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是由李安执导,赵文瑄、米切尔·利希藤斯坦、金素梅、郎雄、归亚蕾主演的同性电影,于1993年8月4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定居在美国的同性恋者高伟同为了打发逼婚的父母,与非法移民女画家顾威威假结婚而展开的一连串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李安
- 编剧:李安,冯光远,詹姆斯·萨姆斯
- 主演:赵文瑄,米切尔·利希藤斯坦,金素梅,郎雄,归亚蕾
- 出品公司: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Good Machine
- 发行公司: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 中文名:喜宴
- 外文名:Hsi yen、The Wedding Banquet
- 出品时间:1993年
- 製片地区:中国台湾、美国
- 製片成本:100万美元
- 拍摄地点:美国
- 类型:同性
- 片长:106分钟
- 上映时间:1993年8月4日
- 票房:3000万美元
- 分级:美国:R,澳大利亚:M,英国:15,德国:6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英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0107156
- 主要奖项: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 - 线上播放平台:腾讯视频
剧情简介
定居美国的高伟同(赵文瑄饰)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和他的恋人、一位叫西蒙(米切尔·利希藤斯坦饰)的美国男子,一起住在纽约的曼哈顿。但高伟同在台湾的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他们不断地催促伟同快点结婚,好承继高家的香火。恰好高伟同的公寓里借住着一位来自大陆的非法女移民顾威威(金素梅饰),于是西蒙出了个让伟同和顾威威结婚的主意。这样一来既安抚了伟同远在台湾的父母,又能使顾威威拿到梦寐以求的绿卡,而且还能保持西蒙和伟同之间的同居关係。这个看上去的万全之策却引来了更複杂的事端,伟同的父母闻知喜讯欣然来到了纽约,为儿子操办喜事。于是各种各样的情感纠纷、人际冲突便在一个热闹忙乱的中国式喜宴背后展开了。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高伟同 | 赵文瑄 | ---- | 男主角,同志 |
西蒙 | 米切尔·利希藤斯坦 | ---- | 男主角的同性爱人 |
顾威威 | 金素梅 | ---- | 女主角,与男主角假婚 |
高父 | 郎雄 | ---- | 男主角的父亲 |
高母 | 归亚蕾 | ---- | 男主角的母亲 |
Justice of the Peace | 麦可·加斯顿 | ---- | ---- |
Steve | 尼尔·哈夫 | ---- | ---- |
婚礼客人 | 李安 | ---- | ---- |
孩子 | 李淳 | ---- | ---- |
知识分子 | 姚培德 | ---- | 男主角的朋友 |
Andrew | Dion Birney | ---- | ---- |
Wai-Tung's Secretary | Jeanne Kuo Chang | ---- | ---- |
厨师 | Chung-Wei Chou | ---- | ---- |
Street Musician | Jeffrey Howard | ---- | ---- |
Female Cashier | Theresa Hou | ---- | ---- |
Bob Law, Wai-Tung's Old Friend | Yung-Teh Hsu | ---- | ---- |
Wei-Wei's Employer (as Anthony 'Iggy' Ingoglia) | Anthony Ingoglia | ---- | ---- |
Haskell | Eddie Johns | ---- | ---- |
Hispanic Man | Robert Larenquent | ---- | ---- |
Granny Tien | Chih Juan | ---- | ---- |
服务员 | Neal Lee | ---- | ---- |
Director Wang | Dean Li | ---- | ---- |
Joe | John Nathan | ---- | ---- |
老陈 | Tien Pien | ---- | ---- |
Miriam | Marny Pocato | ---- | ---- |
Simon's Nurse | Tonia Rowe | ---- | ---- |
Studio Photographer | Chung-Hsien Su | ---- | ---- |
Mariane (as Patricia Sullivan) | Hannah Sullivan | ---- | ---- |
高梅 | Vanessa Yang | ---- | ---- |
Man (uncredited) | Mason Lee | ----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布景师 |
---|---|---|---|---|---|---|---|---|---|---|---|
徐立功 李安 詹姆士·沙姆斯 Dolly Hall 泰德·霍珀 Feng-Chyt Jiang Sui Je Cheng | 李安 | Annie Tan | 李安 冯光远 詹姆士·沙姆斯 | 林良忠 | Mader | 蒂姆·史奎尔 | Judy Dennis | Steve Rosenzweig | Rachael Weinzimer | Michael Clancy | Amy Beth Silver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高伟同演员:赵文瑄同志,赛门的男友。事业有成的高伟同与赛门在美国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他的烦恼则是经常得用各种手段来应付远在台北父母亲的屡次逼婚。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没料父母想亲眼见证。无奈之下,他与顾威威假结婚,想逃过一劫。
- 西蒙演员:米切尔·利希藤斯坦同志,高伟同的男友。西蒙与伟同一起居住在纽约曼哈顿。由于伟同总是被父母亲逼婚,因此西蒙出了个主意让伟同和威威假结婚。这样一来既安抚了伟同远在台湾的父母,又能让顾威威拿到梦寐以求的绿卡,而且还能保持自己和伟同之间的同居关係。
- 顾威威演员:金素梅来自上海,是一名非法移民女画家,因此只能借住在高伟同的公寓里。她为了拿到梦寐以求的绿卡,同意西蒙的主意,与高伟同假结婚。结果伟同的父母亲对威威相当满意。
- 高父演员:郎雄高伟同的父亲,台湾人。高父起初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一名同志,他不断地催促伟同早日结婚,好继承高家的香火。终于有一天,伟同向父母坦言已有心上人。高父闻知喜讯欣然来到了纽约,为儿子操办喜事。
- 高母演员:归亚蕾高伟同的父亲,台湾人。与高父一起催促宝贝儿子高伟同早日结婚,好继承高家的香火。终于有一天,伟同向父母坦言已有心上人。高母闻知喜讯欣然来到了纽约,为儿子操办喜事。来到美国的高母,非常喜欢儿媳妇顾威威。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 李安拍《喜宴》怕找不到适合的男主角,他一度想自己演高伟同这个同性恋角色。
- 高伟同的扮演者赵文瑄参演该片前曾是空少。赵文瑄并不会演戏,但李安仍然选中他。李安认为导演就是教演员演戏。
- 出现在喜宴的众多客人中也包括导演李安。
- 该片于1993年拍摄,李安在拍摄六年前就写完了剧本。
- 电影前半部的剧情来自李安好友冯光远的亲身经历,他也参与了该片编剧。
穿帮镜头
- 该片中西蒙给新婚的二人做饭那晚出现穿帮镜头,在不同角度的镜头中西蒙手里的筷子有变化,身边的碗也不时出现、消失。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 | 具体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
1993年 | 第43节柏林国际电影节 | 金熊奖 | 《喜宴》 | 获奖 |
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影片 | 《喜宴》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安 | |||
最佳男配角 | 郎雄 | |||
最佳女配角 | 归亚蕾 | |||
最佳原创剧本 | 李安、冯光远 | |||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 | 最佳影片 | 《喜宴》 | 获奖 | |
1994年 | 第10届美国独立精神奖 | 最佳长片 | 《喜宴》 | 获奖 |
最佳编剧 | 李安、冯光远、詹姆士·沙姆斯 | |||
最佳女配角 | 归亚蕾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金素梅 | |||
最佳男主角 | 米切尔·利希藤斯坦 | |||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外语片 | 《喜宴》 | 提名 | |
第51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 电影类-最佳外语片 | 《喜宴》 | 提名 |
製作发行
出品公司
製作公司 | 1. Good Machine2.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3. Ang Lee Productions |
---|---|
发行公司 | 1.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2. Roadshow Entertainment Video 3. Roadshow Entertainment 4.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5. Samuel Goldwyn Company 6. Film Arte 7. Arthaus Filmverleih 8. Golem Distribución S.L. 9. Flashstar Home Vídeo 10. CBS/Fox 11. KOCH Media Deutschland GmbH 12. Good Machine 13. 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Finland 14. UGC Distribution 15. Alliance 16. Herald Ace Inc. 17. New Star 18. Homescreen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德国 | 1993年2月(柏林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1993年8月4日 |
加拿大 | 1993年9月15日(多伦多电影节) |
英国 | 1993年9月24日 |
法国 | 1993年10月6日 |
德国 | 1993年10月7日 |
加拿大 | 1993年11月19日 |
澳大利亚 | 1993年12月2日 |
荷兰 | 1993年12月9日 |
西班牙 | 1993年12月17日 |
韩国 | 1993年12月24日 |
菲律宾 | 1994年4月8日 |
阿根廷 | 1994年4月21日 |
瑞典 | 1994年8月5日 |
芬兰 | 1994年8月26日 |
希腊 | 2005年6月24日 |
影片评价
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观点和中庸观念来处理同性恋问题,使这个几乎令所有家庭困扰的社会问题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种喜剧的方式解决。这种处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恋的理念,是东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到类似的观点。但这个故事却又是在最繁华最现代的都市——纽约发生的,古典和现代在这里交汇,新旧观念在这里冲突后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把一个传统中国家庭面对现代社会现代观念的困惑、无奈以及宽容传递出来。
该片在题材上延续了导演李安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道德冲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複杂的人际情感纠葛的关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铺排也许会让人觉得它埋藏的火药引子足够去炸毁一座囚禁个体几千年的伦理建制,其间叫人咀嚼玩味的问号俯拾皆是。但李安在如此纷繁複杂的问题面前所显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颠覆任何道德价值观的思想锐度,而是其气定神闲的叙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处在于能把这诸多线索加以巧妙编织,并在一层一层展开故事,推向戏剧冲突高潮的同时,对各种人物细緻到位的刻画和对诸多价值、情感的裂缝用一种普遍的“爱”的名义来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新浪网评)
《喜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