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喜春来·未遂

2017-08-28 00:48:55 百科

喜春来·未遂

《喜春来·未遂》是元代散曲作家曾瑞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厌倦和无奈之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喜春来·未遂
  • 创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处:《全元散曲》
  • 文学体裁:散曲
  • 作者:曾瑞
  • 宫调:中吕
  • 曲牌:喜来春

作品原文

〔中吕〕喜春来·未遂
功名希望何时就?
书剑飘零甚日休①?
算来着甚可消愁?
除是酒。醉倚仲宣楼②。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飘零:飘泊流落。唐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赴广州》诗:“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②仲宣楼:在湖北当阳东南麦城城楼上。汉末王粲依附刘表未得重用,曾登城楼作《登楼赋》,后人为纪念他而建此楼。仲宣,王粲字。

作品译文

求取功名的希望何时实现?
携书佩剑,四方漂泊,可有终了的一天?
细细想来,除了饮酒,还能有什幺赖以消愁的手段!
我像当年那怀才不遇的王粲,醉倚着仲宣楼的栏桿。

作品鉴赏

小令起首连设两问,不作答覆,说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前句的“功名希望”,非属“我”有,想求而求不得;后句的“书剑飘零”,非属“我”愿,想休而休不了。这种矛盾的际遇和心理,作成一组对仗,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功名无望、飘零无休的严酷现实,便是下文的“愁”。
针对浓重的愁意,第三句又用了设问的形式。这一回作者毫不迟疑,接上了“除是酒”的明确答案。这就增添了文气的变化。小令至此语意似尽,妙在“醉倚仲宣楼”一句的补接。它不仅回应了困顿失意、借酒浇愁的前文,还通过“仲宣楼”富有特徵的地名建立起同“王粲登楼”典故的联繫,从而显示作者他乡失路、怀才不遇的怅惘和彷徨。前文因功名希望无时成就、书剑飘零无日止休,而导致寻求“消愁”之法;虽以“酒”为“算来”的良策,终究不能治本。末句表面上以“醉”字承“酒”,实质上“倚仲宣楼”四字仍点出醉酒不可能消愁的真理,所以是加一倍写法。“醉倚仲宣楼”,不言愁而愁意愈明,悠悠一结,便更令人怆然。宋词小令如《望江南》、《长相思》等,常以末尾的五字句兼承兼结。该曲也运用此法,故带有小词的隽永韵味。

作者简介

曾瑞,生卒年不详。字瑞卿,号褐夫,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因羡江浙人才之盛、钱塘景物之美,便移居杭州。他神采卓异,谈吐不凡,与江淮一带达官名士多有交流,却终身不为官,靠熟人的馈赠为生,优游市井,自号祸夫。他善画能曲,着有散曲集《诗酒余音》、杂剧《才子佳人误元宵》,皆佚。《太和正音谱》将他列入一百五十名“词林英杰”中。有散曲若干首存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