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耀军,男,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频网路新技术研究中心(BNI)光传输系统研究室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超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与下一代光纤接入网路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乔耀军
- 国籍:中国
- 职业: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成就:2001年4月-2006年12月,富士通(Fujitsu)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教育经历
1990年9月-1994年6月,河北师範学院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6月,吉林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光通信中心,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年6月-2001年3月,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光网路(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2.5Gbit/s和10Gbit/s SDH分插复用(ADM)光传输产品的研发。
2001年4月-2006年12月,富士通(Fujitsu)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40Gbit/s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研究以及100Gbit/s相干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研究主题包括偏振模色散(PMD)的统计特性以及对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色度色散、非线性效应和PMD对系统性能的联合损伤分析,电域预色散补偿(EPD)对超长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100Gbit/s相干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7年1月-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主要从事超100G(Beyond 100G)大容量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和下一代光纤接入网路的研究。研究主题涉及100G乙太网关键技术研究,160G单波道高速光传输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T比特超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与测试方法,基于光OFDM的无源光网路等。
承担项目
结题项目:
1)主持国家863探索类项目“分散式光网路中的多层多域组网及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2)主持国家863目标导向项目“高速晶片之间光互连技术与试验平台”子课题;
3)承担国家863目标导向项目“100GE光乙太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传输试验平台研製”;
4)承担国家863目标导向项目“160Gb/s单波道高速光传输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
5)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光正交频分复用传输理论与技术”,
6) 主持华为基金项目“基于RZ-QPSK的相干光检测技术研究”;
7)主持中兴合作项目“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8)主持富士通合作项目“相干光OFDM系统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9)主持富士通合作项目“CO-OFDM系统中PMD和非线性的研究”;
10)主持富士通合作项目“波分复用的CO-OFDM系统非线性效应的研究”;
11)主持富士通合作项目“频域非线性效应估计方法的验证和研究”。
~~~~~~~~~~~~~~~~~~~~~~~~~~~~~~~~~~~~~~~~~~~~~~~~~~~~~~~~~~~~~~~~~~
在研项目:
1)主持国家863主题课题“超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与测试方法研究”;
2)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中非线性作用机理和补偿算法研究”;
3)合作方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高速相干光通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4)主持中兴通讯合作项目“上行OFDMA-PON关键技术研究及实时系统研製”,
5)主持富士通合作项目“频域非线性效应估计方法的使用範围研究”。
研究成果
从2007年到2013年,共发表论文89篇,其中SCI检索文章25篇,EI检索文章54篇;申请专利14项,授权专利3项;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次。
教学授课
《电磁场与电磁波》(中文、英文)、《信号与系统》(英文)、《电信与网际网路基础》(英文),《光纤通信系统》、《光接入网路技术与套用》、《光网路原理与套用》、《传送网路技术》等课程。
获奖情况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第一届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第二届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
3)北京邮电大学第九届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
4)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优秀硕士生论文指导老师;
5)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国家级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招生情况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招生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2012 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全国第一,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每年可以招收硕士研究生5~7人左右(其中推免生3人左右),博士生1~2名。欢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报考,也欢迎学生跨专业报考。
光传输系统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超高速光纤传输系统和下一代接入网路。研究室主要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研究室目前具备用于光传输系统仿真的VPItransmissionMakerTM™仿真软体和光OFDM传输系统、Nyquist WDM传输系统、PDM-QPSK相干光传输系统仿真实验平台。具有1000公里单模光纤和色散补偿模组、EDFA、40G调製器、平衡探测器、混频器等器件和光频谱仪、双信道24GS/s 任意波形发生器(AWG7122B),频宽20GS/s 数字萤光示波器(72004B)等高速传输实验必须的仪器仪表。依託实验室的硬体环境,可以完成光OFDM系统、Nyquist WDM和PDM-QPSK超高速光纤传输系统实验。目前研究室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左右。2013年毕业研究生去向为:北京移动,中国联通总部、中国软体评测中心、江苏电力设计院、上海文广、和泰尔实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