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2018-04-09 15:40:25 百科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出生于1938年,美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

欧茨是一位多产作家,自1963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北门边》以来,一直活跃于美国文坛,她勤于笔耕,不断有作品问世,已发表长篇小说四十余部。代表作品有《人间乐园》、《他们》和《奇境》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 外文名:Joyce Carol Oates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美国纽约
  • 出生日期:1938年6月16日
  • 职业:作家
  • 毕业院校:雪城大学
  • 主要成就:美国国家图书奖(1970)
    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5)
  • 代表作品:《表姐妹》、《他们》、《人间乐园》、《漆黑的水》、《大瀑布》

人物经历

欧茨于1938年6月1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洛克波特郊外的一个天主教的工人家庭,从小在外祖父的农场里长大,以后又到水牛城附近读高中。从这时候起,她读到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特别倾心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福克纳、卡夫卡等人。
2013年75岁的奥茨2013年75岁的奥茨
大学期间,她不停地写小说。她的短篇小说《在过去的世界里》(In the Old World)获得《小姐》杂誌大学生小说奖一等奖。
1960年她从该校毕业后考入威斯康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她在底特律大学一边教文学课一边继续深造。在赖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她偶然发现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被选入《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集》里,决定放弃学业,专门从事写作。
1962年,欧茨随夫迁居底特律后,开始了边写作边教书的生涯。这一时期,她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北门边》(1963)和长篇小说《人间乐园》(1967)。
20世纪60年代底特律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给了她不少日后创作的素材,她的成名作《他们》以及《任你摆布》都以此为背景。
1968年,欧茨随丈夫去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市,在温莎大学执教,讲授文学创作、心理学及现代世界文学。这期间她出版了27部书,其中包括短篇小说集《爱的轮盘》(1970)、长篇小说《他们》(1969),《奇境》(1971)和《刺客们》(1975)等作品。
1978年,欧茨回到美国,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专教文学创作,同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回国后的欧茨继续发表了《不神圣的爱情》(1979)、《光明天使》(1981)、《布勒兹摩传奇》(1982)、《请记住》(1987)、《蛇神》(1995)、《疯狂的人》(1997)、《金髮》(2003)和《难以捉摸的绿眼睛》(2003)等大量作品。
1987年,欧茨受邀参加前苏联领导人戈巴契夫访问美国时举办的私人宴会。

个人生活

欧茨家境贫寒,她父亲是信天主教的爱尔兰后裔,一个穷工人,母亲是个农民的女儿。她从小寄养在务农的外祖父家。

主要作品

中文名英文名体裁时间
北门边
By the North Gate
短篇小说集
1963年
冷得发抖的秋天
长篇小说
1964年
你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
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1967年
冰原
In a Region of Ice
短篇小说
1967年
人间乐园
长篇小说
1967年
他们
1968年
爱的轮盘
短篇小说集
1970年
奇境
1971年
刺客们(暗杀者)
长篇小说
1975年
黎明女神的儿子
1978年
不神圣的爱情
1979年
贝尔弗勒
长篇小说
1980年
光明天使
1981年
布勒兹摩传奇
1982年
请记住
1987年
蛇神
1995年
疯狂的人
1997年
金髮
2003年
难以捉摸的绿眼睛
2003年
大瀑布
小说
2004年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在欧茨的早期作品中,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游移不定,生活失去控制的……他们经常处于无所适从的紧张状态,因而很容易走向暴力。美国社会的暴力泛滥,是任何有良知的正直作家都无法掩饰迴避的。欧茨勇于直面暴力这一美国社会的重伤,表现出的是一种“民族批评精神”。
欧茨作品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妇女问题。她以一名女性的亲身体验、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细腻,来描写各种女性人物的生活和爱情遭遇。她尤其注重探索她们的複杂心理状态,试图从更深的层面分析妇女种种悲剧的原因,唤起广大女性的自省意识。

艺术特色

手法
评论家将奥茨长达45年的写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奥茨是一个传统的现实主义者,这期间的作品也大多是关于她在农村的童年生活和正在崛起的底特律的钢筋混凝土味。1968年出版的《他们》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20世纪80年代初是奥茨写作生涯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她开始转向不同领域的写作。这期间她写了5部相当複杂的后现代主义的哥德式小说。
欧茨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暴力”内容的描写。这是她创作的一个特点,也是读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北门边》(By the North Gate,1963)中已见端倪。她对自然界暴力场面的描写惊心动魄。她第一部长篇小说《冷得发抖的秋天》(With Shuddering Fall,1964)中,这种强烈的对抗主要表现在16岁的女主角凯伦动摇在宗教秩序、社会秩序和违抗习俗、冲破约束的剧烈争斗之中。而欧茨早期小说的代表作《他们》中有关兇杀、殴打、吸毒、卖淫的情节使读者常有兇险之感。
欧茨在20世纪70年代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意识流”的手法。如长篇小说《刺客们》(The Assassins,1975)的开头部分竟以一个婴儿的“内心独白”来描绘他在母胎中的感觉。虽则新奇,但毕竟不通情理。而1978年出版的《黎明女神的儿子》中描写那个少女被人污辱后的悲愤之情,其“意识流”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层次的画面,达到化境的艺术效果,表明了欧茨的“心理现实主义”已渐趋成熟。
进入20世纪80年代,欧茨的写作技巧更接近现代派。欧茨一直有一种“巴尔扎克式”的野心,即以小说反映社会历史,《他们》是她第一次的尝试,小说的时间跨度达四十余年。而198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贝尔弗勒》则是进一步的探索,她在书中描写了一个大家族贝尔弗勒六代人近二百年的历史,试图以他们家的盛衰命运来见出美国建国后全部历史的缩影。
欧茨素以揭露美国社会的暴力行径和罪恶现象而闻名,她敢于探索创新,涉及不同文体,採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她的作品涉及 “强姦、乱伦、谋杀、骚扰、食人、折磨和兽性等各种各样能够想像的身体的、心理的及性方面的侵害。”其作品在整体上构成了一幅当代美国社会的全景图,不仅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现实生活,特别是中下层阶级和劳动阶层的生活状态,而且触及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如学术界、法律界、宗教界、政坛,乃至拳击、足球等体育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美国文化传统对奥茨的影响显而易见,在继承马克·吐温、德莱塞、斯坦贝克等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她还深受福克纳的意识流和哥德式风格的影响,作品大量运用心理分析、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手法,尤其擅长营造神秘恐怖气氛,使用心理现实主义手法,注重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因此被誉为“女福克纳”。
人物形象
欧茨笔下的女性形象,她们命运各异,想法不同,处于社会的不同阶层。这些女性形象折射出女性在男女对立的二元世界中,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中的困厄与无助;她们渴望寻求改变,突破,颠覆传统的男权社会,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最终获得解放。
这些女性形象从无奈挣扎于父权社会中,试图在束缚中重建自我,变化到女性主体意识渐渐觉醒,女人们开始崛起反抗主流传统的价值与标準,再提升到进一步成熟的女性在地位全面提升的背景之下,而对各种突变所带来的迷茫与困惑,积极主动的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存在价值,实现自我发展和突破。

获奖记录

文学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
2005法国费米纳文学奖《大瀑布》获奖
1970美国国家图书奖《他们》获奖

人物评价

欧茨在美国,当之无愧于“女文人”这个词。(美国作家厄普代克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