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启蒙镇

2019-07-29 14:21:37 百科
启蒙镇

启蒙镇

启蒙镇,隶属于贵州省锦屏县,地处锦屏县西南部,清水江南岸。东接平略镇和偶里、钟灵、隆里乡,南界黎平县鳌市镇,西抵固本乡,北邻河口乡,东西长19.7公里,南北宽17.2公里,土地总面积197.8平方公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启蒙镇
  • 所属地区:锦屏县西南部
  • 面积:197.8平方公里
  • 人口:24498人

乡镇简介

2006年底下辖24个行政村(现已合併为22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寨,232个村民小组,5995户,24498人。
2003年6月,在教育部实施的嘉诚李基金会西部120多所农村中国小远程教育扶贫示範项目中,启蒙中学被列为农村中学现代远程教育示範基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给贫穷落后的启蒙镇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经济的飞越。随着中央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逐步推开,自2004年9月底,启蒙镇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30个,其中信息站2个,村完小接收站24个,村党员活动室接收站2个,教学点播放点2个。实现了远程教育“村村通”目标。启蒙镇的远程教育也为全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历史沿革

启蒙,旧称婆洞,行政建置较晚。元、明至清代中期,镇境分别属于黎平府龙里长官司和中林验洞长官司管辖,清雍正以后,随两长官司属黎平府开泰县。民国3年(1914)成立锦屏县,今启蒙镇启蒙、巨寨、胜利片区和地茶片区的高表村归锦屏县管辖,而地茶片区的地茶、八里、八瓢、鹏池、地稠和启蒙片区的西洋店等村则随隆里乡属黎平县北二区管辖,民国30年(1941)隆里乡由黎平县划入锦屏县,地茶等村随入锦屏版图。民国3年(1914),县下实行团防自治,设边沙团防分局,属第五团防总局(设在今河口乡瑶光)管辖,启蒙地区始有行政建置。民国19年(1930)改设边沙乡,24年(1935)设边沙联保,31年(1942)废边沙联保,设启蒙乡。1950年1月设启蒙区,管辖今启蒙镇和固本、河口、隆里、钟灵4乡。1953年实行民主建政,今镇境内设有新建、新华、胜利、和平、兴隆5个乡。1958年将隆里、钟灵两乡划归敦寨区,同时将新建、新华两乡合併建启蒙乡。1992年2月撤销启蒙区,将启蒙、胜利、巨寨、地茶4个乡镇合併建成现启蒙镇。

自然资源

启蒙镇属传统林区,是全国的杉木重点产区之一,素有“杉乡林海”之称。长期以来,林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清代以来,这里的优质木材通过乌下江、八洋河及后来的公路源源运出,流向全国各地。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地茶率先创办昔门集体林场面积达7000多亩,1983年获省人民政府“努力多栽摇钱树,山区变成大银行”奖旗 1988年,首个贷款创办的个体林场成立,造林2000余亩,创全县之先。1990年11月,创办锦屏县最大的股份制林场——兴启林场。至2006年,全镇有大小林场77个,经营面积93862亩,占全镇地林总面积46.4%,成为镇内林业的主要支柱和载体。2006年,全镇有林地面积224401.5亩,森林覆盖率达66.87%,镇内山山岭岭满目苍翠,杉林森森,如一座座巨大的绿色银行,在不断增值繁利。

旅游资源

启蒙镇婆洞位于启蒙镇镇政府西南面(者蒙村方向)500米处,花桥横跨在22米宽的溪面上,为悬挂山顶两面垂檐式、木质建筑。花桥全长48米,宽4米,高4米,总计十八间,两头为垂檐屋顶八字六角组合体连线,该桥由于採用独特的建筑工艺建成,其造型精巧,虽无雕樑画栋传统艺术于其上,但朴实而古老的建筑形式令尔观之必惊叹其为世间罕见木质精品建筑。桥中间向上穿出六角垂檐阁约3米,攒尖顶;风雨桥正中式一条笔直的长廊,两两侧为半腰栏桿,侨上铺有厚木板(杉木板)作为来往行人跨溪交通道,同时有时一个乘凉、避风雨、观花赏月、行路休息和闲聊的好场所。
每年夏秋夜晚,启蒙镇附近侗家的男女青年都会来这里对歌恋爱,这里是青年歌手们展示个人才华与智慧、放歌于情爱间的“乐园”。远望婆洞风雨桥,其自然姿态于桥头的参天古树、背后青山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侗乡风景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