色,香气清高细锐,具有自然的茉莉花香味,汤色橙黄明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