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商业银行经营学

2019-11-30 19:47:35 百科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3版)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戴国强所写,阐述了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职能及其经营方针,全面介绍了当代银行的各种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其操作程式,并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和展望。

基本介绍

  • 书名:商业银行经营学
  • 作者:戴国强
  • ISBN:9787040220988
  • 页数:405
  • 定价:32.00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画”的最新研究成果。
进入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面l临的金融与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适应在金融国际化、金融证券化以及金融市场化的条件下,培养合格的现代金融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对本教材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以反映新《巴塞尔协定》以及汇率、利率制度改革给银行经营所带来的变化。并相应地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新《巴塞尔协定》所提出的新的资产风险权重计算方法及其要求、现代银行实行的大部门小分行组织架构、银行风险管理方法、银行提供的代理业务、银行业务全能化、银行经营全球化、银行机构巨型化趋势等,以帮助读者能更好地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理论,了解现代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经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全书共分14章,系统地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的职能及其经营管理方针与策略,全面介绍了当代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内容及其操作程式,同时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本书,每章都配有案例与複习思考题,以便读者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当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教材。

作者介绍

戴国强 男,1952年6月生于上海。1983年1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1987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l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金融学会副会长、上海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 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纽约大学、NBER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和银行管理理论。王要学术成果有《中国货币需求分析》、《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经营创新》、《200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论凯恩斯“準繁荣”思想及其对通货膨胀的态度》、《中国股票市场周末效应》、《论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框架和实现路径》等,论文主要刊登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学术月刊》、《国际金融研究》和《财经研究》等学术期刊上。主编《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全国统编教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和省部级课题7项。曾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

图书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
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
二、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
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安全性目标
二、流动性目标
三、盈利性目标
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巨观经济波动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
二、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
三、银行监管加强,内控机制改善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一、股本:普通股、优先股
二、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
三、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债券
四、其他来源:储备金
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
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测定指标、测定方法
三、银行资本的定义
四、表内资产风险权数及测定
五、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係数
六、巴塞尔协定的实施要求
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分子对策、分母对策
一、分子对策
二、分母对策
第四节银行併购决策与管理
一、银行併购的原因和影响
二、银行併购的决策
三、银行併购的管理
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
第一节银行负债的作用和构成
一、银行负债的概念
二、银行负债的作用
三、银行负债的构成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一、传统的存款业务
二、存款工具创新
第三节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
一、积极经营、努力提高银行存款的稳定性
二、存款成本管理
三、银行存款的行销和定价
四、存款规模控制
第四节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
一、短期借款的特徵和意义
二、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
三、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和管理重点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
一、商业银行长期借款的意义
二、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
三、发行金融债券的经营管理
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
第一节现金资产构成
一、现金资产的构成
二、现金资产的作用
第二节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
一、资金头寸及其构成
二、资金头寸的预测
第三节现金资产的管理
一、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二、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
三、存款準备金的管理
四、同业存款的管理
第五章贷款业务
第一节贷款种类和政策
一、贷款种类
二、贷款政策
三、贷款程式
第二节贷款定价
一、贷款定价原则
二、贷款价格的构成
三、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
四、贷款定价方法
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
一、信用贷款
二、担保贷款
三、票据贴现
四、消费者贷款
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分析
二、信用分析技术
三、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
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
一、审贷岗位设定
二、贷款责任制度
三、贷款质量的监测与考核
第六章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第一节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和主要类别
一、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
二、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类别
第二节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一、投资风险的测量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别
三、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第三节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一、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方式
二、两种业务方式的区别
第四节银行证券投资策略
一、流动性準备方法
二、梯形期限策略
三、槓铃结构方法
四、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
第五节银行证券投资的避税组合
一、银行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意义
二、银行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原则与方法
第七章租赁和信託
第一节租赁的基本概念
一、租赁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租赁的概念和意义
三、租赁和其他信用形式的比较
四、银行开展租赁业务的意义
第二节银行租赁业务的种类
一、经营性租赁
二、融资性租赁
三、槓桿租赁的意义、当事人、契约和交易程式
第三节租赁契约与租金
一、租赁契约
二、租金
第四节信託业务
一、银行信託业务的涵义
二、银行信託业务的种类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託业务的规範化发展
第八章表外业务
第一节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一、表外业务的涵义
二、表外业务发展状况
三、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
四、中国开展表外业务的分析
第二节担保业务
一、备用信用证
二、商业信用证
第三节票据发行便利
一、票据发行便利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票据发行便利的种类
三、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的构成
四、票据发行便利的程式
五、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经营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远期利率协定
一、远期利率协定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远期利率协定的特点
三、远期利率协定的类型
四、远期利率协定的交易程式
五、远期利率协定的定价
六、中国开展远期利率协定业务的可能性探讨
第五节互换业务
一、互换业务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互换的特点
三、商业银行从事的互换交易类型
四、互换的交易程式
五、互换的定价
六、中国发展互换业务的可能性探讨
第六节期货与期权
一、金融期货
二、金融期权
第七节其他主要的表外业务
一、贷款承诺
二、贷款出售
第八节表外业务的管理
一、表外业务的特点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三、表外业务的管理
第九章其他业务
第一节结算业务
一、支付结算概述
二、结算工具
三、支付结算方式
四、支付结算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第二节代理业务
一、代理业务的概念和意义
二、代理收付款业务
三、代理融通和代理行业务
四、保付代理业务
五、其他代理业务简介
第三节信息谘询业务
一、信息谘询业务概述
二、评估类信息谘询
三、委託中介类信息谘询
四、综合信息类谘询及投资银行业务
第十章国际业务
第一节国际业务的经营目标与组织机构
一、国际业务的经营目标
二、国际业务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外汇资金筹集
一、国际贸易融资
二、国际信贷
第三节贸易融资与国际贷款
一、进出口押汇
二、短期贸易贷款:打包放款
三、票据承兑
四、购买应收账款
五、出口信贷
六、福费廷
七、银团贷款
第四节外汇买卖
一、外汇市场
二、外汇交易的方式
三、银行参与外汇买卖原因
四、银行经营外汇交易的策略
第五节离岸金融业务
一、离岸金融业务的涵义
二、离岸金融业务的种类
三、银行从事离岸业务的形式
四、中国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条件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思想
二、负债管理思想
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想
第二节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一――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一、有关融资缺口模型的术语和定义
二、融资缺口模型的运用
三、利率敏感资金配置状况的分析技术
第三节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二――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一、持续期的涵义
二、持续期缺口模型
三、持续期缺口模型的运用
第十二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估
第一节银行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
二、银行损益表
三、银行现金流量表
四、银行表外业务分析
第二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一、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二、绩效评价方法
第三节商业银行财务报告
一、通知报告
二、董事会报告
三、股东大会报告
第十三章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
第一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涵义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别
第二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预测
一、调查分析
二、风险识别
三、银行风险的预测
第三节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实施原则
二、内部控制的类型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
四、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
第十四章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趋势
第一节确立新的经营观念和经营策略
一、确立全行风险管理思想
二、确立商业银行行销管理的新观念
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变化
第二节商业银行经营电子化
一、商业银行经营电子化的发展进程
二、银行经营电子化是商业银行业的一场革命
第三节银行再造与集约化经营
一、银行再造及其内涵
二、银行再造的策略
三、银行再造对我国银行集约化经营的启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