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喜春来·题情

2018-01-09 00:15:56 百科

喜春来·题情

《喜春来·题情》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所创作的一组散曲。这六首曲都以女性口吻来写,表现她们细腻深沉而又複杂丰富的心理活动,具体入微,情景交汇,感情自然而纯朴。该组散曲用词典雅浅近,又灵活多变,句式不受拘束,显得更为活泼多趣,天真自然。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喜春来·题情
  • 创作年代:元代
  • 作品体裁:散曲
  • 作者:白朴
  • 作品出处:《乐府群珠》
  • 作品别名:阳春曲·题情

作品原文

【中吕】喜春来·题情
(一)
轻拈班管2书心事,细折银笺3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沱逗4我许多时圆。
(二)
鬓云5懒理松金凤6,胭粉78施减玉容9。伤情经岁绣帏10空,心绪冗,闷倚翠屏风。
(三)
慵拈粉扇11闲金缕12,懒酌琼浆13冷玉壶14。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四)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五)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不及第待何如!
(六)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1.喜春来:又名“阳春曲”、“惜芳春”,中吕宫所属的一个曲调的名称。句式为:七、七、七、三五,皆五句五韵,首二句一般要对,此曲押“皆来”韵。
2.班管:借指毛笔。
3.银笺:指白色的信纸。
4.沱逗(yǐ dòu):沱,同迤。挑逗,撩拨。
5.鬓云:形容妇女鬓髮美如乌云。
6.金风:即金凤凰,金制的凤凰形首饰。
7.烟粉:即脂粉。
8.慵:懒。
9.玉容:美称女子的容貌。
10.绣帏:华丽的帐帏。
11.粉扇:粉红色的扇子。
12.金缕:指金缕衣。
13.琼浆:比喻美酒。
14.玉壶:酒壶的美称。
15.才郎:有才学的郎君。
16.信音:音信,讯息。
17.叹吁:嗟叹,叹气。
18.俭:同“险”。
19.你娘:即亲娘。
20.拘钳:管束。
21.间阻:阻隔。
22.情忺(xiān): 情投意合。
23.迭应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
24.及第:科举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25.铰:即剪。
26.可憎:反语,可爱的意思。
27.娘:女子的通称,多指青年女子。

白话译文

(一)
将银白色的信笺细细展开,然后轻拈有着美丽斑纹的毛笔,一字字一行行地抒写自己的心事。可怜常常害相思之苦,都是你口中说的“肯”字,让我白白等了多时。
(二)
乌云般的鬓髮懒得去梳理,头上金凤钗也鬆散了,脂粉也不想施抹,颜容渐渐地衰减。长时间的独守空房让人伤情,心绪混乱,愁闷地倚靠着翠屏。
(三)
懒得去裁剪衣裳,针线活也闲下来了,连美酒都提不起劲头了,只能让玉壶生冷。才子情郎这一去音信全无,我只有长吁短叹,香脸上流泪如珠。
  
(四)
老天赐给人间的好事,从来都是那样吝啬;瓜藤儿结瓜,先苦后甜,这是自古到今的理儿。奶娘总是把我紧紧地管束,生怕我迈出大门儿。越是阻隔我和他见面哟,我越是和他情投意合,缠缠绵绵。
(五)
笑着用红袖遮挡着白色的蜡烛,不让我的才子情郎夜里苦读书。互相依偎互相拥抱欢娱取乐。只不过是为了应举才如此用功,就算是考不上又能怎幺样?
(六)
这幺忙的时候你还剪什幺鞋儿样?寂寞的罗帏里已经冷落了篆香。向前紧紧搂住可爱的姑娘,我们应该抓紧这美好的时光,尽情尽兴欢乐恩爱共同沐浴爱河爱江,最多不过是耽误你赶製嫁妆,耽误了又能怎幺样,又有何妨?

创作背景

白朴在江南游历期间,遇到了一位小名叫秀英的姑娘。秀英可能同样出身行院,在排演白朴的词作和剧作时,被作者的才气和学识深深折服。两人一见如故,秀英后来便成为白朴的第二任妻子。秀英的出现填补了白朴漫长而孤独的精神空间,无论他走到哪里,心中多了一道温暖的牵挂。正是这道牵挂,激发了白朴无限的创作热情,于是便写下了这六首小令。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组《喜春来·题情》小令共6首,见于《太平乐府》(卷四)、《乐府群珠》(卷一)。各首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成篇。前三首,侧重在抒写女子的相思相恋之情;后三首,描绘情人相会时欢快情景。
第一支曲子描绘初恋女子“害相思”的情形,她“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表现了初恋少女的激动心情和庄重态度。初恋之时,她没有恋爱的体验,“可怜不惯害相思”。情绪还未调整好,情人答应了一个“肯”字,她便激动不已,心情长时间激动难平。曲中对初恋少女心情神态的描写真实,有民歌风格。
第二支曲子进一步描写初恋女子因相思而“伤情”的种种情态表现,由于相思伤情,情绪低沉,她无心梳理云鬓,涂施烟粉,对着空空的绣帏,她闷闷地倚靠在翠屏风。描绘很具体真切。
第三支曲子,仍是描写初恋女子叹吁相思的情景,只因情人“一去信音疏”,她便“慵拈粉扇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不举扇,不歌曲,不愿动玉壶,懒得饮美酒,整日只是“长叹吁,香脸泪如珠。”仍是借女子情态表现以表达相思之情。
第四支曲子,转拟情郎的口吻,道出这一对情人相恋过程中遇到的干扰阻挠,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乐观、坚定的态度。儘管他们的恋情受到封建家长的阻挠:“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但他们不灰心,不屈服。他们相互鼓励安慰:“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并表示决不低头让步:“越间阻越情饮”。这支曲子语言朴素泼辣,描绘情感真挚热烈,插入对话语句,尤有民歌风味。
第五支曲子描绘少女与情郎亲昵的情态表现。她用红袖遮住银烛,不让情郎夜里去看书,她只想与情郎相欢娱,并不把应举及第看重。这支曲子把痴情女子写得活泼可爱。
第六支曲子,描绘情郎与女子亲昵嬉戏的情形,从中可见他们情感的和谐热烈。女子已在铰鞋样,準备赶嫁妆,而情郎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搂定可憎娘”,并与她嬉戏玩笑。一对情人纯洁天真的初恋情形跃然于纸上。
这六支小令描绘出一对青年男女的真挚天真的爱情故事,特别塑造出了一个活泼天真、追求自由爱情的初恋少女的形象。语言泼辣,情感真挚,虽出自文人之手,却颇具民歌情调,在元代言情的散曲中,堪称为佳作。

名家点评

海南师範大学文学院院长邵宁宁:第一首将女子思念情郎的细腻心理,以写信这一动态艺术地表现出来,显得既深切诚挚,又灵活多变,颇具民歌风味。第二首写懒于梳妆的相思心情,重点突出思妇的孤单寂寞和愁闷消沉,情景互融,色调暗淡。第三首写思妇的思念之态,通过她无心打扮,无心茶饭而思恋情郎的动态,又加以一声叹息、一脸泪珠,将其相思之情表现得逼真传神,淋漓尽致。第四首写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她坚信好事多磨、先苦后甜,所以在受到阻挠和管束的情况下,毅然忠于爱情,并表示越是艰难就越要相爱。情感大胆而火热,充满着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传统礼教的叛逆。第五首则体现出女主人公重情爱胜于功名科举的思想,写得情感热烈而又充满爱意,堪称《西厢记》的同调。
四川师範大学教授赵义山《元曲鉴赏辞典》:第六首直截了当,骂一声“可憎娘”,心里却不知怎样地感到她可爱呢!

作者简介

白朴(1226—约1307),字仁甫,又字太素, 号兰谷先生,祖籍澳州(今山西河曲),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华仕金为枢密院判官,金亡时父子相失,收养于元好问家。入元不仕,浪迹天下,晚徙居金陵。为元曲的大作家,有杂剧散曲传世。代表作为杂剧《梧桐雨》。词收于《天籁阁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