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

2019-01-03 02:41:33 百科
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

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

《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是苏缨、毛晓雯合着的一本唯美主义唐诗的解密书。诗可以延伸出通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路,包括宇宙和心灵;世界上任何一条路最后都会归于诗,哪怕这条路一开始和诗南辕北辙。《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选讲的是一些风格上带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诗歌,是唐诗中最美丽的那些作品。

基本介绍

  • 书名: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
  • 类型:婚恋与两性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50206015, 9787550206014
  • 作者:苏缨 毛晓雯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页数:173页
  • 开本:1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是继《纳兰词》《人间词话讲评》之后,苏缨又一呕心之作。可以说,《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是一本唯美主义唐诗的解密书;《唐诗的唯美主义:写给时代的情书》是一本以专业的深度,以通俗华丽的笔法,深入浅出讲解唯美唐诗的普及通俗读本,是迄今为止唯美主义唐诗解析方面最权威最通俗最优美的着作。

作者简介

苏缨,着名诗词研究点评家,着有《纳兰词典评》《纳兰典评宋词英华》等,均为畅销之作,其文华丽优美,精奥深微,轻灵流畅,堪称当今顶级的诗词研究点评美文。

图书目录

序言:小径分贫的花园,与通向花园的所有小径
专论·唐诗的唯美主义
美将我们俘虏,更美将我们释放——锦瑟(李商隐)
感伤是一种终生不愈的残疾——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开满秘密的花园——《碧城》三首(李商隐)
看不见的城市——天上谣(李贺)
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随笔·唐诗小札
诗与帝国对峙——野望(王绩)
离歌响起,不诉离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于轮迴中开启永恆之门——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思念如蝴蝶般扑面而来——望月怀远(张九龄)
善的乏力——读张九龄《咏燕》
人生是个苍凉的手势——读王维《终南别业》
时间永在,是我们飞逝——读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不敢诉封的信——读宋之问《渡汉江》
母亲是一个叫做“温暖”的地方——读孟郊《游子吟》
目的地不明——读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悲观主义的花朵是心的名胜——读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如果爱,请深爱——读薛涛《牡丹》
献给一个时代的情书——读韩翃《寒食》
沉默的牺牲——读白剧易《燕子楼》
时间如白昼之月,暗中运行——读刘禹锡《金陵五题》
家乡,在那美的远方——崔涂《春夕旅怀》
月光再亮,终究冰凉——读张泌《寄人》二首
绕过诗的守门人——读张籍《节妇吟》
鸳鸯蝴蝶梦未完待续——读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三首
向记忆深处打听一个人——读杜牧《赠别》二首
后记

后记


欣赏诗歌,其实和欣赏球赛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行,不熟悉双方球员的背景和特点,不了解球队的战斗历史,也不懂得比赛规则,那幺即便是最顶级的比赛也无法让你获得多少乐趣。你对足球的熟悉程度越深,从球赛当中获得的快感也就越大,这应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欣赏诗歌,和玩电子游戏的道理也是一样:你参与的程度越深,获得的乐趣也就越大。而要想参与得更深,自然就有必要精通游戏的各种规则,熟悉游戏的地图和所有道具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这应该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很多人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却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主张:摆脱注释,摆脱一切背景知识,只凭“最直接的心灵的感悟”,因为“美是不可言说的”。
好吧,即便“美是不可言说的”,但我们不需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会诗歌之美吗?而理解诗意就需要许多扎实的工作了。况且,美不一定就是不可言说的,只不过有人愿意把它言说出来,而有人作了相反的选择。这看上去应该属于生活态度的问题,无论哪种选择都无可厚非。
美如何可以被言说出来呢?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人体为什幺看起来是顺眼的,“大师”们可以说人体是得造化之妙,蕴宇宙之气,法阴阳,合五行,有神鬼莫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但是,也可以有非常朴素的解释:因为人体是中轴线对称的。
于是有人会问,维纳斯断了臂,美在哪里呢?其实这个雕像在断臂之后依然是中轴线对称的,并且给人以更多的发挥想像力的空间,这和诗歌的“歧义空间”正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构想一下:如果断臂维纳斯的雕像只断掉了一只胳膊呢?
道理就是这样简单,以前我甚至没想过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我在《人间词话讲评》序言里的一段话同样适用于这里:文艺理论的一大功能就是把所谓不可言说的东西言说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幺做,也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这幺做,甚至有人觉得似懂非懂的朦朦胧胧的感觉才是最好的,这也无可厚非。“禅客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我尊重弹指派的深不可测,但我是讲理派。

人们的审美标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旧有的唐诗选本未必适合现在的时代了。馆诗三百首》是清代的蒙学读物, 馆诗选>也已经是几十年前的选本了,带着那时特有的时代烙印。而我这本书,选讲的是一些风格上带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诗歌,是唐诗中最美丽的那些作品。这样的选讲标準如果放到过去,肯定是要受到批判的。
这本书的初衷,是要做一个古典诗词的普及读本,要有一些“畅销书化”的写法。我非常认可编辑的要求,也承认这比较符合市场需求。事实上我在以前也写过这样的作品,书也颇能为市场接受。但有些事,道理虽然想得明白,却很难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自己想要做得更加专业一些的想法。一坐在电脑前边,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写得更好一些,会拿出一点畅销书市场绝不需要的专业精神。但是,在一个连专家们都不断跨出专业、牺牲专业精神以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玩票事业的时代,我这一点点愚蠢的火花也不知道还会闪烁多久。
这本书,内容上我有时也会用上一些论文的笔法,对一些诗歌史上的疑难问题作出适度的辨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希望这个通俗读物也能有一点点的学术价值,但在形式上用的是散文的形式,希望读者能获得一种轻鬆愉快的阅读体验。
希望我做到了。
作者
2009年5月

序言

小径分岔的花园,与通向花园的所有小径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怪,我知道。但我不打算改,它準确地表达了我对诗与世界的关係的理解:诗可以延伸出通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路,包括宇宙和心灵:世界上任何一条路最后都会归于诗,哪怕这条路一开始和诗南辕北辙。下面的章节,是我在诗中走过的某几条路,我邀请你与我同行。不过请你注意,这是一次奇怪的旅行,同一条路并不一定通往同一个地方。
暗号·川端与“底”
我知道一个关于川端康成的秘密,这个秘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这是《雪国》的开场白,从开场白开始,川端就使用了“底”字,接着会发现, 《雪国》中“底”出现的频率高到不自然的地步,而且相当多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底”字的必要。为什幺迷恋“底”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讯息?
川端先生已离开人世三十余年,为什幺会有那幺多“底”已永远成谜,即使川端先生仍在世也未必能解开这个谜,或许先生自己也没有正确答案。有些暗号无人能解,无人知道那暗号所对应的真相,包括当事人。但正是因为没有标準答案,或者说到处都是正确答案,这些暗号才显得意味深长和引人入胜。
诗中藏匿着数量惊人的暗号,诗人都没发现,你有没有发现?读这本书后,你能发现几个?
捕捉·傅科摆
1851年,在巴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为了推翻《圣经》中所说的“大地是静止不动的”,製作了一个由67米的绳索和28千克的摆锤组成的摆。摆锤下方是巨型沙盘,用于记录摆锤的运动轨迹。如果地球一动不动,那幺摆应在沙上画下唯一一条轨迹——但是,摆每过一个周期,就会偏离原来的轨迹一点,两条轨迹之间相差约3毫米。这3毫米,正是地球以子弹速度不停旋转的证据。
地球自转在傅科摆出现之前就存在,在傅科摆将来灭亡之后也会继续存在,傅科摆和地球的生命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但,生命短暂的傅科摆证明了地球自转永恆的存在。诗与傅科摆是同类,诗用有限之文字表现无限之空间、时间与心灵。一次哭泣,一团云烟,一枚手印,皆因诗成为永恆的存在。
科学家捕捉地球的脉搏,用傅科摆演示;诗人捕捉灵魂的颤动,用诗篇传达。傅科摆让人类了解地球,诗篇让人类了解自己。傅科摆与诗的区别在于,傅科摆会死亡。
魔术·犹大之窗
《犹大之窗》是美国侦探小说家狄克森·卡尔最精彩的一次“不可能犯罪”:两个人进入封死的房间后,其中一人陷入了15分钟的昏迷状态,不过15分钟,罪恶——不,说是“魔术”更準确些——已发生。在这密闭的、反锁的、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另一人已被谋杀,但昏迷者却不是兇手。如果不是神乾的,那幺这房间一定有着一扇只有兇手才看得见的犹大之窗。犹大之窗,不是一扇真的窗,是罪犯用灵活的头脑和缜密的逻辑找出的常人的思维死角,是完成这齣不可能犯罪的最佳角度。是魔术,更是艺术。
诗人时时都在製造“不可能犯罪”,带着诗般的杀意。他们在符号的海洋中寻找那朵能将读者淹没窒息的浪花,企图用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伏击读者,完成注入力量、抽去温度、剥离思考、阻截血液流动等高难度动作。他们毕生都在寻找通向自身和他人心灵的犹大之窗,进入那栖息在身体里的、上锁的房间。
反射·罗氏墨迹测验
罗氏墨迹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验方法。测验者向被测试者呈现各种由墨渍偶然形成的形状,让被测试者在无拘束的环境中自由联想。被测试者的联想,就是其个性的真实反映。联想的顺序及结果,即是其思想运行的轨迹。
诗如墨迹,颜色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是创作者赋予的。但从解读开始,就已成为读者的作品,是读者与诗的化合物。一个人解读一首诗,即是在照灵魂的镜子,通过诗这一镜面反射出灵魂的颜色与形状。你对诗的解释,就是一份灵魂诊断书。如果没有做过罗氏墨迹测验,不妨读诗看看,效果一样,且测验品美得多。
征服·CS
诗人和读者的关係并没有想像中那幺友好、和谐,甚至恰恰相反,他们好比CS游戏中的反恐先锋与武装暴徒,上演着激烈的对抗。诗人是热血澎湃的反恐先锋,子弹是语言、结构、情感、思想和意象,每一发都瞄準读者的心脏,等待他们投降:读者是武装暴徒,或左右躲闪,或坐以待毙,有时被子弹打穿了胸膛,有时安然无恙。奇怪的是,被打穿胸膛的从此爱上杀戮者,而安然无恙的,并不感激主的仁慈和攻击者的手下留情。
被诗征服,大概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失败方式。在诗的战场上,我渴望这样的失败。
走过了通向花园的所有小径,我们真的走进了小径分岔的花园了吗?末了,以卡尔维诺的话作结:“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希望这本书给予你丰富的感受。
毛晓雯
2009年5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