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喜春来·清香引客眠花市

2019-12-14 20:51:07 百科

喜春来·清香引客眠花市

《喜春来》是元代文学家商衟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暮春之景,全文寓情寓理,饱含了诗人怜春惜春的无限感慨。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喜春来·清香引客眠花市
  • 创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处:《全元散曲》
  • 文学体裁:散曲
  • 作者:商衟
  • 宫调:中吕
  • 曲牌:喜春来

作品原文

〔中吕〕喜春来
清香引客眠花市,艳色迷人殢酒卮。东风舞困瘦腰肢。犹未止,零落暮春时。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殢(tì):迷溺,此指病困于酒。
⑵酒卮(zhī):有足的酒杯。
从套曲中摘一二精粹,独立成曲,吟咏歌唱,被摘出的部分就叫作“摘调”,又称摘调小令。此曲即为《月照放庭·问花》[套数]七首曲中的摘调。

白话译文

在这美好的春天,鲜花散发的清香惹得人留宿在花市,鲜花那艳丽的丰姿使人迷醉于洒钟。花技迎风招展起舞,仿佛累瘦了腰肢的美人。然而却依然不知疲倦,址到大春色已尽,这里才散落 飘零。

作品鉴赏

元明人在唱曲或编集时,常将套数中的一曲单独拈出,独立成篇,加以歌唱或鉴赏,在曲学术语中称为“摘调”。该篇就是从《月照庭·问花》套数的七支曲中摘出的。
原套中作者问花:“为谁开?为谁落?何苦孜孜?”该曲是花朵的一段答辞。从内容看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答非所问,可见是作者的随意铺陈。然而将它独立摘出,却发觉小令隽永有味,决非多余的笔墨。因为它在表现春花楚楚动人的情态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实现了过渡和转接,恰恰概括了群芳从“开”至“落”的一生。
起首两句的对仗中,“引”与“迷”、“客”与“人”、“眠”与“殢”近于同义,“清香”、“艳色”意境也相去不远,但两句并不存在合掌之病,因为从理解上说,前句指百花初开之时,后句则是绽放到十分鼎盛的情景,“清”与“艳”二字就隐点出这样的意味。“眠花市”、“殢酒卮”,表现出春花令人如醉似痴的绝大魅力。同时,通过“客”、“人”饮酒赏花的快意,营造了芳春热烈美好的氛围。
第三句不动声色地续写春花的芳姿,“困”、“瘦”二字已暗暗埋伏了转捩的因子。妙在“犹未止”,花朵仍然不知愁,娇媚如旧,读者也就忽略了东风的威胁。在这样大笔驰走的铺垫下,末句“零落暮春时”就产生了一种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强烈效果。将这五字的结语同起首两句的欢乐鼎盛对比,更使人惊心动魄,生髮出对自然乃至人生的种种联想。
由此可见,这首小令虽是纯用白描,却寓情寓理,饱含了诗人怜春惜春的重重感叹。寥寥数语,清丽悱恻,抵上了一篇《春赋》。作者的套数大可至此为止。“为谁开?为谁落?何苦孜孜?”不必正面答覆,这首小令读后给人带来的无奈之感,已足够成为一份答卷了。

作者简介

商衟,字正叔,一作政叔。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出身于簪缨世家。先祖本姓殷,因避宋宣帝赵弘殷讳,改姓商。青楼名妓赵真真、杨玉娥所传唱,今已不传。又曾为名妓张怡云绘《怡云图》。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朝霞散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